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探索医学的声音:磁共振成像中的噪音与原因

  • 4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探索医学的声音:磁共振成像中的噪音与原因封面图

探索医学的声音:磁共振成像中的噪音与原因

去医院做检查时,总有人对身边的磁共振设备发出的“咔哒咔哒”声表示好奇,甚至有人带着疑惑:“机器是不是哪里坏掉了?”其实,这一串串有节奏的噪音,是磁共振成像(MRI)正常工作的声音。或许你没想到,这个声音背后,关系到医学成像的秘密世界。下面,咱们一起来简单看看,这些声音是怎么来的,会不会对健康有啥影响,又该如何让体验更舒适。

01 什么是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项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经常用于发现脑部、脊柱、关节、内脏等部位的异常。和普通的X光不同,MRI靠的是强烈磁场和无线电波,无需打针或切开皮肤,就能在屏幕上清晰看到体内的组织样貌。

以一个40岁的女性腰椎疼痛为例,医生安排她做了腰椎MRI,很快发现了椎间盘突出的位置。正因为磁共振对软组织的成像细腻,在排查神经或肿瘤等很多疾病时,医生都少不了它的帮助。🩻

TIPS:
  • 磁共振不会产生辐射,做一次也不用担心“伤身体”。
  • 对病人来说,只需静静躺好,比起很多有创检查要轻松许多。

02 走进MRI:它是如何工作的?

那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嗡嗡声”和“敲击声”,其实和机器的特殊原理分不开。

步骤 原理说明 动静表现
① 强磁场打开 机器先制造出稳定强磁场,把体内部分原子(主要是氢原子)定向排列。 无噪音
② 无线电波激发 给体内区域打一束无线电脉冲,让原子核短暂“跳跃”。 短促脉冲声
③ 梯度磁场切换 通过微调磁场(称为梯度磁场)定位成像区域。 周期性的“咚咚”声
④ 接收信号重建图像 记录原子核释放能量的信号,机器计算成图。 混合性噪音

一位32岁的男士因头晕来做脑部MRI,他在检查时听到断断续续的敲击声,检查室外的医师却说这正说明设备在高效运转。

🔍 MRI不会伤害到身体,但相关声音属于正常现象。

03 噪音从哪来?机制一探究竟

那些让人感觉“震耳欲聋”的声音,其根本来源其实很有讲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 梯度线圈快速切换
    梯度线圈在高磁场下反复通断电流,会使金属部件突然受到力的作用,形成振动。越大功率的机器,声音也就越大。
  2. 激励脉冲释放
    短促的电脉冲一次次击发,使得某些部件产生高频波形的噪音。类似鼓点,不断敲打耳朵。
  3. 机身共振和空间放大
    封闭的舱体空间好比一个大音箱,让原本局部的“电磁震动声”被放大传递到了耳边。
对技术感兴趣?
不同型号MRI设备,噪声大小会相差2~4倍,甚至更高(参考Kang et al., J Magn Reson Imaging, 2008)。

总体看来,这是一种机械与磁场相互作用的“副产物”。不过,目前还没有证据显示这种噪音本身直接伤害听力或身体,但长时间暴露下可能引起不适感或焦虑。🎧

04 声音的种类有哪些?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MRI设备的噪音其实不止一种。可以分为几个主要类别:

  • 轰鸣声(低频):像远处的汽车低声发动,通常较为沉闷。
  • 敲击声(中-高频):常像木槌敲桌,节奏感较强。
  • 杂音和震动声:多为不同频率混杂出的“嗡嗡嗡”感。
生活例子:
  • 有位29岁的女士体检时觉得“吵得头晕”,但医生说一般不必担心,只要不是特别敏感听力,一会儿就适应了。
  • 部分儿童做MRI时会表现为哭闹或拒绝配合,这种心理压力比实际听力损伤更值得关注。

在环境测量中,MRI噪音常常超过95dB(相当于坐地铁时的最大声音),个别高端型号可达110dB,因此短期内难免带来不适,例如头闷、心慌,偶有检查后出现轻微耳鸣。(Greene & Kramar, Phys Med Biol, 2020)

05 日常检查:怎样减少噪音的不适?

常用办法对比表:
措施 原理/说明 适用人群
降噪耳罩 物理方式屏蔽部分噪音 成人、儿童均适合
音乐耳机 播放舒缓音乐转移注意力 情绪紧张或敏感者
分段扫描 每次扫描间隙休息片刻 年纪较小或焦虑人群
陪同安抚 护士或亲人在旁说明情况 小朋友、老年人
  • 一般医院会在检查前提供耳塞或耳罩。对于特别害怕声响的患者,可以提前和医生说一声,有时还能听听轻音乐缓解情绪。
  • 儿童或配合度低的老人,建议家属陪同、叮嘱过程、并适时给予鼓励。
  • 如果在检查后出现持续耳鸣或头痛,哪怕并不严重,也建议及时说明,看是否需短暂休息或调整方案。
小注意👇
检查当天尽量保持心情平稳,别喝浓茶咖啡,避免紧张引起症状加重。

06 技术前沿:更安静的MRI还会远吗?

最近几年,磁共振成像的“降噪”技术进步很快。除了更高效的静音线圈设计,还有“主动消噪”——就在噪音发出的瞬间,设备能发出反向声波抵消部分杂音。

据《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21年报道,新一代MRI设备已能将典型噪音降低40%以上。这意味着未来检查时的体验将会大为改善,对儿童及敏感人群尤其友好。(Hennel et al.,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21)

未来展望
  • 设备越新,噪音越小,成像质量还会更好。
  • 随着技术发展,MRI将变得更“贴心”,为更多患者带来舒适和高效服务。

说到底,如果要做磁共振检查,不需要害怕噪音对身体造成影响。只要提前知晓、做好准备,并和医护人员沟通,体验会好很多。希望未来的设备能让我们听见“无声”的医学世界。

主要参考文献

  1. Kang, Y., Kwon, H., et al., "Noise levels in routine clinic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cans,"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2008.
  2. Greene, S., & Kramar, P., "Acoustic noise during MRI scans: Sources and effects," Physics in Medicine & Biology, 2020.
  3. Hennel, F., et al., "Active noise control in MRI,"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