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膀胱肿瘤需警惕:你需要知道的健康知识

  • 7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膀胱肿瘤需警惕:你需要知道的健康知识封面图

膀胱肿瘤需警惕:你需要知道的健康知识

01 什么是膀胱肿瘤?

其实大多数人平时很少关心自己的膀胱,直到身体闹“罢工”。膀胱是身体贮存尿液的“储水罐”,但一旦出现膀胱肿瘤,这个“罐子”就可能出现小麻烦。说到底,膀胱肿瘤是一种膀胱内部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组织,绝大部分属于膀胱癌。最初,这些异常细胞可能毫无动静,甚至没有什么特别不舒服,可它们却在一点点藏身。膀胱肿瘤早期可能只是在粘膜表面形成小突起,有的患者连自己啥时候“中了招”都说不清。

健康时,膀胱内壁的细胞有序成长和更新,但如果受到某些因素干扰,这些细胞就会不受控制地增殖,逐渐形成肿块。这些肿块可能是良性(如乳头状瘤),也可能是恶性(如膀胱癌)。大多数膀胱肿瘤发展缓慢,但也有部分进展迅猛,影响泌尿功能和生活质量。不管病情为何,早期了解这个“隐形访客”,才方便我们真正及早反应。

02 膀胱肿瘤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 1. 血尿: 很多膀胱肿瘤早期的最大“警号”就是尿液发红,偶尔像是水中混了一点玫瑰色的墨水。有些人甚至没有感觉,只是无意间发现厕所里“水”颜色不对,但往往容易忽略。长期如此但没有尿痛,值得提高警惕。
  • 2. 尿频、尿急: 一些患者会突然发现自己频繁跑厕所,半夜也要起来好几次,甚至感觉“忍一忍”就要憋不住。有时候这个变化并不剧烈,只是比平常略为频繁,但长时间持续最好别掉以轻心。
  • 3. 尿痛: 比较少见,但如果合并感染,排尿变得灼热、刺痛,也不妨考虑是不是有肿瘤隐患。

以真实案例为例:一位52岁的男性在体检中意外发现膀胱出现异常占位,起初他只是觉得晚上小便次数变多,以为是“年纪大了”,就没太当回事。实际上,这正是膀胱肿瘤在“提前发声”。

这提醒我们,一旦身体反复出现这些泌尿问题,尤其是血尿,最好尽快找专业医生排查。

03 膀胱肿瘤的形成原因

说起来,膀胱里健康的细胞并不“爱闹事”,但受到反复刺激或有害物质的影响时,却可能会变得“不安分”。目前医学界认为,膀胱肿瘤的发生与以下几个因素密切相关:

  1. 长期吸烟:烟草里的有害物质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泌尿系统,最后在膀胱浓缩,对膀胱黏膜产生持续刺激。数据显示,吸烟者患膀胱癌的概率远超不吸烟人群(Burger, M. et al., 2013)。
  2. 长期接触特定化学品:如染料、橡胶、皮革等工厂工人,因为工作环境接触多环芳烃、芳香胺等致癌物,膀胱细胞也容易出现异常。这种暴露往往时间较长,影响逐步累积。
  3. 慢性膀胱炎症反复:慢性炎症会让膀胱内壁产生异常修复,易形成细胞异变,时间一长就可能带来风险。
  4. 年龄因素:大多数膀胱肿瘤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说明衰老也是不可忽视的背景之一。
  5. 遗传易感性:家族中有相关肿瘤史的人,膀胱肿瘤的发病风险略高。

📊 根据American Cancer Society(2022年)的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57万新发膀胱癌病例,这一疾病普遍偏好中老年男性。

注意,以上风险有些可以主动调整,比如戒烟、减少化学品暴露;而遗传和年龄则难以改变。所以,生活习惯是可以主动管理的一环,而发现症状及时就医也同样关键。

04 膀胱肿瘤的诊断方式

对于不明原因的血尿、长期尿路症状,应如何查清真相?目前评估膀胱肿瘤的检查主要包括这些方式:

