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肺癌:了解、识别、应对的方法
有时候,一阵子咳嗽总觉得是小问题,或者只当自己最近累了,空气不好没什么大不了。但谁也不想听到“肺癌”这三个字。其实,认识肺癌并不可怕,只要用平常心面对,了解症状、风险和管理方法,就能多一分主动权。和家人朋友聊起这个话题,可能会让人紧张,但对健康来说,这样的对话恰恰很有价值。
01 肺癌是什么?
简单来说,肺癌是一种发生在肺部的恶性肿瘤。它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癌症相关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当正常的肺部细胞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变得不受控制地增殖,这些异常组织就会慢慢占据肺部空间,影响呼吸与其他功能。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癌症心生恐惧,其实,早一步了解疾病的本质,就等于为自己的健康多加了一层保护筛网。像联合国卫生组织提到,2020年全球肺癌死亡人数就达到了180万(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21)。
02 肺癌的症状及表现
很多早期患者没有太特殊的感觉,偶尔咳几声,顶多以为是空气质量的问题。
- 💤 轻微的、偶发的咳嗽
- 😕 喉咙不适或痰中带血丝(并不经常出现)
- 🔄 偶尔觉得有些气短,或者胸闷
可等到病情明显时,表现一般更加持续,包括难以缓解的咳嗽、越来越明显的咳血、呼吸困难、体重减轻,甚至反复的呼吸道感染。
所以,如果出现持续数周的咳嗽或呼吸异常,别当成普通的小毛病。
👀 任何症状持续不消,背后都可能有警告在“敲门”,这个阶段及时就医,远重要于自我猜测。
60岁女性,近期出现胃口减退和慢性咳嗽,虽未发热、腹泻,但后期检查和随访发现肺部恶性肿瘤。
⬅️ 这种情况提醒我们,持续不明原因的不适,不能单纯靠经验判断。
03 为什么会得肺癌?——风险因素梳理
病因并不只与吸烟有关,环境、身体遗传等都可能参与其中:
- 吸烟: 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长期吸烟会让肺部细胞经常暴露在有害物质下,损伤DNA,形成异常增殖。 🚬
- 空气污染: 长期暴露于糟糕的空气环境,比如可吸入颗粒物、厨房油烟,也会伤害肺部组织。
- 职业暴露: 某些行业(如矿工、化工工人)需长期接触石棉、氡等致癌物,这些化学物质会“悄悄”引起细胞的恶变。 🏭
- 遗传易感: 如果家族中有肺癌患者,本人的发病风险会稍高,尤其是配合环境因素叠加。
- 既往慢性肺部疾病: 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等,长期炎症刺激会加大细胞恶变概率。
专家们分析,约85%的肺癌和烟草有关(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当然,不吸烟的人也有患病的可能,这说明高风险不仅限于吸烟者。实际生活中,家里抽烟或二手烟暴露同样值得关注。
数据来源: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Lung cancer: symptoms and causes.
04 肺癌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发现异常后,怎样才能判定肺癌?医院一般会做这些检查:
- 影像学检查: 目前最常用的是胸部CT(计算机断层扫描),比传统X线更敏感,能清楚地找到小的结节或肿块。
- 组织活检: 通过支气管镜、肺穿刺等方式取出一小块肺部组织,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判断究竟是良性还是恶性。
- 实验室检测: 包括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CRP)、生化筛查等,帮助发现全身反应或并发症。
- 分子检测: 用来寻找基因突变或特殊标志物,有助于后续选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比如前文的那位60岁女性,因持续咳嗽和胃纳差(进食减少),医生安排了头颅CT、血检和多学科会诊,最终确认诊断,为后续免疫、放疗打下基础。
🏥 如果某个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者CT检查发现可疑结节,别犹豫,及时到有经验的医疗机构咨询。
Referenc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2022).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05 肺癌的治疗选择
肺癌的治疗就像调整一条“被卡住的交通要道”,需要多部门协作。医生会根据病情分期、肿瘤类型和患者整体健康情况综合考虑:
- 手术治疗: 适用于肿瘤局限的人群,比如早期的非小细胞肺癌。常见方式包括肺叶切除或肺段、楔形切除。手术目的是尽量全部切除肿瘤组织。
- 放射治疗(放疗): 使用高能射线“聚焦”照射肿瘤区域,这对于无法手术或者肿瘤局部控制有难度的病例很有帮助。
- 化疗: 利用特殊药物全身杀伤肿瘤细胞,通常作为晚期或者手术不能的情况首选。
- 靶向治疗: 针对肿瘤细胞中的基因突变“靶点”进行精准攻击,比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
- 免疫治疗: 像有的患者口服美金刚、静脉使用贝伐珠单抗组合,目的是辅助患者自身免疫系统识别并清理异常细胞。
- 支持治疗: 包括营养支持、疼痛管理、心理舒缓等,帮助提升生活质量。
Reference: Herbst, R. S., Morgensztern, D., & Boshoff, C. (2018). The b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ature, 553(7689), 446-454.
06 如何有效管理和预防肺癌风险?
说到防范,积极而正面的生活方式能带来不少好处。减少风险虽重要,但主动做些什么才更实际。
-
深色蔬菜(西兰花、菠菜): 富含维生素C和叶黄素,有助于抗氧化和维护呼吸道上皮健康。
🥦 建议:每餐搭配100克深色蔬菜,凉拌或清炒都可以。 -
新鲜水果(橙、猕猴桃等): 含有丰富维C和微量元素,能够帮助清扫体内自由基。
🍊 建议:每日两种新鲜水果交替,每次100-150克。 -
全谷物和豆类: 提供丰富膳食纤维,对肠道和免疫调节都有辅助作用。
🌾 建议:主食中掺杂杂粮豆类,比如煮杂粮饭或喝豆浆。 - 优质蛋白(鱼、瘦肉、豆制品): 增强免疫力,有助于组织修复。原则是新鲜为主,少加工。
- 定期体检: 建议40岁以上、或有家族史的人,每1~2年做一次胸部CT筛查。早筛查,早发现,治疗机会会更加主动。
平时如果遇到咳嗽、气短等持续3周以上,还伴有体重下降、胸痛,务必挂呼吸科或肿瘤相关专科,选有CT或多学科团队的医院会更有保障。
如果家里有人吸烟,主动开窗通风并劝其减少吸烟频率;工作环境有风险尽量做好防护,戴好口罩。毕竟健康习惯,每天坚持一点,就像不断加固防线。
Reference: Lin, K., et al. (2014).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311(9), 903–910.
07 总结和贴心提示
生活中,肺癌并非一夜之间到来。很多时候,都是“不经意”的小改变在提醒我们。比如长期咳嗽、莫名消瘦,或家人呼吸变得吃力——这些小信号,别掉以轻心。肺癌的防控不取决于恐惧,而在于平和地观察身体状态,按需体检,和家人多沟通。如果身边有人曾确诊,即使接受了手术、放化疗或免疫治疗,后期依靠好的护理和随访也是关键一步。
行动建议很朴实:每周多几次户外活动,三餐多用新鲜蔬菜和豆类,每年做一次肺部检查。健康,无需太多神话,重在实际和坚持。
真正的改变,就藏在一点一滴的好习惯里。
主要参考文献: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2021). GLOBOCAN 2020: Lung cancer statistic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Lung cancer: symptoms and causes.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2022).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Herbst, R. S., Morgensztern, D., & Boshoff, C. (2018). The b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ature, 553(7689), 446-454.
Lin, K., et al. (2014).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311(9), 90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