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轻松了解宫颈癌:放射科专家的实用指南

  • 10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轻松了解宫颈癌:放射科专家的实用指南封面图

轻松了解宫颈癌:放射科专家的实用指南 🩺

01 宫颈癌到底是什么?

有时在日常体检中,医生会提到宫颈癌筛查,大家也许会觉得离自己很远。其实,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里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生往往悄无声息,主要是宫颈上的细胞开始异常增生,慢慢地形成肿瘤。
这种癌症如果能早期发现,通过合适的手段治疗,治愈率是比较高的。放射科在这个过程中作用尤其突出,例如MRI和CT能帮助医生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是否有扩散,让后续治疗更有针对性。

要留心的是,宫颈癌并不是一夜间发生的,而通常会经历“宫颈上皮内瘤变”发展的阶段。因此,定期检测能够大大降低晚期发现的风险。

02 宫颈癌有哪些明显的症状表现?

  • 🔔 1. 持续、异常的阴道出血:
    如果出现月经之外的阴道出血,或者绝经后又出现流血,这都是需要早点就医的信号。宫颈癌早期不容易察觉,往往到中晚期,患者才会有这样的症状。
  • 🔔 2. 性交时出现疼痛或出血:
    有些人发现性生活过程出现不适,甚至有接触性出血,其实也可能是宫颈癌的表现之一。
  • 🔔 3. 异常的阴道分泌物:
    如果白带突然变多,有顽固的难闻气味,颜色变深或者水样分泌物增多,可以考虑做宫颈相关的检查。

有位70岁的女性患者,因持续的阴道异常分泌物和偶尔腹部不适前来就诊,经过MRI检查确诊为宫颈恶性肿瘤,继而接受了放射治疗。从这个病例可以看出,持续出现相关症状时,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03 宫颈癌的致病机制是什么?

简单来说,超过90%的宫颈癌病例与一种叫“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的感染有关。这种病毒有150多型,有的与宫颈癌关系特别密切。生活中常见的感染渠道是性传播,这也是医学界建议从有性生活开始就注意筛查的原因。

不过,感染HPV并不意味着一定就会得宫颈癌。大多数女性的免疫力能自行清除病毒,只是有些人由于免疫功能、遗传背景或慢性炎症持续存在,才导致病变逐步发展成为癌症。数据显示,HPV感染后只有极少部分的人最终发展为宫颈癌(Arbyn et al., 2020)。

除了HPV,长期吸烟、免疫力下降、多性伴侣、早婚早育等也是已知的宫颈癌高危因素。例如研究显示,吸烟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高于不吸烟者(Plummer et al., 2003)。

年龄方面,30岁以后风险逐渐增加,不过最高发年龄段仍以50-60岁为主。这提示我们: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有相关高危因素,都应提高警惕。

04 宫颈癌的诊断方法是怎样的?

对于想要确诊是否有宫颈癌的女性,目前常见的诊断手段包括以下几类:

  • 🔬 宫颈涂片(TCT/Pap)检查: 检查宫颈上的脱落细胞是否有癌变迹象,适用于定期的筛查。
  • 🔬 HPV基因分型检测: 用于进一步确认是否感染高危型HPV,利于早诊断、早干预。
  • 🔬 影像学检查(MRI、CT、超声): 这些检查主要用于评估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以及是否扩散到周围等信息。放射科正是在这个阶段帮助医生制定详细治疗计划。
  • 🔬 活检: 对有异常表现的宫颈进行病理取材,是金标准。

一般来说,大多数的筛查异常结果都能通过进一步检测得到明确诊断。不同阶段宫颈癌的发现与这些手段密切相关。

05 宫颈癌的治疗有哪些有效方法?

宫颈癌的治疗方法会根据疾病的分期、患者的年龄以及个体情况而不同。大体来说,目前医学界常用以下几类手段:

  • 手术治疗: 适合早期的肿瘤,切除肿瘤组织,有一定的治愈可能。
  • 放射治疗: 运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放疗既可以作为单独疗法,也常与手术或化疗联合应用。现在放射治疗技术日趋精细化,比如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能更准确“瞄准”肿瘤,减少正常组织损伤。
  • 化学治疗: 若肿瘤已较大或存在转移,化疗可以缩小肿瘤,提高手术或放疗的效果。
  • 个体化治疗: 比如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适合部分特殊类型或晚期患者。

例如前述70岁女性患者,在合并高血压的情况下,首选的是精确放疗,对于年纪大、合并症多的患者,也能减少一些手术并发症的风险。从实践看,放疗制剂配合恰当,确实带来了不错的治疗体验。

06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应对?

日常生活的小改变,往往就是健康的关键。在这里不谈风险,只说做什么对预防宫颈癌是真有帮助的:

  • 🥗 新鲜蔬果(含有丰富维生素C和叶酸): 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反应,保持细胞健康。每餐尽量多一些蔬菜,搭配多种水果。
  • 🐟 深海鱼类(含有欧米伽-3脂肪酸): 研究认为,深海鱼的营养成分对女性生殖系统有益,每周可以吃两三次,如三文鱼、金枪鱼等。
  • 🍠 杂粮根茎(膳食纤维丰富): 不但能改善肠道环境,还能间接调节激素水平。建议用红薯、玉米等替代部分主食。
  • 💧 饮水充足: 保证每天饮水有利于新陈代谢,对保持全身健康也很有帮助。
  • 🚶‍♀️ 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3次、有氧运动30分钟,可以改善免疫系统并帮助体重管理。
  • 🏥 定期体检,规范筛查: 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每1-2年进行一次宫颈癌筛查;有性生活史的成年女性则可根据医生建议适龄筛查。
  • 🛡️ 接种HPV疫苗: 如果年龄适合(9-45岁),疫苗可以有效预防高危HPV感染,为健康加上一道“保护伞”。

简单的说,注意营养均衡,运动和检查两不误,主动健康管理,远比一味担忧有效得多。如果发现新出现的异常症状,比如分泌物、出血、腹痛等,尽快到医院妇科检查就是最稳妥的办法。

选择正规、有资质的医院和机构进行诊疗,配合专业医护团队,健康就会多一份保障。

参考文献

  • Arbyn, M., Weiderpass, E., Bruni, L., de Sanjosé, S., Saraiya, M., Ferlay, J., & Bray, F. (2020).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of cervical cancer in 2018: a worldwide analysis. Lancet Global Health, 8(2), e191-e203.
  • Plummer, M., Herrero, R., Franceschi, S., Meijer, C.J., Snijders, P., & Bosch, F.X. (2003). Smoking and cervical cancer: pooled analysis of the IARC multi-centric case–control study. Cancer Causes & Control, 14(9), 805-814.
  • Found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22). Cervical cancer - Symptoms and causes. Mayo Clinic.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
  • Found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22). Cervical cancer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yo Clinic.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ayoclini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