  • 尿液常规和脱落细胞学检查: 这两项检查简单直接,可以初步提示膀胱内有无炎症或异常细胞出现。有时候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就能找到可疑的肿瘤细胞。
  • B超及泌尿系统CT: 超声波检查能看到膀胱内部是否有肿块存在。必要时,医生还会建议拍CT影像,进一步明确肿块的位置、大小和是否有转移的可能。
  • 膀胱镜检查: 这是诊断膀胱肿瘤的“金标准”。医生用一根细管探入膀胱,通过摄像头直视内部结构,可在局麻下进行。对于发现有异常的部位,还能取小块组织做病理检查,以确定具体类型。

临床上经常遇到,很多患者一开始因为担心得“太麻烦”没有及时就诊,结果拖延了最佳治疗时机。其实这些检查并不复杂,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有明确的流程和安全保护措施,有不适症状时尽量不要抗拒配合。

参考文献:Lerner, S.P., et al. (2022).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AUA/SUO Guideline. The Journal of Urology, 208(2), 262-275.

05 治疗膀胱肿瘤的方法🩺

膀胱肿瘤的治疗需要根据肿块类型、大小、分布和分期制定个体化方案。总体来看,主要有几种常见方式:

  1. 手术切除:大部分膀胱肿瘤早期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即通过尿道“进入”膀胱,将肿瘤完整剥除。对于病灶较小、尚未侵犯膀胱壁深层的患者,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
  2. 膀胱内药物灌注:部分病人术后,为预防肿瘤复发,会定期将药物通过导尿管注入膀胱。这种方法类似“局部清理”,用药后一般保留数小时,再排空尿液。
  3. 化疗或免疫治疗:肿瘤较大或侵袭性强时,可能需服用口服化疗药、注射、甚至联合免疫治疗,调整机体的“防御武器”,帮助对抗异常细胞。
  4. 根治性手术:如果肿瘤已“闯进”膀胱壁深层甚至扩散,医生会权衡是否需要切除整个膀胱,并设计重建尿路的方案。术后配合放疗或药物治疗,是进一步控制病情的常见措施。

比如前文那位52岁的男士,在体检中被及时发现病灶,肿块体积小、还没有侵及周围组织,因此选择了膀胱镜下微创手术后,继续按计划管理高血压,整体恢复情况较理想。

新技术和方案正在不断更新,给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具体怎样选择方案,最安全的方式是多听取正规医院泌尿专科医生的建议,再衡量自身情况和未来生活安排。

🔗 更多参考可见:Babjuk, M, et al. (2022). EAU Guidelines on 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European Urology, 81(1), 75-94.

06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膀胱健康?🌿

预防膀胱肿瘤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从生活习惯入手,主动建设自己的“健康防线”。下列建议便于每个人实践:

  • 多喝水 促进尿液稀释、减少膀胱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建议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ml,分多次小量补充。
  • 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 丰富的抗氧化物质有助于保护细胞健康,如番茄、胡萝卜、菠菜等是不错的选择。
  • 适当锻炼 规律运动能够帮助保持体重、改善代谢,增强免疫力。每周三次快步走、慢跑或游泳有助于整体健康。
  • 定期健康检查 40岁以上每2年进行泌尿系统相关体检,发生尿路异常请及时就医,选择正规医疗机构。
  • 合理管理慢性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要继续规范管理,减少干扰免疫系统的因素。
  • 保持良好情绪 精神压力过大也会间接影响免疫和内分泌,偶尔找朋友聊天、培养兴趣也有益于健康。

例如有研究指出,均衡膳食与身体锻炼并重的人群,整体膀胱肿瘤发生率低于生活节律紊乱、饮水量不足的人群(Fowke, J.H., et al., 2019)。

日常生活的小动作,才是远离疾病的“关键一步”。不需要高难度限制或极端措施,养成良好习惯,身体会反馈给你最实在的答案。

参考资料 📚

  1. Burger, M., Catto, J.W., Dalbagni, G., et al. (2013).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of urothelial bladder cancer. European Urology, 63(2), 234–241.
  2. Lerner, S.P., Black, P.C., Flanigan, R.C., et al. (2022).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 AUA/SUO Guideline. The Journal of Urology, 208(2), 262-275.
  3. Babjuk, M., Burger, M., Comperat, E.M., et al. (2022). EAU Guidelines on 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European Urology, 81(1), 75-94.
  4. Fowke, J.H., Dai, Q., Li, H., et al. (2019). Lifestyle factors and bladder cancer risk.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28(12), 2020–2026.
  5.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2022). Key Statistics for Bladder Cancer.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ancer.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