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阑尾炎的疼痛在哪里?探寻身体的信号与应对措施

  • 5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阑尾炎的疼痛在哪里?探寻身体的信号与应对措施封面图

阑尾炎的疼痛在哪里?探寻身体的信号

01 什么是阑尾炎?

假如你身边有人突然叫苦说肚子右下角疼,你也许会第一个想到“阑尾炎”。说起来,阑尾其实是肠道末端悬挂着的“盲管”,平时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 阑尾炎指的就是阑尾因感染或堵塞而发炎。引发的原因多数是肠道内容物进入阑尾后,阑尾腔被堵住,细菌就趁机滋生作怪。
常见症状:早期阑尾炎其实挺容易被忽视,比如偶尔腹部有点闷痛、轻微不舒服。有些人可能以为是消化不良。但发展下去,症状会逐渐加重。

阑尾作用 阑尾炎表现 致病原因
消化道免疫辅助 局部轻微腹痛(早期) 腔道堵塞、感染

02 阑尾到底长在哪里?

阑尾的位置对我们感受到的疼痛有很大关系。
📍 阑尾位于腹部的右下角,具体地说是在右下腹髂窝(肚脐右下方与髋骨之间的区域),和盲肠相连,位置有一点灵活,有的人阑尾会靠近腰后、盆腔甚至在其他位置。
大多数人发病时,疼痛是从肚脐附近开始,慢慢转移到右下腹。

案例:一位19岁的女生晚饭后突发肚脐周围隐隐作痛,起初没在意,第二天右下腹更加胀痛,活动时疼痛加重。经过医院确诊,发现正是典型的阑尾炎。
  • 痛点转移有时挺有迷惑性,但当疼痛稳定在右下腹,且逐渐加剧,就要格外留心。
  • 腹部按压、跳跃、走路加快时疼痛也会变明显。

03 疼痛的“密码”——什么是典型的阑尾炎痛?

感觉疼痛其实是身体向你发出的小信号。
阑尾炎的疼痛特点:

  • 性质:一开始,常是闷痛或不适,像是肠胃有些堵塞;但几个小时后,疼痛逐渐变为右下腹持续且明显的钝痛。
  • 强度:疼痛通常随时间加重,笑、咳嗽、行走时感觉更剧烈。
  • 发展过程:“转移性疼痛”是阑尾炎的线索之一,即从肚脐附近渐渐移动到右下腹。

有趣的是,这种疼痛常常不是短暂的,超过12小时还没缓解,就要高度警觉。参考:Di Saverio, S. et al. (2016)。

Tips: 阑尾炎疼痛有“独特走向”,如果一天之内腹痛转移、加重,那就该提起精神留心了。

04 疼痛会“扩散”吗?为什么有的人感觉背疼或肚子下沉?

🌐 有些人一旦阑尾发炎,除了右下腹痛之外,还会不太明显地觉得下腹、后腰、甚至大腿根也有点不舒服。这不是“神经质”,而是因为人体的神经网络把痛感信号带到了靠近阑尾的其他区域。
疼痛可能扩展部位 生理原因
下腹、盆腔 阑尾靠近盆腔、炎症扩散
后腰、背部 阑尾后位,神经反射
大腿根 阑尾靠近肌肉组织
经验提醒:一位52岁的男性患者,阑尾位置比较特别,疼痛从腰后一直延伸到右下腹,初时以为是“肾结石”,最后确诊阑尾炎。
这类多点疼痛值得注意,别只以为胃、肾出了问题。

05 哪些信号说明可能是阑尾炎?什么时候尽快就医?

初期小信号
1. 偶尔出现肚脐周围轻微不适,或莫名的肠胃胀满感
2. 有点疲乏、没胃口,有时候轻微低热
🥴 这些感觉虽然常被误认为“普通肠胃不舒服”,第二、三天才会变成不得不在意的腹部持续疼痛。

警示信号(明显症状)

  • 右下腹疼痛持续增长,无法缓解
  • 行走、咳嗽、轻拍腹部都会加重痛感
  • 持续恶心、呕吐或伴有低热

需要马上就医的信号:
- 突发剧烈腹痛无法缓解
- 肚子发硬,腹部触碰很痛
- 伴随持续发热

🩺 如果怀疑是阑尾炎,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去医院做专业检查,比如腹部体检、超声或CT。自行判断并拖延,风险很大。
(参考:Humes, D.J. & Simpson, J. (2006). Acute appendicitis. BMJ, 333(7567), 530-534.)

06 治疗和护理怎么选?

治疗阑尾炎,最常见的方式还是手术切除。不过,如果阑尾炎较早被发现、症状较轻,有时候可以选择抗生素治疗。
💊 一旦确诊,不宜犹豫拖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是否手术。

术后护理建议:
  1. 术后一周饮食以清淡为主,可以选择稀饭、软饭、炖蛋之类易消化的食物
  2. 逐步增加量,但避免油腻、高纤维食物,防止消化负担加重
  3. 建议术后4小时内避免大量饮水,逐渐恢复后少量多次
  4. 注意伤口清洁,按时换药复查
  5. 适当散步有助恢复,但不要剧烈运动
(参考:Andersson, R.E. (2007). The natural history and traditional management of appendicitis revisited. Annals of Surgery, 245(6), 986-995.)

07 阑尾炎风险因素与健康建议

阑尾炎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饮食结构和家族倾向等。
🧬 医学调查显示:(参考:Lee, J.F., et al., 2020 The BMJ.)

  • 青少年和20岁左右人群相对容易患上,和肠道发育、免疫活性相关
  • 部分家族出现多發病例,说明遗传因素也不可完全忽视
  • 偏精细、少纤维饮食的地区,发病率略高
正面小建议: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新鲜蔬菜 促进肠道蠕动,减少堵塞 每日两餐都最好搭配青菜
全谷类粗粮 增加膳食纤维,保持肠道健康 每周至少3-4次燕麦、玉米杂粮替代部分精米
低糖水果 补充维生素,维护肠黏膜 每日一到两个水果换着吃

平时多饮温水、适度运动,让肠道维持良好代谢。治疗或康复期,也可以慢慢恢复合理饮食。(单列正面建议,无需过度强调“远离什么”)

💡 看起来,阑尾炎虽然是个满常见的“小麻烦”,但身体对疼痛的反应是有迹可循的。不管是青春期的学生还是中年上班族,遇到反复右下腹痛时,别一味忍耐。实际最有用的办法是,平时注意饮食结构、保障纤维摄入,有变化就及早去医院查查,放心不少。

健康知识,总是越了解越轻松——你学会分辨身体信号,就是对健康最好的守护。

参考文献:
  1. Di Saverio, S., Birindelli, A., Kelly, M. D., et al. (2016). WSES Jerusalem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Appendicitis.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Surgery, 11, 34. 全文链接
  2. Humes, D.J. & Simpson, J. (2006). Acute appendicitis. BMJ, 333(7567), 530-534. 全文链接
  3. Andersson, R.E. (2007). The natural history and traditional management of appendicitis revisited. Annals of Surgery, 245(6), 986-995. 全文链接
  4. Lee, J.F., Leung, K.L., Lai, B.S., et al. (2020). Familial aggregation and heritability of acute appendiciti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BMJ, 368. 全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