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胃癌:你需要知道的核心健康指南

  • 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胃癌:你需要知道的核心健康指南封面图
胃癌:你需要知道的核心健康指南

01 胃癌到底是什么?

有时和朋友聚餐,听到有人说“消化不良”也许只是吃多了一点,但如果胃部反复出问题,很难不多想。其实,胃癌就是指胃黏膜里的细胞发生了异常变异,最终集结成不正常的组织。它不同于常见的小毛病,这种改变不会自己悄悄消失。🩺

根据2020年的全球癌症报告,胃癌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在前列,每年影响上百万家庭(Sung et al., 2021)。虽然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但并不是完全和年轻人无关。它就像隐身的“不速之客”,有时等症状明显时已经不是小问题。因此,了解它的起点十分重要。

简单来讲,胃癌就是胃里的原本健康细胞走上了错误的生长轨道,不断失控。早发现,早应对,往往比事后补救强得多。

02 胃癌症状怎么识别?

说起来,早期的胃癌很难让人警觉。症状大多不明显,偶尔觉得胃里不舒服,容易误以为是普通的胃炎或消化不良。👀

  • 轻微变化:像是饭后轻微胀气、时不时打嗝,有时感觉胃口变差,但几天后又可能恢复,看似没什么大碍。
  • 持续信号:部分人会反复体会到上腹部隐隐作痛或者饭后恶心感变多,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这些明显感觉。

等到症状越来越重,比如饭量陡减、持续胃痛、饭后呕吐,甚至体重莫名下降,就不得不重视了。比如有位64岁的男性,起初只是吃饭没感觉,后来因为体重猛降才到医院检查,发现已经进入治疗阶段。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症状如果持续存在或越来越重,建议尽快就医,不要一拖再拖。

日常中,出现持续性进食不适或莫名体重变化,要有警惕心。宁可多一次检查,也别错过最佳时机。

03 主要风险因素有哪些?

现实生活中,胃癌的发生不仅和自身的遗传有关,平时吃什么、怎么生活也能悄悄影响风险。我们来拆解几个关键因素:

  1. 幽门螺杆菌(一种胃里的常见细菌)感染:专家指出,长时间带有这种细菌,会让胃黏膜持续受刺激,增加癌变几率。部分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感染者的胃癌风险约为健康人的3-6倍(Wroblewski et al., 2010)。
  2. 家族遗传因素:如果家里近亲曾患胃癌,患病的风险会比普通人大。虽然占比不算特别高,但确实存在(Ford et al., 2008)。
  3. 长期慢性疾病: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或者患有胃息肉。这些情况经年累月,使得胃壁变得越来越脆弱,细胞更容易发生异常变化。
  4. 饮食和生活方式:腌制食品、加工肉制品摄入多,再加上吸烟饮酒、作息不规律,都是推高风险的“推手”。不过,这里先说清楚,这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因此得病,而是整体上增加概率。
  5. 年龄相关:50岁以后风险明显上升。据国家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大部分胃癌病人都是在中老年阶段发现。

这些因素通常是缓慢积累,不会让人立刻感觉不适。简单来说,不健康的胃部环境、长期炎症和遗传问题一起作用,使得异常细胞越来越多,最终可能发展成胃癌。

04 如何确诊胃癌?具体检查流程怎么进行?

一旦出现持续胃痛、饭量下降等症状,多数人会担心是不是“大病”。那么,医生通常会怎么查?

  1. 胃镜检查:这是目前发现胃部异常的“金标准”。通过胃镜,医生能直接看到胃黏膜表面有没有可疑的地方。
  2. 组织活检:如果在胃镜下发现有疑似病变,医生会顺便取一点组织,送到病理科分析,确认是否为癌细胞。
  3. 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还会用CT或核磁共振检查,判断是否有扩散,便于评级病情。
  4. 实验室化验:血液化验能辅助判断肿瘤指标,有时也能间接反映胃部状态。

以病例为例,那位64岁的男士,因为体重变化和胃部不适,在医院做了胃镜和活检,很快明确了胃癌诊断。通过准确的分步检查,不但能区分良性疾病,还能早发现早处理。

其实做胃镜并没有想象那么可怕,尤其是现在医疗条件在进步,绝大多数检查不到半小时,安全性高。如果医生建议,一定要配合完成检查。

05 治疗方式有哪些?每种方法适合谁?

说到胃癌治疗,不同阶段的处理方法差异很大。总体分为三种主要方式:

  • 手术切除:针对早期和部分中期胃癌,是目前最常用的根治手段。方法包括部分胃切除和全部胃切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普遍可以恢复得不错。越早做手术,成功率越高。
  • 化学治疗:比如病例中用到的奥沙利铂、阿瑞匹坦等药物。主要针对中晚期或术后辅助治疗,能延缓或控制肿瘤发展。维持性化疗有助于减少复发,但部分患者会有恶心、乏力等副作用。
  • 放疗:有的患者肿瘤复发或局部较难切除时会考虑。现代放疗技术已大幅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肿瘤大小、位置、病情分期,还要结合个人体质评估。胃肠外科医生会综合多学科意见,帮助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医学界认为:早期治疗后,五年生存率可明显提高,甚至接近90%(Strong et al., 2019)。如果拖到晚期,效果会受较大影响。

对待胃癌,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期就医,听从专业建议,配合规范治疗。

06 日常生活管理和科学预防建议

其实,很多疾病都不是一夜之间出现的。日常生活里的小习惯、小选择,也会慢慢影响胃部环境。下面是实用的正面建议:

  • 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果 🥦:如橘子、西兰花。研究表明,维生素C有助于抑制胃部某些有害物质的生成,对保持胃黏膜健康有好处。建议每天保证蔬果搭配,颜色越丰富越好(Rothwell et al., 2012)。
  • 优质蛋白食品 🥚:像鸡蛋、鱼肉、豆制品。均衡蛋白有助于细胞修复。每天适量摄入,能够提高身体对各种异常状态的抵抗力。
  • 乳酸菌制品 🥛:比如酸奶。乳酸菌对于维持肠胃健康,平衡菌群有独特作用。每天一杯酸奶,有益于肠道环境。
  • 规律作息和缓解压力:长期压力和熬夜可能削弱胃的自我修复能力。每晚保障7小时睡眠,遇到烦心事尽量和朋友聊聊。
  • 定期健康检查:建议40岁之后,每2年做一次胃部检查。如果有家族史或长期胃病史,提前安排也没问题。
  • 信赖专业医疗:有不适时,选择三甲医院或专业消化科,让专业医生帮你排查,比自己猜测更靠谱。
这些建议虽然简单,但长期坚持的效果相当可观。最关键的是,重视身体发出的信号,不随便忽略,也不过度紧张。

参考文献

  1.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 L.,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 Bray, F. (202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1(3), 209-249.
  2. Wroblewski, L. E., Peek, R. M., & Wilson, K. T. (2010).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gastric cancer: Factors that modulate disease risk.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23(4), 713-739.
  3. Ford, D., Easton, D. F., & Peto, J. (2008). Familial risks of cancer.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58(1), 14–20.
  4. Strong, V. E., Wu, A. W., & Selby, L. V. (2019). Gastric cancer: Surgical and adjuvant therapies. Nature Reviews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16(2), 82–96.
  5. Rothwell, J. A., Knaze, V., Zamora-Ros, R., et al. (2012). Polyphenol intake and gastric cancer risk in the 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 (EPIC) coho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131(4), E558–E566.

部分资料参考了 Mayo Clinic, Stomach cancer – Symptoms and CausesStomach cancer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