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飞行中的耳朵痛:高空不适的原因与解决方案

  • 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飞行中的耳朵痛:高空不适的原因与解决方案封面图

✈️ 飞行中的“耳朵痛”:如何在高空中轻松缓解不适

01 为什么飞机上耳朵容易疼?

出国旅游或出差的路上,坐进机舱刚系好安全带,旁边的旅客小声嘀咕:“又要堵耳朵了。”这种耳朵发闷、疼痛甚至听不清的感觉,其实不少人都遇到过。尤其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感觉就像突然把头按进了水里,有点“蒙”“涨”,有时还会一阵刺痛。

🔎
原理科普:飞机升降时,舱内气压会快速变化。我们的中耳与咽喉之间有一条咽鼓管(医学上叫Eustachian tube),它负责调节内外气压。当气压变化太快或咽鼓管不通畅时,中耳与外界压力不平衡就会让鼓膜受到拉扯,引发“耳闷”“耳痛”“耳鸣”等问题。

别小看这种不适。尤其是频繁乘机、容易鼻炎或感冒的人,咽鼓管调节压力的能力比一般人差,这时耳朵更容易吃亏。青少年和小朋友的咽鼓管比成人细、短,所以更容易出现耳痛。

02 飞机起飞降落前,这些准备别忽视

  • 提前喝水或准备口香糖
    嘴巴做吞咽、咀嚼动作,可以帮助咽鼓管打开、顺利平衡气压。有小扣分的是气泡水,不建议喝太多,因为会打嗝。
  • 鼻腔管理要到位
    若搭机前出现感冒流涕、鼻塞,建议及时处理(如使用经过医生指导的鼻喷剂),让咽鼓管保持畅通。
  • 避免带病乘机
    如果有明确的中耳炎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好推迟行程,减少严重耳痛的风险。
  • 备好无糖糖/坚果
    起飞降落时可边嚼边吞,缓解耳涨感。
Tip:飞行前半小时喝一杯温水,能帮助口咽部保持湿润,也有利于咽鼓管及时反应。

03 起飞降落时耳朵难受,怎么缓解最靠谱?

  • 主动做吞咽动作
    舔舔嘴唇、喝点水、咀嚼糖果,都有利于打开咽鼓管,让气压平衡。“打呵欠”也是好办法,哪怕是假装打呵欠,也能帮助气流通过。
  • 尤氏动作(Valsalva手法)
    捏住鼻子、闭紧嘴巴,用力向鼻腔里呼气(别呼太猛),能让咽鼓管被打开。一次两三秒,每隔几分钟重复一次。
  • 避免用力擤鼻
    擤鼻过猛会把鼻腔的细菌带入中耳,引发炎症,让耳朵更难受。
  • 控制情绪不要恐慌
    感受到持续的耳涨耳堵,大多数情况下,只是气压调整不及时,不用过于担心。保持镇定,慢慢做上述动作,耳压会逐步平衡。
动作 缓解效果 场景
嚼口香糖 轻微耳闷 / 气压刚开始变化 起飞、降落阶段
喝温水 持续吞咽动作可助力 全程适用
尤氏动作 耳朵明显堵塞时缓解更佳 必要时阶段性使用
真实案例:一位32岁的女性在国际航班降落时出现明显右耳堵塞、轻微尖锐疼痛,尝试“打呵欠”和喝温水后,症状在5分钟内缓解。这说明多数人其实可以通过主动调整动作有效缓解不适。

04 小朋友、老人、孕妇怎么保护耳朵?

  • 儿童:孩子咽鼓管发育不完整,气压变化时更脆弱。起飞降落时,可以给宝宝喂奶或喝水,大孩子可以吃点磨牙棒。避免强硬让孩子捏鼻闭气,以免造成反效果。
  • 老人:部分老年人因耳部退行性变化,咽鼓管反应变慢。建议优先采取喝水、咀嚼坚果等动作。如果佩戴助听器,建议在飞机起落阶段暂时取下,可以感受耳内气压变化。
  • 孕妇:怀孕后鼻咽黏膜血流增加,敏感度提升。建议飞行前咨询医生,如有鼻塞、流感症状可带医嘱备用喷剂;如耳部严重闷痛,需尽快告知乘务人员。
人群 特殊建议 原因
婴童 多饮水/吃奶 鼓励咽部运动
老年人 温水、坚果 反应慢,需轻柔刺激
孕妇 按医生指导用鼻喷剂 鼻黏膜血流多、易充血

05 飞行结束后,耳朵还不舒服怎么办?

  1. 耳闷持续但不严重:大部分人在着陆后几分钟至一小时会恢复。可以继续做吞咽动作,比如含一颗无糖糖,配合温水,通常能加速耳压平衡。
  2. 持续严重耳痛/听力下降:如果超过2小时仍明显堵塞甚至伴有耳鸣、头晕,要及时就医。出现液体渗出、明显疼痛时,需耳鼻喉专科检查。
  3. 平时加强耳部保养:旅程结束后,不建议掏耳朵、强行清理耳道,因为敏感期鼓膜更容易受伤。回家后洗热水澡有助于鼻咽部黏膜恢复。
小提示:有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的人,飞后可适当进行鼻腔清洗,有利于咽鼓管恢复畅通。

06 飞行中的耳朵:你知道这些医学知识吗?

  1. 中耳腔的“自我调节”:中耳通过咽鼓管和鼻咽沟通,每次吞咽、打哈欠时都会让压力自动平衡(Feldmann, 2014)。
  2. 气压变化的适应能力:研究显示,若咽鼓管反应灵敏,大部分人在高空1000米内几乎感觉不到差别,但随着飞行高度升高,70%以上的乘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耳闷/疼痛(McWilliams et al., 2016)。
  3. 小儿更易发生中耳积液:儿童航空性中耳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主要与解剖结构及免疫力有关(Bluestone, 2011)。
  4. 听力损伤非普遍:正常状态下,偶尔的气压变化并不会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但若伴随中耳炎或鼓膜穿孔,风险增高(Smith et al., 2013)。
这说明:健康管理不仅仅是缓解耳痛,关注鼻腔、咽喉状态,合理安排乘机时间,也有助于提升出行舒适度。

参考文献

  • Bluestone, C. D. (2011). Pathogenesis of otitis media: role of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The Anatomical Record, 294(11), 1851-1859.
  • Feldmann, H. (2014). The Eustachian tube: Structure, function, dysfunction. ENT: Ear, Nose & Throat Journal, 93(11), 462–466.
  • McWilliams, K. J., Howard, D. J., & Kelly, G. (2016). Aero-otitis media: Incidence and effects. Journal of Laryngology & Otology, 130(2), 173-179.
  • Smith, M. E., Haskins, N. P., & McAuliffe, M. (2013). An evidence-based review of acute tympanic membrane perforation. Clinical Otolaryngology, 38(2), 8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