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了解肺腺癌:您需要知道的基本信息

  • 14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了解肺腺癌:您需要知道的基本信息封面图

了解肺腺癌:您需要知道的基本信息

01 肺腺癌是什么及其特点? 🌿

偶尔在体检报告中看到“肺结节”,有些人会感到担心,但其实肺腺癌最早的表现就是悄悄地生长在肺部小支气管附近。大部分时候,它没有感觉,像个“安静的小工厂”,等到体积变大或者影响了周边组织,才会被发现。肺腺癌属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是目前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尤其在非吸烟人群和女性中发病率也逐渐上升。主要起源于肺部参与分泌的腺体细胞,和其它类型的肺癌相比,它发生在肺的边缘区更多一些。

这种肿瘤的特点是早期比较隐匿,发展相对慢一些,但一旦进入浸润阶段,就可能影响周围的组织,还会有扩散、转移的可能。正因为早期几乎没什么特殊症状,所以定期健康检查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35岁以后的朋友。肺腺癌常见于中年人,但近年来,年轻人发病也有上升趋势,说明生活环境和基因双重因素都值得关注。

02 肺腺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

  • 持续咳嗽:不少人最初只是轻微、偶尔咳嗽,不易引起重视。但如果咳嗽持续2周以上,尤其在没有感冒等其他原因的情况下,需要引起警觉。
  • 咳痰带血:一般表现为痰中夹杂点粉色或暗红色,这不是常见的支气管炎症状。如果偶尔出现一次可以先观察,但接连几天反复出现就要尽快就诊。
  • 呼吸短促或胸闷:刚开始可能只是小幅度活动,如爬楼梯时感觉气不够用,慢慢发展为平时也会感觉到。
  • 疲劳和体重减轻:有的患者没有太多不适,只是觉得“怎么最近一直没劲,还瘦了几斤”,这种情况容易被忽视。
📄 比如,有位38岁的男性,在年度体检中发现右下肺有个结节,平时除了偶尔轻咳没有特别症状。检查后被确诊为微浸润性腺癌,肿瘤不到1厘米,幸运的是没有转移。

这个例子说明,有些早期肺腺癌症状非常轻微,容易被忽略。所以,发现持续性咳嗽、无故咳痰带血或者最近总感觉呼吸有些堵,请别拖延,及时找专业医生咨询更保险。

03 导致肺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是什么? 🧐

  1. 吸烟: 虽然不是所有肺腺癌都和吸烟直接相关,但烟草中的有害物质能造成肺部细胞的DNA损伤,加速异常细胞生长。据《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3年研究,终身吸烟者患肺癌风险比非吸烟者高出20倍(Doll R. et al.,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3)。
  2. 空气污染: 空气中悬浮的细颗粒物、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都可能被吸入肺部,长期慢性刺激,会让肺细胞处于一种压力下,增加基因变异的概率。中国城市肺癌发病率整体上升,和空气质量息息相关(Yang G. et al., Cancer Epidemiology, 2019)。
  3. 家族遗传: 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得过肺腺癌,家族成员患病风险会略高于普通人。部分特殊基因突变(如EGFR、ALK)与肺腺癌特别相关,尤其是在从不吸烟却患病的群体中更常见。
  4. 职业接触有害物: 比如长期接触石棉、铀、镍粉尘人员,这些物质都可能损伤肺部,诱发异常增生。
  5. 既往肺部疾病: 有慢性肺部病变的人(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结节、肺纤维化患者)也会增加发生肺腺癌的可能。

其实,肺腺癌的发生是长期、慢性的积累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尤其在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不少人长期在高风险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如果注意到家里有抽烟者,或者自己住在工厂、交通要道附近,更要注意对肺部健康的关注。

04 肺腺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诊断肺腺癌通常不是一项工作就能完成,而是需要一系列检查手段配合。这里列出日常临床最常用的几种:

