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与退行性骨关节炎斗争:了解、应对与治疗全攻略

  • 8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与退行性骨关节炎斗争:了解、应对与治疗全攻略封面图

与退行性骨关节炎斗争:了解、应对与治疗

01. 退行性骨关节炎,是什么在发生?

有些上了年纪的朋友可能会这样说:“最近爬个楼,膝盖隐隐有些不舒服。”其实,这常常和退行性骨关节炎有关。它是一种慢性的关节疾病,会让关节软骨逐渐“耗损”,就像橡皮擦被用久了,一点点变薄。

骨关节炎主要影响膝盖、手指、髋关节这些经常活动的地方。虽然大多数出现在40岁以后,却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它可能让原本灵活的关节变得不那么听话,甚至影响我们的日常行动。

💡 有调查显示,全球约有10%~15%的成年人会经历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炎[1]

02. 骨关节炎的信号:从轻微到明显

刚开始的时候,大多数变化并不容易察觉。可能只是偶尔运动后关节有点发紧,不适感一会儿又消失。比如有位53岁的男性,运动后感到膝盖略微不灵活,但休息一下就缓解,并没有多想。

信号阶段 主要表现 生活示例
早期 轻微僵硬、偶尔不适 晨起之后需要“活动活动”才顺畅
明显期 持续疼痛、关节肿胀、活动受限 上下楼梯时膝盖疼、打弯困难

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关节疼痛会变成“长客”,就算不活动也有持续的痛感。部分人还会出现关节变形、肿胀等情况,穿鞋袜这样的日常小事都变得吃力。

⚠️ 别忽视症状加重的信号,比如关节红肿、明显变形,及时就医很关键。

03. 为什么会得退行性骨关节炎?

  •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自我修复”的能力下降,同时自然磨损积累,导致骨关节炎的风险显著上升。
  • 遗传倾向:研究发现,家族中有骨关节炎病史的人,患病概率更高(Felson, D.T. et al., 1998)[2]
  • 肥胖:体重越大,关节支持的负荷就越重,尤其膝关节首当其冲。长期超重会加剧软骨磨损。
  • 关节损伤:一次扭伤、骨折,或长期重体力工作,都会给关节软骨带来隐患。
  • 女性激素变化:女性更年期后,雌激素下降,骨关节炎发生率升高(Srikanth VK et al., 2005)[3]
📊 美国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分析显示,BMI每增加5,膝关节炎风险提升约三分之一[4]

04. 如何判断是骨关节炎?

当出现持续的关节疼痛或运动障碍时,医生通常会综合病史、体检,以及影像学检查来判断。

  • 病史问诊:询问发病过程、症状特点、是否有家族病史等。
  • 体格检查:观察关节肿胀、活动度等,有时会触诊关节,判断有无积液或骨刺。
  • 影像学检查:X光片可以看到关节间隙、骨刺和软骨磨损情况。有时还会用到MRI检查,排除其他关节病变[5]
🔎 只有影像学和临床症状相结合,才能避免误诊,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05. 治疗骨关节炎,有哪些选择?

治疗骨关节炎的目标其实很简单——缓解疼痛、维持关节功能,让生活尽量不受影响。不同阶段、不同个人,选择会有差异。

💊 药物治疗
解热镇痛药或局部外用药物,适合症状明显时短期应用,但长期要遵医嘱,避免副作用。
🧘‍♂️ 物理治疗
包括关节保护指导、康复训练、理疗手段等,能够帮助提高关节灵活度,延缓进展。
🔪 外科手术
严重者如关节不可逆损伤时,可能需要关节置换手术等“修复”手段。
📝 68岁的女性因膝关节僵硬无法独立下楼,经过物理康复后不再依赖拐杖。说明综合治疗可以改善生活质量。

06. 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做什么?

培养一些好习惯,可以在悄无声息中帮助关节变得更“耐用”,减少骨关节炎的进展。

  • 🥗 多吃富含Omega-3的鱼类
    有助于缓解关节炎症,建议每周食用深海鱼1-2次。
  • 🥛 奶制品或豆制品
    丰富的钙,有利于骨密度健康。每日一杯牛奶或豆浆是不错的选择。
  • 🥦 十字花科蔬菜
    如西兰花、卷心菜,其抗氧化物有益软骨健康。建议每周3~5次。
健康行动 具体建议
规律锻炼 中等强度步行、游泳、太极,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
体重管理 保持合适的体重,减少关节负担。
避免剧烈冲击 选择关节友好运动,减少负重跳跃、长距离登山。
🦵 实际上,最好的办法是把运动和饮食结合起来,支持关节的长久健康。
🏥 如果出现关节持续红肿、运动障碍,或家庭中有人早发骨关节炎,建议尽早去骨科就诊。

07. 小结:关节健康,从现在开始

骨关节炎是个“慢性的小麻烦”,但可以通过早期识别、科学应对,最大限度享受健康、自由的生活节奏。

日常多动、多吃有益食物,遇到持续关节不适请及早求助医生。很多时候,小改变累积起来,就能给关节带来长远的保护。这也是爱自己的最好方式。

文献参考

  • 1. Vos, T., et al. (2012).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s) for 1160 sequelae of 289 diseases and injuries 1990–2010. The Lancet, 380(9859), 2163–2196. [PubMed]
  • 2. Felson, D. T., et al. (1998). The genetics of osteoarthritis: association studies. 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6(2), 62-65. [PubMed]
  • 3. Srikanth, V. K., et al. (2005). A meta‐analysis of sex differences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osteoarthritis. 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13(9), 769-781. [PubMed]
  • 4. Blagojevic, M., et al. (2010). Risk factors for onset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in older adults. 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62(5), 622-634. [PubMed]
  • 5. Hunter, D. J., & Felson, D. T. (2006). Osteoarthritis. BMJ, 332(7542), 639–642. [Pub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