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简单易懂的结肠癌科普指南

  • 44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简单易懂的结肠癌科普指南封面图

简单易懂的结肠癌科普指南

01 结肠癌是什么?

平时逛超市,看到五彩缤纷的蔬菜和杂粮时,也许很少有人会联想到自己的肠道健康。其实,结肠癌的问题离我们没有那么远。简单来讲,结肠癌是一种发生在大肠(结肠)内壁的异常细胞增生,时间久了,这些细胞会逐渐长成肿瘤,有的还会跑到身体其他部位。

这类癌症在50岁以上人群中更常见,但近年来也开始慢慢年轻化(Arnold et al., 2017)。不少人刚开始没有任何明显感觉,一旦被诊断出来,往往已经进入需要多种治疗手段共同“修复”的阶段。了解基本概念对自我体检和家人关怀都有帮助。

02 结肠癌的警示症状

  • 💡 排便习惯变化:比如突然出现一段时间的便秘、腹泻,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对很多人来说,这种变化容易被忽略。
  • 🚨 持续腹痛或腹胀:特别是和以前不一样的疼痛,或者反复发作的小微痛感,要格外关注。
  • 🩸 便血:出现血色便(鲜红或黑色)、大便外观有“凝血丝”,需要及时就医。
  • 🏃‍♂️ 体重不明原因下降:如果饮食、活动没有变化,最近却明显瘦了,建议主动筛查。
📋 有位58岁的男士,去年出现排便习惯改变(2-3天/次),虽然当时没有感觉到腹胀或便血,但检查后发现患有结肠癌。这说明警示症状不一定非常剧烈,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这些症状单独出现时,可能只是肠道的小麻烦,但连续、明显或多项同时出现时,别忽视,及时就医是最可靠的选择。

03 为什么会发生结肠癌?——致病因素解读

说起来,结肠癌的发生就像路口出现“红灯”:很多风险因素长期累积,最终让正常细胞变得异常。主要原因如下:

  • 🧬 年龄增加:专家分析发现,50岁以后新发结肠癌的机会逐步升高(Bray et al., 2018)。
  • 📖 家族史和遗传:如果有直系亲属得过结肠癌,自己也更容易中招,尤其是有遗传性肠道病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或“林奇综合征”。
  • 🍖 生活方式相关:久坐、进食偏爱红肉或加工肉制品,还有吸烟、过量饮酒的人也属于高风险群。
  • 🤕 肠道慢性炎症: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病程长的人患结肠癌的几率更高。

研究指出,以上因素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但数量越多、时间越久,患上结肠癌的概率就越大。(Siegel et al., 2020)

04 如何科学诊断结肠癌?🔬

大部分人听到“肠镜”会有些不安,但它其实是很直接的检查手段。医学界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确认是否存在结肠癌:

  • 结肠镜检查:可直接用一根细软光纤伸进结肠内,看见黏膜表面的异常,还能顺便取下一点组织做活检。即使没有明显症状,50岁及以上人群建议定期做筛查(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2021)。
  • 粪便潜血试验:通过化验便样,判断是否存在微量出血,这一项目简单、无创,也适合定期家庭筛查。
  • 影像学检查:如CT或核磁共振,用于了解肿瘤是否已经扩散到肝脏、肺等部位,判断分期和治疗方案。
  • 分子检测:有时也要检测特定基因(比如KRAS、NRAS、BRAF),判断是否适合靶向治疗。

其实,大多数肠镜检查都有静脉麻醉,醒来就做完了。只要第一次勇敢尝试,后面检查会更轻松。筛查发现问题越早,处理越简单,治愈希望也就越高。

05 结肠癌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一旦确诊结肠癌,不同阶段采用的治疗措施也不同。

  • 🔪 手术治疗:把肿瘤切除是早期患者的主要方式。如果发现早,单纯手术就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 💊 化疗与靶向治疗:肿瘤体积较大、有扩散迹象时,医生会根据患者基因类型,加用药物“阻击”异常细胞生长。常用化疗药物有XELOX、FOLFIRI等,部分人需联合靶向药(如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
  • 🌡️ 放疗和免疫治疗:部分病人,尤其是肿瘤靠近直肠时,可以通过放射线杀伤肿瘤。近年,也有适合特定基因型患者的免疫药物。
  • 🤝 多学科协作与支持:治疗过程中,除了用药和手术,还需要营养、心理等辅助支持,共同改善预后,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Kuipers et al., 2015)。

治疗过程可能伴有副作用,不过方案会因人而异。比如上面那位58岁的男士,先后用了多种化疗药物,并配合营养评估和中医辅助措施。经过调整后,肝脏转移灶有所缩小,总体情况稳定。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科学治疗配合规范化管理,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

06 日常管理与结肠癌风险的有效控制

其实,很多防癌的办法都很亲民,关键在于能否长期坚持。

  • 🥗 多吃新鲜蔬果及全谷物
    膳食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降低肠道杂质残留 —— 日常三餐里加入粗粮、绿叶菜、水果,是简单易行的方式(Song et al., 2015)。
  • 🏃‍♀️ 保持适度运动
    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让肠道“活络”不少,将运动做成生活方式,比短期“突击”有效得多。
  • 🩺 规律体检与肠道筛查
    年龄在40岁以上或有家族史的成年人,建议2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感觉消化道异常,提早检查更有益。
  • 👨‍⚕️ 有疑问时,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不必独自担心,肠道出现疑似症状,询问专业医疗人员会更安心。

健康生活并非一蹴而就。偶尔劳累或饮食放纵不影响大局,但养成积极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的体检习惯,能在悄无声息中给身体打下“防护网”。

参考文献

  • Arnold, M., Sierra, M. S.,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 Bray, F. (2017). Global patterns and trends i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Gut, 66(4), 683-691. https://doi.org/10.1136/gutjnl-2015-310912
  • Bray, F., Ferlay, J., Soerjomataram, I., Siegel, R. L., Torre, L. A., & Jemal, A. (2018).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8(6), 394-424. https://doi.org/10.3322/caac.21492
  • Siegel, R. L., Miller, K. D., & Jemal, A. (2020). Cancer statistics, 2020.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0(1), 7-30. https://doi.org/10.3322/caac.21590
  •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2021). Screen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JAMA, 325(19), 1965-1977. https://doi.org/10.1001/jama.2021.6238
  • Kuipers, E. J., Grady, W. M., Lieberman, D., Seufferlein, T., Sung, J. J., Boelens, P. G., ... & Watanabe, T. (2015). Colorectal cancer.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 1, 15065. https://doi.org/10.1038/nrdp.2015.65
  • Song, M., Garrett, W. S., & Chan, A. T. (2015). Nutrients, foods, and colorectal cancer prevention. Gastroenterology, 148(6), 1244-1260.e16. 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14.1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