  • 胸部低剂量CT: 目前被公认为发现早期肺结节最灵敏的检查。尤其适合年满40岁、有家族史或者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它能发现1厘米甚至更小的病灶。
  • 支气管镜检查: 如果CT发现异常,医生可能会建议用支气管镜深入气道观察和采样,帮助判断病变性质。
  • 组织活检: 只有通过组织学检查,取到的标本被显微镜下分析,才能最终确认是否恶性、属于哪一型。
  • 分子基因检测: 近年来,随着靶向治疗的发展,基因突变的检测变得越来越重要。有些特殊类型的肺腺癌,治疗必须依赖分子检测结果进行个性化用药安排。

上面介绍的这些检查不需要人人都做,主要还是依据临床医学专业判断来安排。一般如果发现肺部阴影或结节,医生会选择适合的检查,并根据结果规划进一步治疗。早发现、早诊断,是提高治愈希望的关键(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2023)。

05 治疗肺腺癌的有效方案有哪些?💡

肺腺癌的治疗已经从“千人一方”进入个体化阶段。初期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具体分期、病理类型和分子特征,选择适合方案。

  • 手术切除:对早期患者,尤其局限于肺局部、没有转移时,手术切除患病肺段(或叶)可带来较高治愈率。比如前文38岁男性的案例,将病灶和周围淋巴组织彻底清除,术后恢复良好,就是典型的早诊早治好转例子。
  • 化疗及放疗:若病变较大或淋巴转移,可以配合术后化疗或放疗,帮助清除潜在残余异常细胞,降低复发几率。
  • 分子靶向与免疫治疗:对于有特殊基因突变的患者,如EGFR、ALK阳性,可以用针对突变分子的靶向药物,副作用较小,适合体质较弱或晚期患者。免疫治疗近年来进展迅速,通过激发自身免疫系统协同对抗不正常细胞,也为晚期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现代治疗注重个体差异。比如微小病灶患者手术后,有的仅需定期复查;而中晚期人群,有时单一方案难以应对复杂情况,就要组合使用多种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制订个性化方案,尽量兼顾疗效和生活质量,对不同年龄、情况的患者都有相应的最佳选择(Planchard D. et al., Annals of Oncology, 2018)。

06 日常生活中如何管理肺腺癌风险?🌳

  • 增加新鲜果蔬摄入: 🥗 含丰富维生素C和多种抗氧化物的绿叶蔬菜和柑橘类水果,有助于维护肺黏膜完整,建议每餐都安排新鲜的蔬菜水果。
  • 注意蛋白优质摄入: 🥚 比如鱼、瘦肉、豆制品等,促进机体修复能力,适量摄入能帮助组织恢复。
  • 喝水充足: 🧃 多饮水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也有助于稀释吸入的部分有害物质。
  • 戒烟: 虽然说的是管理风险,但有吸烟习惯的人,任何时候停止都对健康大有好处。换用更清洁的空气环境、改善家庭通风,对肺部也是一种保护。
  • 定期体检: 建议40岁后,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CT检查;有家族史人群,更需注意检查频率。如出现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咳嗽、呼吸急促或体重快速下降,应及时就诊。
  • 合理锻炼: 根据身体状况,坚持适度有氧锻炼(如快步走、骑自行车),增强肺力,降低慢性疾病风险。

简单来说,多吃天然食物,避免暴露在污染和二手烟环境里,保持规律作息和适量运动,就能帮助身体抵御潜在风险。检查方面早发现早处理,比等症状明显后才就医,要轻松得多。对于年轻人,如果有家族史或长期暴露在高风险环境下,也建议提前进行健康筛查。

参考文献

  1. Doll, R., Peto, R., Boreham, J., & Sutherland, I. (2023). Mortality in relation to smoking: 50 years' observations on male British doctor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28(4), 196-202.
  2. Yang, G., Wang, Y., Zeng, Y., et al. (2019). Rapid health transition in China, 1990–2010: findings from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 Cancer Epidemiology, 34(1), 3-10.
  3. Planchard, D., Popat, S., Kerr, K., et al. (2018).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Annals of Oncology, 29(Supplement_4), iv192-iv237.
  4.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2023).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Version 3.2023).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