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的隐秘信号:揭开吻合口漏的早期症状
手术后的康复,有时像是在经历一场没声响的竞赛。结肠切除手术虽然常见,大家关心的往往是术后恢复顺利不顺利。其实,很多风险并不容易察觉,就像邻居家突然关掉了灯,有时候很难第⼀时间发现——吻合口漏就是其中最需要我们警觉的一种。它的信号隐秘,但只要稍加注意,是可以及时发现和应对的。
01 结肠癌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结肠癌是一种源自大肠(结肠)内侧黏膜的恶性肿瘤。它常常悄悄起步,也不太容易一眼看出不同,但随着异常细胞逐渐堆积,才可能出现身体上的信号。年龄增长、家族中有类似病史、炎症性肠病患者,以及习惯性久坐或饮食过于精细的人群,风险较高。研究数据显示,全球结肠癌发病率逐年增长,尤其在 >50 岁的人群中[Arnold et al., 2017]。
风险因素 | 说明 |
---|---|
年龄 | 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增加 |
遗传倾向 | 家族中有结肠癌史,风险提升 |
慢性炎性肠病 | 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
生活方式 | 高热量、低纤维、运动少 |
这些信息提醒我们,平时别太忽视体检和饮食习惯。很多时候,结肠癌就像蹑手蹑脚来的访客,痕迹并不明显。
02 吻合口漏是什么 🩹?
吻合口漏,其实是指结肠手术后,原本被缝合的两段肠子衔接处,出现了“不严密”的情况,部分肠内容物可能“偷偷溢”出肠管。想象一下,家里水管接头没完全拧紧,虽然水还在流,但总会有渗漏出来。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根据2021年一项欧洲多中心数据,吻合口漏总体发生率在8%~15%之间[Krünke et al., 2021]。
不容小觑的是,吻合口漏可能导致感染、腹腔脓肿,甚至危及生命。但早期信号不典型,容易和普通不适混淆。本质上,这就是术后最需要家属和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
03 早期症状都有哪些?🤔
早期吻合口漏的症状,大多表现得很轻微,不容易引起重视,经常被误认为单纯肠蠕动慢或术后疲劳。
- 间断腹部胀满
手术后4天左右,有部分朋友觉得肚子一直“鼓鼓的”,胀气不消,经常需要放气或频繁改变体位缓解。但当时不伴有明显剧烈腹痛或者出汗。 - 身体低烧
有位62岁的女性患者,术后第5天总觉得体温微微升高,介于37.2-37.8℃之间,持续一两天。她以为是天气原因,并没有多想。 - 轻微恶心、胃口不佳
很多患者觉得吃什么都没胃口,偶尔有轻微恶心的感觉。不过这些信号可能一闪即逝,常在休息后自行缓解。
04 明显警示信号不能拖⏰!
有时候,症状会变得明显,比如不单是隐隐的胀气和轻微发热,而是出现了以下警告信号,需要赶紧与医生联系:
- 持续性腹痛且加重:术后第六天,65岁的男性患者出现整个腹部剧烈疼痛,无法缓解,表情痛苦。
- 高热不退:发烧超过38.5℃,退烧药效果一般且体温反复。
- 腹胀伴呕吐:感到肚子越来越胀甚至呕吐,有时候呕吐物带有胆汁,看起来比较黏稠,且有异味。
- 创口渗出异常:伤口处出现混浊或带有臭味的渗液,或局部皮肤有肿胀发红。
05 为什么会发生吻合口漏?
说起来,影响吻合口愈合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患者本身基础疾病、营养状况、手术方式等都会“添乱”:
原因 | 机理简述 |
---|---|
营养不良 | 愈合速度慢,组织易变脆弱 |
糖尿病等慢性病 | 血供差,影响愈合 |
长期服激素/免疫抑制剂 | 抑制免疫反应,延缓修复 |
手术操作/吻合张力大 | 缝合处应力大,裂开风险增高 |
高龄 | 再生能力下降,感染多发 |
有些人的体质或者慢性疾病,容易让组织“修复”速度跟不上日常的期望。反过来,也能提醒我们,术前术后调理其实非常关键。
研究发现,术前低白蛋白水平明显增加吻合口漏风险[Mahar et al., 2012]。
06 怎么预防吻合口漏?
说到预防,重点其实就是帮身体“打好地基”,让组织有更好的愈合条件。生活方式和监测的小细节都很重要。
如果在术后持续有不适,比如腹痛不减或体温反复升高,建议及时就医评估,不要盲目自处。
选择正规医院接受专业随访,对降低风险帮助很大。这些都是手术后让自己和家人更安心的具体方法。
推荐食物 | 功效 | 日常吃法建议 |
---|---|---|
鸡蛋 | 优质蛋白,促进修复 | 早上水煮蛋/蛋花汤 |
深色蔬菜 | 含丰富维生素C,有利愈合 | 焯烫、加少许橄榄油凉拌 |
瘦牛肉 | 铁和锌,有助新生组织增长 | 清炖或做馅搭配 |
豆类制品 | 丰富植物蛋白 | 豆腐煲、豆浆 |
07 病后心理支持和沟通的重要性🫂
手术并不是一场单打独斗。很多人术后会出现焦虑和不安,更容易把小变化看得太重或者彻底忽视反应。其实,和医生、护理团队及时沟通,有任何“不一样”的感觉都可以主动说出口;有时候和同样经历过的人交流,也能获得情感上的力量。
通讯群、社交媒体的互助社区,能在恢复过程中提供不少实用经验和心理支持,帮你找到许多“过来人”的勇气。
总的来说,结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风险不低,但只要我们把目光放在那些悄悄变化的小信号上,注重身体恢复和饮食、多沟通、早行动,很多问题其实都可以早发现,早处理。只要有点耐心和细心,康复的路也没那么难走。
参考文献
- Arnold, M., Sierra, M. S.,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 Bray, F. (2017). Global patterns and trends i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Gut*, 66(4), 683-691. [link]
- Krünke, J., Tekkis, P. P., & Ashraf, S. Q. (2021). International study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colorectal surgery (ISPC-C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Colorectal Disease*, 23(4), 980-994. [link]
- Mahar, A. L., Coburn, N. G., Kagedan, D. J., Viola, R., & Law, C. H. L. (2012). Factors affecting anastomotic leak after colorectal surgery: RRC Analysis. *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 177(2), e42-e47.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