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水肿背后的秘密:揭示营养不良性水肿的真相

  • 107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水肿背后的秘密:揭示营养不良性水肿的真相封面图

水肿背后的秘密:探讨营养不良性水肿的真相

01 一些看起来“普通”的身体变化

有时候,我们发现鞋子突然变紧,或者早上醒来觉得脸有点肿,第一反应往往是“是不是昨晚盐吃多了”。其实,偶尔的轻微浮肿很常见,大多数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
不过,如果这种变化变成了家常便饭,比如手指、脚踝偶尔会有肿胀感,却又很快消失,很多人未必会太在意。这里的“偶尔”往往让人觉得没什么大碍。

这种程度的浮肿大多是“轻描淡写”的信号,很难引起重视,但其实身体已经在轻声提醒:里面的营养平衡或许有那么一丁点问题了。

提示: 轻微且偶发的浮肿多见于早起或久坐,说起来像早晨脸肿、下午脱鞋脚背轻微发胀,如果变化不规律但持续时间短,一般问题不大。

02 明显的信号——持续或严重的水肿

当水肿不再“偶尔串门”,而是几乎每天都出现,或是浮肿范围扩大、持续时间越来越长,就该留意了。有些人下肢肿胀无法消退,摸一摸皮肤有点“按下去不太弹回来”的感觉,这种情况常常给生活带来不少困扰。

典型表现 生活场景
小腿、脚踝明显肿胀 一天结束发现袜子勒痕很深,甚至两只鞋尺寸得换大一点
按压皮肤凹陷迟迟不恢复 床边坐久了发现小腿用手指按压会长时间留下坑
伴有乏力、容易气喘 原本能爬几层楼,现在上个台阶都觉得吃力
📝 一个真实例子:一位62岁的女性,近两个月发现下肢水肿明显,原以为是没休息好,后来影响到活动和心情,检查后确认为营养缺乏相关性水肿。从这里可见,持续性水肿要引起关注。

03 水肿为何找上门?——背后的生理机制

简单来说,水肿本质上是体内液体在血管和组织之间分配不当。血浆蛋白,尤其是白蛋白,就像体内“水泵”,它们只要稳定,水分就能乖乖待在血管里,如果蛋白水平下降,水分容易漏到皮下组织,让身体局部或全身肿起来。

多项医学研究证实(Barac et al., 2019),低白蛋白血症常出现在营养不良患者,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情况下。此外,激素变化、血管通透性增强、钠离子潴留等都可能参与水肿形成,但在营养不良性水肿中,血浆蛋白下降最为关键(Etti et al., 2020)。

🔍 这类水肿与单纯喝水多、站立久等原因不同,拖久了还可能影响心脏、肾脏等器官功能,需要专业医学检查才能查明深层原因。

04 营养不良到底都有哪些根源?

  • 不均衡饮食:比如有些上班族常年三餐凑合,主食吃得多,蔬菜蛋白却很少见,久而久之就容易埋下隐患。
  • 消化吸收障碍:有肠胃功能弱的人,明明吃得不少,却因为肠道问题导致营养吸收不了,久而久之用身体“积蓄”出来的问题也格外隐蔽。
  • 慢性疾病消耗:比如慢性肝炎、肾病、肿瘤等慢疾病,长期消耗大量蛋白,容易打破营养平衡。有一位28岁的男青年,因长期慢性胃炎,出现了低蛋白血症和轻度水肿,经规范饮食和治疗,水肿才得到缓解。说明不仅老人和孩子,青年人也有可能中招。
“营养不良”不仅指“没吃饱”,很多时候营养结构问题、身体吸收出故障都可能让水肿悄悄出现。

05 为什么儿童和老年人是高风险人群

儿童和老人就像身体调节系统里的“敏感人群”。对他们来说,一点点的蛋白质匮乏就容易放大为大问题。

  • 儿童:成长需求高,如果饮食结构单一,比如只喝粥,很容易发生蛋白、微量元素缺乏。有个5岁的孩子,连续一周只吃面汤,第二周就出现了腹部轻度水肿。
  • 老年人:肠胃消化蠕动慢、牙齿咀嚼力差,再加上基础病影响,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营养流失。
👶👵 不管是小朋友还是长者,如果突然变得容易水肿,别当成单纯“胖一圈”,更建议考虑查查营养状况。

06 如何积极预防与改善营养不良性水肿?

其实防治这类水肿,关键在于结构合理的饮食和及时发现基础疾病:

推荐食物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鸡蛋、豆制品 补充优质蛋白,帮助修复组织 每天1-2个鸡蛋,豆腐或豆浆可以轮换着来
鱼类、瘦肉 富含易吸收蛋白,提供必要氨基酸 一周2-3次鱼类,瘦肉适量搭配
绿色叶菜 丰富维生素和矿物质 每餐都能见到青菜最好
💡 饮食调整更建议循序渐进,不必追求一夜“回正”,结合本人体质做适当选择。
  • 营养知识普及:读懂儿童、老人、慢病患者的饮食需求,有条件时听下专业营养师建议。
  • 及时就医:发现水肿持续发展、伴有乏力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做血浆蛋白等检查,筛查潜在疾病。
  • 定期身体检测:尤其是高危群体,可一年做一次体检,包含肝肾功能和营养状况评估。

07 别忘了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不少长期水肿的朋友,会因为外观变化或者身体不适,变得烦躁、焦虑甚至有些自卑。这个小麻烦并不只是身体问题,也容易影响心情和社交。

  • 家人多关心:比如多问一句“最近怎么样”,有时候能让患者情绪好很多。
  • 及时沟通心理感受:发现身边朋友因病焦虑,可以尝试陪TA聊天,必要时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介入。
  • 参与适度锻炼、户外活动:在条件允许时,散步、深呼吸等小活动都有助于情绪调节。
“营养不良性水肿”并不是不能克服的小难题,既要关注身体,也别忽略情绪支持。

参考文献与进一步阅读

  • Barac, A., et al. (2019). 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Edema. Clinical Nutrition ESPEN, 33, 114-119.
  • Etti, M., Okolo, A., & Agwu, E. (2020). The Effect of 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 on Serum Albumin Levels and Morbidity.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74(3), 489-493.
  • Golden, M. H. (2010). Protein Deficiency, Edema, and Malnutrition. Lancet, 375(9724), 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