突如其来的“隐形杀手”:肺栓塞的症状与急救全攻略
01 什么是肺栓塞?
有时候,我们身边的人突然出现胸闷、无法喘气的情况,可能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心脏问题。其实,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简称PE)才是很多时候的“幕后黑手”。简单理解,它指的是一块血块或者其他异物(偶尔是脂肪、羊水)卡在了肺部的血管,把血流给“堵住”了。
这种堵塞最常见的来源是腿部深静脉里的血块。如果血栓脱落,跟着血流走,最后“卡住”肺里的动脉,大块的那种会让血流一下子截断,甚至危及生命。就像城市里主干道一下被堵死,后果非常严重。
危害有哪些?一旦堵塞,肺部无法吸收到足够的氧气,甚至可能造成右心功能衰竭。严重时,短短几分钟内就可能诱发猝死。
02 如何识别肺栓塞的症状? 🚨
- 1. 轻微、偶尔出现的症状:
有42岁的王女士,在短途飞行后偶尔觉得气有点喘,只有坐下休息时才会感到胸部微微发紧。这类早期信号很容易被忽视,因为跟普通感冒或焦虑的表现相似。 - 2. 持续且严重的表现:
张先生58岁,上午还好,下午突然感到胸口像压了块石头,呼吸困难,甚至咳出少量血丝。这种持续且严重的症状,常常是大面积肺栓塞的信号。 - 3. 伴随的体征:
有的时候,会发现病人嘴唇发紫,心跳很快,出冷汗,或者突然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症状类型 | 出现时机 | 常见疾病对比 |
---|---|---|
呼吸困难 | 突然加重 | 与哮喘常有喘鸣声不同 |
胸痛 | 活动后或深呼吸时突出 | 与心梗多为持续压榨痛不同 |
咳血 | 少见但警示性强 | 与肺结核慢性咳血不同 |
03 急救的第一步:冷静判断现场
这种病发作起来,现场常常一片慌乱。其实第一步,急救者要做的是让自己冷静下来。过去遇到40岁男性同事忽然倒地——呼吸极不顺、脸色苍白。家人乱喊“心脏病”,但其实用手摸一摸脉搏、贴近察看是否还有呼吸,比什么都紧要。
- 最先做的事是叫住身边的人,不让患者乱动,以免血块进一步脱落。
- 辨认是否有呼吸和意识,如果可以说话但气很喘,先安抚情绪。
- 同时准备拨打120,并快速告知患者症状,如“突然呼吸困难/胸痛/无法讲话”。
04 如何帮急性肺栓塞患者?实用急救建议
当怀疑是肺栓塞时,最实用的做法是“少动、立即呼救、保障呼吸”。下面列一个简单步骤表:
步骤 | 关键操作 |
---|---|
1. 稳定体位 | 让患者半卧(上半身抬高),减少活动 |
2. 观察意识和呼吸 | 密切关注,发现气促、嘴唇紫要及时汇报医务人员 |
3. 保证空气流通 | 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 |
4. 紧急求助 | 患者出现昏迷时,准备心肺复苏(CPR) |
05 医疗干预与康复过程
一旦送医,肺栓塞的诊治节奏非常快。医生会通过胸部CT或核素肺灌注扫描判定是否为肺栓塞。多数患者接受抗凝药物(比如肝素、华法林),而大面积的则可能需要取栓或溶栓治疗,有时会用介入手术或少见的外科手术取出血块。
- 抗凝治疗通常要坚持数月,定期监测血液凝血情况。
- 溶栓或介入术后,医生会根据个体恢复情况调整用药,安排后续随访。
康复建议:住院回家后,很多人担心反复发作。其实最关键的,是严格按医嘱服药以及复诊。医生也会基于你的个人情况,比如活动能力、基础疾病、遗传因素,制定进一步防护计划。
06 日常如何预防肺栓塞?健康生活小贴士 ✨
日常生活中,很多习惯都能帮忙“拦住”血栓。预防重点,就在于让血流不容易“停留”在腿部,减少血液变粘。
- 适量运动:比如每天下午饭后走30分钟,可以降低腿部血栓风险。
- 饮食搭配:
- 深色蔬菜(如西兰花、菠菜)+富含维生素K,有助于血管健康。
- 深海鱼+含丰富omega-3脂肪酸,对维护心血管畅通有益,可以每周尝试2次煎或蒸。
- 坚果类+谷物,提供天然抗氧化成分。
- 定期体检:40岁以后建议每1-2年做一次全身健康体检,尤其是长时间坐办公室的人。
- 远行防护:长途旅行时,每1-2小时起身活动一下腿脚,喝足水,能减少血块风险。
推荐食物 | 具体功效 | 食用建议 |
---|---|---|
西兰花 | 维护血管弹性 | 每周3-4次,搭配蒸菜 |
三文鱼 | 促进血液流动 | 每周2次,水煮或清蒸口感佳 |
核桃 | 含天然抗凝脂肪酸 | 日常早餐中可添加几颗 |
参考文献
- Goldhaber, S. Z. (1998). Pulmonary embolism.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39(2), 93-104. https://doi.org/10.1056/NEJM199807093390207
- Kearon, C., Ageno, W., Cannegieter, S. C., Cosmi, B., Geersing, G.-J., & Kyrle, P. A. (2016). "Diagnosis of pulmonary embolism." 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 48(6), 1791-1798. https://doi.org/10.1183/13993003.01002-2016
- Konstantinides, S. V., Meyer, G., Becattini, C., Bueno, H., Geersing, G.-J., Harjola, V. P., ... & Palazzini, M. (2019). "2019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European Heart Journal, 41(4), 543-603.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z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