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麻醉领域在胰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 4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麻醉领域在胰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封面图

麻醉领域在胰腺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01 手术前的麻醉评估:把每一步都打牢

很多时候,还没正式进入手术室,麻醉评估早已悄悄展开。像不少人见到医生会习惯问:“是不是简单睡一觉就好了?”其实,胰腺肿瘤手术的难度和风险都不低,术前的麻醉评估就是为后面每一步安全打下基础。🔍

常规做法是先问详细的病史,包括平时的身体状况、药物过敏、有没有慢性疾病。接着医生会做个全身检查,留意呼吸、心脏和基础生命征。还有一项往往容易被忽视——辅助检查,比如心电图和肺功能测试,甚至可能会查下肝肾功能,方便术中药物的选择和调整。

就像种树前得先看土壤好不好,每一项检查都能帮助麻醉师预测风险,提前做足准备。对大龄患者或合并基础疾病的人尤其重要。再简单点说,麻醉前的评估更像是一份为健康护航的地图,能帮助大家少走弯路。

02 麻醉类型怎么选?答案没那么简单

  • 全身麻醉😴:胰腺肿瘤手术涉及腹腔深层结构,大多数选择全身麻醉。它可以让患者在手术期间完全没有痛感,医生也能更细致地操作。
  • 局部麻醉或区域麻醉:这类方法更多见于小手术或者身体状况无法耐受全麻的人。局麻作用范围有限,对胰腺大手术并不常用。
  • 选择标准📋:不仅仅看病人意愿,更要结合体检、既往用药史、年龄及合并的心肺等基础病来整体评估,优先考虑手术安全和康复效果。胰腺手术创伤大,往往离不开全麻的协助。

比如,60岁女性胰体尾神经内分泌肿瘤(G2)做的是全麻手术。她术前反复低血糖,合并肝功能异常,经过完善准备和全面评估,依然选择了全麻,保证操作顺利进行。这个过程说明:合理地选定麻醉方式,对手术和术后恢复都影响极大。

03 术中监测:关键数据,一刻不能放松

每一台胰腺手术,麻醉师几乎不离开监护仪。最常监测的指标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有些复杂的手术还需实时监测呼吸气体成分、尿量,以及动脉血气指标。这些数据就是手术中的“生命信号灯”。🩺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手术中血压突然下降,麻醉师会立刻评估原因——是出血,还是麻药剂量过高?每一项异常都是健康的“警铃”,及时处理可以避免危险情况扩大。对胰腺病人来说,术中容易出现低血糖等代谢异常,麻醉师要随时准备补液、调整药物,甚至必要时推迟手术进度,先处理好眼前问题。

所以家属常会看到,手术过程中有个穿着制服、神情专注的医生一直守在麻醉机旁。正是这些专业的“守护”,帮助患者安稳地度过每一个重要时刻。

04 麻醉药物的使用与副作用:好药也要防风险

胰腺手术用到的麻醉药物有很多类:麻醉诱导剂(比如丙泊酚)、吸入麻药(如七氟烷)、镇痛药物(芬太尼等),还有让肌肉放松的药物。这些药物各有分工,有让人陷入睡眠的,有保障身体无痛的,也有帮助医生顺利进行手术操作的。

不过,所有药物都有潜在副作用。例如,部分人打完麻药后会短暂性头晕、恶心,严重的还会出现喘不过气或过敏反应。连续用镇痛药时间过长,有的患者会出现呼吸抑制,甚至苏醒延迟。

特别说明一下,术前肝肾功能差的人,药物代谢速度会变慢,容易药物蓄积。比如前面提到的60岁女性患者,术前发现肝功能异常,术后采用人血白蛋白等支持措施,帮助身体代谢药物和恢复。⚠️

05 术后恢复和疼痛管理:小细节决定快慢

手术结束,很多人以为一切就平安无事了,其实,术后恢复同样关键。这个阶段,麻醉师和外科医生会一起制定疼痛管理方案,帮助病人尽量减少不适。🌱

常用方式有按需镇痛泵(PCA)——患者觉得疼时轻按按钮,药物自动推注。也有用腰硬联合麻醉辅助,针对腹部大手术,帮助局部缓解痛感。适当走动、保证饮食营养、监测血糖和电解质,能让伤口愈合得更快,生活质量提升不少。

手术后17天,这位60岁女性患者经过镇痛药物和抗凝支持,逐步恢复饮食和日常活动。这个过程不算轻松,但科学的管理会让术后生活少受一点折腾,也为今后的健康打下更坚实的底子。

06 麻醉师在急救复苏中的角色:精确应变的“守夜人”

急救时分,麻醉师常常是最早奔到床边的专业人员之一。比如胰腺肿瘤患者有并发症,突发呼吸困难或循环衰竭,麻醉师能马上进行气道管理、指导复苏药物的应用,并协助呼吸机调整。

除了在手术室,他们还常参与院内抢救,甚至跨科室协作。像这位术后患者,曾经因低血糖和肝功能异常,出现术后恢复不良,麻醉师在短时间内调配支持药物,让患者平稳度过危机时刻。

说到底,麻醉师不只是“打麻药”的人,更是危重病患者身边的“守夜人”,保障每一次生命的平稳过渡。

07 日常预防建议:让健康成为习惯

  • 新鲜蔬菜和水果 + 🥗 + 富含多种维生素,提高免疫力。
    每天推荐吃3种不同颜色的蔬菜,饭后可以加一份水果。
  • 豆制品 + 富含优质蛋白,帮助身体修复。
    常见的豆腐、豆浆、黄豆芽,隔天换着吃。
  • 全谷物主食 + 🍚 + 保持代谢平稳,有助于营养均衡。
    或可用糙米、玉米、小米多种主食做杂粮饭。
  • 优质动物蛋白 + 均衡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可以每周选择鸡蛋、瘦肉或鱼肉,换着花样做。
  • 定期体检 + 🩻 + 早发现异常。
    40岁以上建议每两年查一次腹部B超或CT,如有家族史则可提前安排。
  • 就医选择建议 + 大型医院/专科医院的外科与麻醉团队经验更丰富,安全更有保障。

有了科学饮食和定期体检的习惯,其实不少潜在疾病都能早早暴露。胰腺肿瘤这类疾病表面看无声无息,但健康的生活方式永远不会“跑空”,总是帮我们减少意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Mayo Clinic. (2023). Pancreatic cancer - Symptoms and causes. Mayo Clinic.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pancreatic-cancer/symptoms-causes/syc-20355421

2. Cancer Research UK. (2024). Types of anaesthetic for surger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ancerresearchuk.org/about-cancer/cancer-in-general/treatment/operations/anaesthetic-types

3. Butterworth, J. F., Mackey, D. C., & Wasnick, J. D. (2017). Morgan & Mikhail's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6th ed.). McGraw-Hil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