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认识呼吸系统:健康生活从这里开始

  • 11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认识呼吸系统:健康生活从这里开始封面图

肺癌:您必须知道的核心知识和应对策略

01 什么是肺癌?

有些人上楼梯时偶尔气短,以为是锻炼少。其实,肺癌也是呼吸系统里的“不速之客”。这种疾病指的是,肺部正常的细胞开始失控分裂,慢慢形成异常的肿块,对肺本身和整个身体带来压力。肺是为我们提供氧气的主要“交通要道”,一旦发生问题,生活质量会有很大影响。

肺癌严重的地方不在于它本身疼不疼,而是它往往在早期悄无声息,等发现时,多数已经进入进展期。这就是为什么了解肺癌非常重要,有点像知道“马路上有坑”,即便暂时看不见,也不能掉以轻心——不是吓你,有备无患总好过毫无准备。

02 常见的肺癌症状有哪些?

  • 持续咳嗽:不是普通的“偶尔清嗓子”,而是长时间咳嗽,甚至用药也不见好转。
  • 痰中带血:偶尔一次还好,但如果经常看到痰里有血丝,不能掉以轻心。
  • 呼吸急促、憋气:有的人发现自己爬两层楼就喘得厉害,以前可一直没这样过。
  • 胸部疼痛:具体表现为一侧胸口隐隐作痛,甚至躺着或咳嗽时更明显。
  • 莫名消瘦、易疲劳:身体短时间内体重减轻,不明原因地觉得容易累。

有位58岁的男士,因为工作繁忙,这些症状一开始没太放在心上,直到体重突然下降和呼吸明显困难才到医院就诊。医生根据他的症状和检查,最终确诊为肺癌复发。这提醒我们,很多“老毛病”背后也有可能藏着大问题。

03 肺癌的致病机制是什么?

提起肺癌的根源,吸烟被反复提及。🚬 烟草中的有害物,会直接损伤肺部的细胞,让细胞变得“不听话”,甚至不受控制地生长——这就是肿瘤。研究表明,长期吸烟的人群患肺癌的风险,比从不吸烟的人高出10~20倍(Jemal et al., 2011)。

除了烟,空气污染(比如长期呼吸尾气、工厂废气)、长期接触有害化学品(如石棉、苯)以及家族中有人患肺癌,这些都让风险增加。还有一些情况和年龄增长有关,身体“自我修复”能力变差,异常细胞更容易冒头。

研究还发现,部分感染(如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也可能让肺部的防御被削弱(Travis et al., 2015)。综上,肺癌并不是单一原因导致的,而是多种风险长期叠加造成的。

04 肺癌的诊断检查方法是什么?

  1. 影像学检查:低剂量螺旋CT是目前早发现肺癌的有效工具,能清楚显示肺部的异常结节或肿块。不少医生推荐高风险人群每年做一次检查。
  2. 支气管镜检查:通过一根细小的软管进入气道,医生可以用肉眼观察、取病变组织做进一步化验。
  3. 生物标志物检测:现在还能抽血查肿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如CEA,NSE等),不过这些通常只是辅助,不能单独就下定论。
  4. 组织活检:要最终确定是不是肺癌,必须拿到肿瘤的组织样本。通过穿刺或手术方式,采集一点病灶组织,在显微镜下确认异常细胞的类型。

一般医生会先根据症状和影像学筛查结果,再选择是否进一步做支气管镜或活检。整个诊断过程虽然听起来繁琐,但每一步都是为了搞清楚病变的性质,从而选对治疗方案。

05 当前的肺癌治疗策略是什么?

治疗方案要根据肺癌类型和分期决定。整体来看,手术、放疗、化疗是基础。早期肺癌,首选手术切除;如果肿瘤比较大,或者有转移,放疗、化疗就成了主要方式。有的患者适合多种方法联用,逐步“包围”异常细胞。

  • 手术切除:适合局限型早期患者,医生会尽量完整切除肿瘤和部分周围组织。如果切得干净,能最大程度减少复发可能。
  • 放疗:通过精准照射,用射线杀死肿瘤细胞,常用于无法手术的患者,或是消灭术后残留的小灶。
  • 化疗:通过静脉注射药物,全身性抑制肿瘤细胞增长。多数情况下和手术、放疗联合使用。
  • 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近年来开始普及,适合部分基因变化的肺癌,副作用较小,疗效提升明显。

临床上,像58岁的那位复发患者,有时会结合多种方式:化疗期间配合升白药物,必要时加用抗凝药物、动态调整电解质。还有特殊的新技术,比如热疗——应用于部分难治型患者,效果也逐步获得认可(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2023)。

06 如何管理和改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合理的生活管理至关重要。日常可以结合呼吸训练与饮食管理,一步步恢复信心和体能。

  • 🤸‍♂️ 呼吸训练:像缩唇吐气、腹式呼吸等,有助于提高肺功能。每天坚持十分钟,能有效加强肺部“自我修复”能力。
  • 🥣 营养支持:建议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蛋、豆制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既有利于免疫功能,也能缓解乏力。
  • 🛌 充足休息与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每天适当活动,比如散步,有助于血液循环和心情调节。
  • 心理和情绪支持:肺癌患者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遇到不适和心理压力,及时和家人沟通、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能有效预防焦虑和抑郁。

其实,日常生活中的每一点细微变化都很重要。与其他慢性疾病一样,肺癌患者的康复不在一朝一夕,而是点滴积累的过程。偶尔失眠或食欲差,不必太焦虑,慢慢调适,总有改善的空间。

07 肺癌的健康管理与实际建议

很多人关心如何提前预防肺癌。这里的核心在于“养护肺部的环境”。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尝试:

  • 西兰花 + 🥦 保护呼吸道黏膜,建议每周吃2-3次焯熟或加蒜蓉炒食。
  • 坚果(如核桃、杏仁) + 🥜 丰富的不饱和脂肪促进细胞修复,每天少量即可(约一小把)。
  • 红薯 + 🍠 提高身体抗氧化能力,每周2-3次用蒸或煮的方式比较好。
  • 鸡蛋、瘦肉:优质蛋白帮助组织修复,可作为每日膳食中的主力军。
  • 柑橘类水果:补充维C,增强免疫,可以每天搭配食用。

🏥 此外,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咳嗽、胸闷、气促,千万别自己扛着,早点到正规医院的呼吸或者肿瘤专科进行检查。建议高危人群(如吸烟者、长期接触污染环境者)每年定期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一般不需要空腹,只要遵循医生安排即可。

每一次主动检查,都是为健康上了一道保护锁。面对肺癌,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及时识别信号,不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参考文献

  1. Jemal, A., Center, M. M., DeSantis, C., & Ward, E. M. (2011). Global patterns of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rates and trends.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20(8), 1625–1637. https://doi.org/10.1158/1055-9965.EPI-11-0417
  2. Travis, W. D., Brambilla, E., Nicholson, A. G., et al. (2015). The 201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Lung Tumors.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10(9), 1243–1260. https://doi.org/10.1097/JTO.0000000000000630
  3.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2023).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Version 3.2023. Available at: https://www.nccn.org/guidelines
  4. Mayo Clinic Staff. (2023). Lung cancer – Symptoms and causes. Mayo Clinic.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