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并快乐着:走近偏头痛的世界
01 偏头痛的神秘面纱:是什么导致了它?
很多人知道头疼,却没真正体会过偏头痛的难缠。家里有人上午还精神满满,中午突然捂着半边脑袋不吭声,说是“又来了”——这多半不是普通头痛。偏头痛到底怎么回事?其实,它的机制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遗传因素
专家指出,约五成的偏头痛患者能追溯到家族病史(Goadsby et al., 2017)。遗传的基因改变让部分人的脑部血管或神经更容易“闹情绪”,即使受到同样的刺激,体质不同的人反应都可能大相径庭。
神经化学物质变化
偏头痛发作时,大脑中的血清素等物质水平会波动,进而导致血管暂时扩张、收缩(Charles, 2018)。这种变化会刺激神经产生疼痛信号,使人产生一阵一阵的头痛感。
环境与生活方式
有调查显示,情绪紧张、熬夜、大声噪音或暴晒后,偏头痛发作风险会明显升高(Buse et al., 2019)。每个人的“触发点”不太一样,咖啡、红酒、烈日、气候变化、强光,甚至有些特定的味道,都可能让偏头痛“找上门”。
💡 这说明,偏头痛不是单一病因,而是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有些你难以规避的天生基因,有些则藏在日常的小习惯里。
02 偏头痛的信号:你能识别的症状有哪些?
阶段 | 典型表现 |
---|---|
早期(预警期) | 偶尔轻微乏力、欣快或情绪低落、对光/声音的敏感 |
发作期 | 持续跳痛(常见于一侧)、恶心、呕吐、见到闪光、局部四肢麻木 |
恢复期 | 头痛消退后,短暂疲劳、思路不清 |
有位29岁的女性朋友,遇到压力大的工作日,总觉得脑后开始“隐隐约约胀胀的”,还没怎么痛,只是心情莫名烦躁。这个信号常被忽视,过几小时头痛可能才会变得明显。
进入发作期时,头痛会变得明显,常常连声音和刺眼的灯光都让人忍不住皱眉。部分人会出现呕吐、看东西出现光圈、手脚发麻等症状,极影响日常生活。这提醒我们,偏头痛不只是头痛,还可能有多种特殊信号。
03 偏头痛的分类:不同类型有何异同?
- 无先兆型偏头痛: 占多数。头痛发作突然,没有特殊“预感”。特点是强烈跳痛、持续几个小时到三天,可能影响睡眠和工作。
- 有先兆型偏头痛: 发作前会出现视觉或感觉上的“警告”,比如看见闪光、波浪线或局部麻木。待先兆结束,头痛才缓缓开始。有先兆型多见于年轻人,据研究占比约20%-30%(Lipton et al., 2001)。
- 慢性偏头痛: 即每月发作超过15天、持续3个月以上。患者常常难以与普通头痛区分,且生活质量下降较明显。
04 偏头痛的生活影响:如何改变生活方式来应对?
偏头痛发作并非小事,一旦频率增多,影响学习、工作,甚至连出门买菜都开始犯愁。管理好日常习惯,对缓解症状有帮助。
生活习惯 | 调整建议 |
---|---|
睡眠规律 | 建议晚上尽量固定时间休息,早上别赖床。不拖延、也不补觉,避免生物钟被打乱。 |
饮食安排 | 早中晚三餐别凑合。适当增加富含镁和维生素B2的食物,有时能减少偏头痛发作机会。 |
压力管理 | 偶尔试着做深呼吸、冥想、轻松的散步,有助于放松精神。 |
运动锻炼 | 每周三次的温和有氧运动,能够改善大脑供血,降低偏头痛发生率。 |
一个43岁的男士以为自己的头痛只是累出来的,后来发现,每次熬夜后发作得更厉害。这个例子说明,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能让偏头痛真正“温和”下来。小心别总熬夜、暴饮暴食,这反而让症状加重。
05 偏头痛的治疗方案:医学界的取向与前沿
面对发作,要么忍过去,要么尝试医学介入。实际上,偏头痛的专业治疗分为急性期缓解和长期预防两个方向。
- 急性期缓解: 包括常用的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止痛药;三苯并咪唑类药物(如苏马曲普坦),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有助于中重度偏头痛。
- 长期预防: 部分患者每月发作次数较多,就需要服用预防类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或抗癫痫药。有部分新型CGRP拮抗剂(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antagonists),在国际指南治疗慢性偏头痛中越来越常规(Dodick et al., 2018)。
- 非药物疗法: 包括针灸、认知行为疗法、神经调节仪器。也有患者通过生物反馈缓解症状。
新进展: 新一代的CGRP拮抗剂被研究显示可减少偏头痛频次,副作用较小,是近几年医学界的关注热点。(Dodick, D.W. et al., 2018)
06 预防偏头痛:如何规划你的健康路线图?
偏头痛不完全可控,但和其它慢性病一样,有些方法可以让发作变少、症状变轻。下面这些正面建议值得一试——
食物 | 保健功效 | 每日建议 |
---|---|---|
菠菜 | 富含镁,帮助调节神经功能 | 洗净后凉拌或炒食,每周2-3次 |
糙米 | 提供稳定碳水,维持能量平稳 | 做主食,搭配清淡菜肴 |
核桃 | 富含ω-3脂肪酸,有利于神经健康 | 每日5-8颗,生吃或掺在酸奶内 |
牛奶 | 含B族维生素,促进脑部代谢 | 早餐来一杯,温热为宜 |
若头痛/异常症状频繁发生,或常规方法难以缓解,应及时前往正规(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就医。
实际上,调节饮食习惯、按时休息,并配合必要的医学干预,是预防偏头痛升级、提升生活质量的正面途径。小而确定的改变,远比昂贵疗法或神奇偏方来得有效。
参考文献(APA格式)
- Charles, A. (2018). The pathophysiology of migraine: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management. The Lancet Neurology, 17(2), 174–182.
- Dodick, D. W., Goadsby, P. J., Silberstein, S. D., & Lipton, R. B. (2018). CGRP monoclonal antibodi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migrain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7(22), 2113-2122.
- Goadsby, P. J., Holland, P. R., Martins‐Oliveira, M., Hoffman, J. H., Schankin, C., & Akerman, S. (2017). Pathophysiology of migraine: A disorder of sensory processing. Physiological Reviews, 97(2), 553–622.
- Lipton, R. B., Stewart, W. F., Diamond, S., Diamond, M. L., & Reed, M. (2001). Prevalence and burden of migraine in the United States: Data from the American Migraine Study II. Headache: The Journal of Head and Face Pain, 41(7), 646–657.
- Buse, D. C., Greisman, J. D., Baigi, K., & Lipton, R. B. (2019). Migraine Progression: A Systematic Review. Headache: The Journal of Head and Face Pain, 59(3), 30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