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食管癌的健康指南:如何识别、预防与应对 🍵

  • 8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食管癌的健康指南:如何识别、预防与应对 🍵封面图

食管癌的健康指南:如何识别、预防与应对 🍵

01 食管癌是什么?常见类型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大家对癌症多少有些了解,但一提到“食管癌”,可能会觉得离自己很远。其实,食管癌并不是罕见病,尤其是在中国,某些地区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简单来说,食管癌是一种发生在食管(连通嘴和胃的“吞咽通道”)内部的异常细胞增生,长期下来,这些细胞逐渐构成肿瘤,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目前最常见的两类食管癌分别是鳞状细胞癌腺癌。鳞状细胞癌多见于中国等亚洲国家,而腺癌在欧美国家更突出。虽然分型不同,症状和危害却都不容忽视。如果能早点发现问题,采取针对性处理,预后会大大改善(Enzinger & Mayer, 2003)。

02 早期难察觉的食管癌信号

说起来,食管癌的早期症状其实很不明显,所以才容易被忽视。有的人只是偶尔觉得咽东西的时候有点卡,像嗓子“不顺溜”一样。这种感觉往往不是很重,可能吃几口饭会有短暂的不适,但过会儿又好转。也有人在喝水、吃干硬食物时偶尔觉得有轻微滞留感,没当回事。

不过,这类轻微不适正是身体给出的“小信号”。虽然这些情况也可能和感冒、咽炎类似,但如果反复出现,就应该考虑是不是需要进一步检查。这时,等不必过分紧张,也不要掉以轻心。

03 明显症状:继续发展后的警示 🩺

随着食管内部异常细胞增多,症状也会变得突出。有三大表现值得特别留心:

  • 持续吞咽困难:这时候,不仅吃硬的食物不舒服,连喝水、吞咽稀饭都有可能卡在喉咙下方。偶尔还会伴有轻度疼痛。
  • 胸骨后疼痛或灼热感:有的人感到胸口“发闷”,或者上腹部有烧灼,尤其在吃东西后更明显,不易缓解。
  • 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或咳嗽:如果病灶影响到喉返神经,声音会变得沙哑,长时间咳嗽也比较常见。

例如,一位中年男性患者,最初因为吃饭时频繁感到食物“堵塞”,查胃镜才发现食管中段有肿瘤。通过化疗后症状有所改善。这说明,有明显进食梗阻和胸痛时,最好别拖延检查。

总体来说,这些信号一旦持续出现,不建议自行缓解,应及时就诊明确原因。

04 为什么会患上食管癌?

讲到风险原因,并不是所有生活习惯都有同样影响。根据多项国内外大样本研究,食管癌的“幕后推手”包括:

  1. 长期吸烟和过量饮酒:烟草和酒精会让食管黏膜经常受损,修复过程中容易有异常细胞增生(Kamangar et al., 2020)。
  2. 慢性食管刺激:比如有慢性胃食管反流、食管炎时,食管壁长期处在非正常环境,也会促发异常变异。
  3. 家族遗传或特定基因:部分人有家族聚集现象,遗传易感基因让患病概率升高,但这种情况并不常见。
  4. 年龄与性别:50岁以后、男性患病比例明显增加,这和长期暴露于致癌因素、激素等有关。
  5. 缺乏新鲜果蔬摄入:长期膳食单一,缺乏维生素、抗氧化营养素,也是诱发食管异常的隐形推力。

其实,食管癌并非“无缘无故地找上门”,多半是生活点滴积累的结果。数据表明,重度吸烟者食管癌风险可升高6倍以上(Kamangar et al., 2020)。

05 临床检查和诊断方式

一旦症状持续存在,明确诊断需要借助专业手段。目前,常用的检查流程包括:

  • 内镜检查(胃镜):通过一根柔性管子,从口腔送入食管和胃,能清楚看到内部情况,对可疑区域可直接活检取样。
  • 组织活检:病理医生会检查取出的组织,判断是否为异常细胞,确定具体分型(如鳞状、腺癌等)。
  • 影像检查:如胸部和腹部CT增强扫描,帮助判断肿瘤侵润范围、有无淋巴结转移。

对于确诊后的分型和分期,还可以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判断肿瘤特性。一些特殊类型,如小细胞癌,还可通过影像与具体marker(如Syn、CD56等)辅助识别。这些流程虽一时繁琐,但对判断后续治疗有关键意义(Ajani et al., 2022)。

06 治疗:选择和配合💉

食管癌的治疗方式多样,根据肿瘤分期和身体状况定方案。有以下几种常见选择:

  • 手术切除:当肿瘤局限于早期或者范围有限时,外科手术是治愈性最强的方式之一。恢复期需要密切护理。
  • 化疗和放疗:对于局部晚期或无法手术者,标准方案通常是联合化疗,比如顺铂+依托泊苷,配合对症支持,有时能明显缓解进食阻塞和疼痛。
  • 综合多学科治疗:有的患者需多学科团队会诊,制定个性化方案,兼顾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比如前述那位男性患者,经顺铂+依托泊苷治疗后,吞咽不适有所缓解,整体食欲和体力都较前提高。这个例子说明,配合专业团队积极治疗,即使是低分化小细胞癌,仍有希望改善生活状态。

不论方案如何,治疗前建议把真实身体状况、基础疾病、过敏史等一并告知医生,共同面对挑战。

07 日常管理和科学预防 ❤️

积极预防和科学管理,会让风险大大降低。多项研究指出,在日常饮食、作息等方面做些小调整,对预防食管癌有明显好处(Abnet et al., 2018)。

  • 新鲜蔬果: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番茄),有助于保护食管黏膜。建议每日一餐搭配多样蔬果,颜色越丰富越好。
  • 优质蛋白:鸡蛋、豆制品、鱼类等食物帮助维持身体修复力。可以每餐适量组合,不必刻意单一。
  • 合理作息:保证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减轻压力,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恢复有帮助。慢跑、散步或者轻度体力活动,每天30分钟左右,对身体有益。
  • 定期体检:40岁以后,如果有不适感觉或家族相关疾病史,建议定期做胃镜或相关检查,通常每2年一次为佳,有异常请及时随访。

这里特别提醒,预防不是单靠一种方法,而是需要饮食、作息、心态等多方面协作。日常吃清淡、多种类、搭配合理的饮食,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最可靠的保护伞。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更要注意均衡营养、补足水分、维持适度活动,并做好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 📚

  • Enzinger, P. C., & Mayer, R. J. (2003). Esophageal cancer.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9(23), 2241–2252. https://doi.org/10.1056/NEJMra035010
  • Kamangar, F., Nasrollahzadeh, D., Safiri, S., Sepanlou, S. G., Fitzmaurice, C., Ikuta, K., ... & Naghavi, M. (2020). The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esophageal cancer and its attributable risk factors in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7.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5(6), 582-597. https://doi.org/10.1016/S2468-1253(20)30007-8
  • Ajani, J. A., D’Amico, T. A., Bentrem, D. J., Chao, J., Corbett, T. J., Das, P., ... & Washington, M. K. (2022). Esophageal and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cancers, Version 2.2022,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20(7), 813-834. https://doi.org/10.6004/jnccn.2022.0045
  • Abnet, C. C., Arnold, M., & Wei, W. Q. (2018). Epidemiology of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Gastroenterology, 154(2), 360-373. 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17.07.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