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手足口病:不只是儿童的专利,全面了解治疗与药物

  • 1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手足口病:不只是儿童的专利,全面了解治疗与药物封面图

手足口病:不只是儿童的专利,全面了解治疗与药物

01. 其实大人也会得“儿童病”

有朋友问:“为什么小区群里总能听到孩子手足口病的消息?”其实,不只是孩子,大人也可能“中招”。有天一位母亲刚带娃回家,自己却感觉喉咙发痒,手上出现了几颗小红点,一查才知道,原来手足口病也会光顾成年人。

手足口病其实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听到这个名字,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小孩子才得的病”。确实,绝大多数患者是5岁以下儿童。不过,病毒并没有把成年人完全排除在外——免疫力差的时候,成人出现感染并不算罕见。
据医学统计(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1),成人感染率虽远低于儿童,但聚集暴发时,家庭成员间也可能相继出现症状。

🧑‍⚕️需要关注:家有娃娃,照顾者也有感染风险,不能掉以轻心。

02. 手足口病病毒知多少?🔬

  • 柯萨奇病毒A组(Coxsackie A):最常见的致病病毒。
  • 肠道病毒71型(EV71):部分严重病例的元凶。
  • 偶尔也会有柯萨奇B组、埃可病毒等。
传播途径:
  • 直接接触口鼻分泌物、疱疹液。
  • 共享餐具、玩具等也可能传播。
  • 飞沫、粪口途径都有可能。
环境因素:病毒在玩具、门把手等表面可存活几小时,夏秋季最活跃。

柯萨奇和EV71虽然名字拗口,却仿佛不同型号的“小客人”,多数情况只是让人短暂不适,但有时也可能搅局,让症状更严重。这种“客人”的活跃期就是初夏到初秋,所以这段时期家长要稍微提高警惕。

03. 症状表现与怎么判断是否感染?

早期轻微信号:
  • 低热(38℃左右),不太引起注意
  • 偶有咽部轻微不适
  • 有时精神略微没劲
🔍这些信号容易和普通感冒混淆,家长或患者自己易忽略。
典型及明显症状:
  • 嘴里出现水疱或溃疡(口腔、舌头、颊部),孩子可能因为疼痛不爱吃饭
  • 手心、脚心、脚踝等地方出现小红疹,有时可见水疱
  • 部分人伴有持续较高的发热
📝8岁男孩晨晨,起初只是发低烧,第二天嘴巴溃疡增多,手足心红疹明显增多后才被确诊。
症状类型 对应表现
轻度(前期) 低热、嗜睡、咽喉不适
明显表现 持续高热、口腔溃疡、手足疹、水疱
诊断方式: 医生这时主要靠症状判断,少数需要咽拭子检测确认病原。持续高热或孩子精神异常时,应及时去就近医院检查。

04. 为什么会得手足口病?——风险因素分析

  1. 免疫力弱:5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发育还不成熟,抗病毒能力一般。不少成年人如果压力大、作息紊乱,也会让身体的小卫士“打盹”。
  2. 易感环境: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生活空间,孩子之间亲密接触,病毒容易在人群中传播。
  3. 饮食与卫生:吃饭前后不洗手、宝宝玩具未及时清洁,都是病毒传播的温床。
  4. 气候因素:炎热潮湿天气让病毒更活跃(Wei et al., 2016, "Seasonal pattern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na")。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夏秋季手足口病最为高发,六月高峰明显(Zhang et al., 2015, PLOS ONE)。

05. 治疗怎么安排?支持疗法才是关键

手足口病目前没有对所有病毒型别通用的特效药,大多数患者通过良好的休息和支持疗法可恢复。重点在于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

  • 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尤其是有口腔溃疡、流口水、进食减少的孩子)。
  • 食物选择清淡易吞咽,避免辛辣、热辣。
  • 物理降温、适量退热药缓解高热(详见下节用药建议)。
  •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水疱破溃感染。
  • 适当隔离,减少传染给身边人。
💧小患者出现持续高热、呕吐、嗜睡或抽搐等症状时,要尽快就医。

06. 药物怎么选?别盲目服用抗生素

很多人不安时会问:“能不能用抗病毒药?”其实,大多数手足口病例不需要特别的抗病毒药物。支持疗法加部分药物的合理使用,已能帮助大多数孩子或成人安然度过难关。

药物类别 用途 用药建议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退热、缓解痛感 适用于体温高于38.5℃或显著不适时,剂量按说明书或医生建议
利多卡因凝胶 局部止痛(口腔溃疡) 局部涂抹,缓解进食时疼痛,但不宜频繁大面积使用
抗病毒药物 仅限重症或高危个体(如EV71型),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 需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抗生素 预防细菌继发感染(少数情况) 仅在合并细菌感染时使用,切忌自购滥用
别忽视:抗生素不是万能钥匙,病毒感染自限性强,滥用可能带来新的健康隐患。

2019年,一名35岁女性患者以为自己得了扁桃体炎,自行服用抗生素,口腔与手部症状反而持续加重。后来在医院被确诊为手足口病,经过支持治疗后逐步好转。
这个例子说明:遇到不典型症状,别盲目用药,找医生诊断最稳妥。

07. 最好的预防方法和家长的作用

  • 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第一时间用流动水和肥皂搓洗手部,别怕麻烦。
  • 儿童玩具、餐具消毒:每一两天用稀释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常用玩具、餐具表面,并彻底清洗。
  • 增强免疫力:
    • 推荐多吃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比如橙子:
      橙子 + 辅助提高抵抗力 + 早餐后/课间加餐合理
    • 每天有一定户外活动,晒晒太阳。
  • 避免拥挤环境:流行高峰时减少前往人多的公共场所。
  • 早发现早隔离: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排查,并适当居家休息,防止扩散。
👪有的家长自己也会觉得喉咙不适、起疹子,这时也别掉以轻心,适当休息、少接触人群,有助于阻断传播。

最后,其实手足口病说起来是“小麻烦”,但如果重视个人及家庭卫生,就能大大减少感染机会。家长的细心,对孩子的健康特别有帮助。

引用文献(APA格式)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1).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in China. Retrieved from WHO.
  2. Zhang, J., Sun, H., Wang, Y., & Wang, Y. (2015).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na, 2008–2012. PLOS ONE, 10(11), e0142186.
  3. Wei, S., et al. (2016). Seasonal patterns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na. 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 144(7), 1533-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