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横结肠癌:全面了解症状、原因、诊断与治疗方案

  • 35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横结肠癌:全面了解症状、原因、诊断与治疗方案封面图

横结肠癌:全面了解症状、原因、诊断与治疗方案

01 变化总是悄然出现——横结肠癌的基本概述 🧐

平日生活中,很少有人会特别关注身体小小的不适,比如偶尔肚子有点不舒服或轻微腹胀,总想着过一会儿就会好。其实,很多结肠类疾病早期也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进入我们的生活。横结肠癌,就是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种。它发生在结肠中靠近腹部中间位置,被称为“横结肠”的部分。

说起来,横结肠癌和我们熟知的大肠癌是一类疾病。根据2023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结直肠癌已成为全球第三常见癌症[1]。横结肠癌在其中虽不是最多见,但警觉性不能放松。简单来说,恶性肿瘤一旦形成,会影响肠道正常蠕动和消化,严重时甚至影响身体的其他器官。早发现是最省事的办法。

02 明显症状长什么样?关键信号不可忽略 🚨

一旦横结肠癌进入较明显阶段,身体从不会默不作声。这时,几个警示信号显得尤其重要:

  • 持续腹痛:不是偶尔的肚子不舒服,而是绵绵不断,位置大多在肚脐附近。
  • 便血:大便里发现暗红或滴血,有时大便呈黑色,与痔疮的鲜血不同。
  • 体重下降:并没有节食或加大运动,体重却在几周内莫名变轻。
  • 大便习惯变化:例如原本一天一次变成三天一次,有时腹泻有时便秘。

有位56岁的男性朋友,经常觉得腹部隐隐作痛,起初没当回事。后来体重明显减轻,一查竟确诊为横结肠癌。这说明,身体发出的信号不能总等“再观察”。尤其当这些现象持续存在,就需要警惕。

03 为什么会得横结肠癌?常见原因分析🔬

很多人有这样的疑问,一向生活规律,怎么还会得癌?其实影响横结肠癌发生的主要有三类因素,每一类都值得单独看看:

  • 遗传和家族因素: 家里有结直肠癌或相关息肉病史,风险会比一般人高。这也是为什么有家族病史的人建议早点做筛查。
  • 肠道慢性炎症: 比如慢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都会长期刺激结肠黏膜,让异常细胞有可乘之机。
  • 生活方式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中提到,少吃蔬菜水果、爱吃加工肉制品,平时久坐、肥胖、吸烟、饮酒,都是横结肠癌常见的推手[1]。也就是说,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让风险实际偏高。

在所有风险中,年龄也是个绕不开的话题。50岁以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所以,不是只有“不健康”才会得癌,遗传和慢性炎症状况同样重要。

研究显示,约7%-10%的结直肠癌病例与遗传相关联(Lichtenstein et al., 2000)[2],不过,大多数还与环境和习惯有关。这提醒我们,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都要关注,但可控的习惯仍然重要。

04 检查怎么做?横结肠癌诊断流程一步步 👩‍⚕️

说到确诊结肠癌,最常用的就是肠镜检查。具体流程大概是这样:

  • 肠镜检查: 医生通过软管带摄像头查看结肠内壁,是否有可疑病灶(如息肉、溃疡、肿块)
  • 组织活检: 如果有异常,会取下一小块组织送去化验,以判断是不是恶性肿瘤。
  • 影像学检查: 包括腹部CT、核磁共振,主要用于判断癌症是否已经扩散至肝脏、淋巴结等。
  • 血液检查: 有时会查肿瘤相关标志物,比如CEA(癌胚抗原),但这个只能为诊断提供线索。

如果只是偶发症状,医生一般会建议先做比较简单的筛查,比如粪便潜血检查。如果有较明显体征,再考虑完整肠镜和影像学检查。

医学共识认为,40岁以后定期做肠道检查最有价值,但如果家族有病史,可以提前一点,每2-3年复查一次[3]

05 治疗方式全解析——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

不同阶段的横结肠癌治疗方法不一样,关键看癌症进展程度和患者身体状况。通常分三大类:

  • 手术治疗: 如果发现得早,医生会优先考虑把肿瘤切除,有时还需要一并切除部分健康结肠和附近的淋巴结。手术越早,治愈机会越高。
  • 化疗和靶向治疗: 对于已经出现扩散(转移)的患者,需要配合化学药物治疗,针对癌细胞进行“全身调整”。部分特殊病例,可加用靶向药物或免疫药物,提高治疗效果[4]
  • 放射治疗: 在横结肠癌中应用相对少些,但对于局部较大、手术难度高的病灶,放疗也有助于改善症状和控制病情。

前面说过的那位56岁男性朋友,最初因切缘阳性和淋巴结转移,术后医生为他安排了多轮化疗及靶向治疗。后续出现转移后,又加用了免疫药物,进行持续管理。从这个病例可以看出,不同疗法之间可以灵活组合,关键按医生建议分步走,不必一开始就焦虑。

除了针对肿瘤的“主攻”方案,日常管理还包括必要的出院随访、血液指标监控、营养调整等,这些细节决定了最终效果。

06 日常怎么管?饮食与运动对预防横结肠癌的意义🥦🏃‍♀️

大家很关心:有没有什么生活方式能防住横结肠癌?还真有。与其一味担心风险因素,不如着眼于日常点滴:

  • 🥦 绿色蔬菜 + 膳食纤维助力排便,促进肠道健康 + 每餐都有蔬菜更有益,可以多搭配西兰花、菠菜、芥兰等
  • 🍎 水果 + 多种抗氧化物有助于减少肠道“异常细胞”出现 + 苹果、蓝莓、橘子都不错,每天轮换着吃
  • 🐟 优质蛋白 + 促进修复,自身免疫力更强 + 鱼、瘦肉、豆制品搭配起来,更适合肠道养护
  • 🚶‍♂️ 规律锻炼 + 保持肠道蠕动,减少肥胖风险 + 每天30分钟快步走,游泳或骑车都行

除饮食和运动外,心理压力太大也对肠道不友好。简单的深呼吸或冥想,能帮助调整状态,避免长期处在紧绷之中。建议出现腹部持续不适或上述提到的明显症状,及时咨询专业医生,不要完全依赖自查。

至于选医疗机构,普通体检中心能完成基础筛查;如果发现异常,可及时转到大医院消化、肿瘤专科进一步诊治。

结语:用行动守护肠道健康 🌱

横结肠癌说复杂其实也很简单:它可防可治,关键是愿不愿意早一点关注身体那些看似微小的变化。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小毛病常被忽略。但只要我们多一点关注、早一点筛查,加上饮食与运动的管理,就能为健康加上一层保护。如果你读到这里,脑海里浮现那么一两位需要关心的亲人或朋友,不妨把这些信息告诉他们——这可能就是防癌路上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Colorectal cancer. Key facts and global burden.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colorectal-cancer
  • [2] Lichtenstein, P., Holm, N. V., Verkasalo, P. K., Iliadou, A., Kaprio, J., Koskenvuo, M., ... & Hemminki, K. (2000). Environmental and heritable factors in the causation of cancer—Analyses of cohorts of twins from Sweden, Denmark, and Finland.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3(2), 78-85.
  • [3] Wolf, A. M., Fontham, E. T., Church, T. R., Flowers, C. R., Guerra, C. E., LaMonte, S. J., ... & Smith, R. A. (2018).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for average-risk adults: 2018 guideline update from the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68(4), 250-281.
  • [4] Van Cutsem, E., Cervantes, A., Nordlinger, B., & Arnold, D. (2014).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Annals of Oncology, 25(Suppl 3), iii1-iii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