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揭秘:从病因到症状的全面解析
01 乙肝是什么?
说起来,乙肝就像熟悉又陌生的邻居,很多人听过它,却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乙型肝炎(HBV感染)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主要攻击人体的肝脏,会导致肝细胞受损。乙肝是一种以血液、体液传播为主的疾病,不通过空气、普通握手或共用餐具传播。
目前,乙肝在全球分布广泛,亚洲,尤其是中国,是高发区。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近3.96亿乙肝慢性感染者(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其中中国约有7000万(Ott JJ et al., 2012)。不过,大部分感染者可以通过预防和治疗减少伤害。
传播方式 | 是否常见 |
---|---|
血液 | 很常见,如输血、针具共用 |
母婴 | 亚洲较常见,分娩时感染 |
性传播 | 有可能,尤其无防护行为时 |
日常接触 | 几乎不会 |
02 乙肝的病因探秘
乙肝病毒(HBV)是乙肝的“罪魁祸首”,属于DNA病毒家族。它专门在肝细胞内“安家”。日常较隐蔽的传播方式包括:
- 共用注射器(如静脉吸毒者风险高)
- 接受未经严格筛查的血液制品
- 无防护性生活
- 乙肝妈妈生产时传给孩子
具体来说,一个22岁的男性,因共用剃须刀不小心感染了乙肝病毒。这个例子说明有时生活里的小疏忽也可能带来病毒“入侵”。
研究指出,乙肝病毒在体外环境中能存活7天左右(Bond WW et al., 1981),所以涉及血液接触时要格外谨慎。
03 乙肝的潜伏期与症状
乙肝的“潜伏期”指从感染到症状出现的一段安静时光,一般为1~6个月(McMahon BJ, 2005)。大多数早期没有特别明显症状,偶尔才会有轻微不适。
- 偶尔觉得疲劳(感觉精神不像以往)
- 胃口有时候不太好
- 有时头晕,身体微微发胀
有位29岁的女性刚入职场时,常觉得累、饭量减少,本以为是工作压力大,后来体检发现肝功能略有异常,进一步查出是乙肝。这个经历提示我们,有些身体的“小信号”不要总忽略。
04 急性与慢性乙肝的不同表现
不同人群感染乙肝后的病程差别很大。每10个被感染的人中,约有1~2个人迟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进入“慢性乙肝”的行列(Hyams KC, 1995)。
类型 | 主要症状 | 病程 | 可能并发症 |
---|---|---|---|
急性乙肝 | 黄疸(皮肤、眼白变黄)、持续乏力、右上腹胀痛 | 数周~数月,多数人能自愈 | 少数人出现急性肝衰竭 |
慢性乙肝 | 反复疲劳、持续食欲不佳、体重下降 | 半年及以上,甚至数年 | 肝硬化、肝癌风险升高 |
例如,一位46岁的女性,一直感觉体力透支,甚至有体重下降、皮肤黄染,经肝功能检查和病毒定量发现是慢性乙肝。病例告诉我们,长期、持续的症状别拖延求医。
05 如何进行乙肝检测
说到乙肝检测,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查肝功能”。其实,乙肝病毒相关血液学检测更重要。常见项目包括:
- 乙肝五项(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 肝功能检查(ALT、AST等)
- HBV DNA定量监测(判断病毒活跃程度)
检测并不复杂,一般只需抽血。对于高危人群(如医护、乙肝家庭成员、新生儿),建议定期筛查。特别是准备怀孕的女性,查明乙肝状态有助于预防母婴传播。
06 预防与治疗乙肝的方法
面对乙肝,最有效的防线是疫苗接种。尤其是新生儿和未感染者。“主动免疫”可以显著降低感染率(Zanetti AR et al., 2008)。目前,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保护抗体,能预防病毒“入侵”。
措施 | 对健康的帮助 | 适合人群 |
---|---|---|
乙肝疫苗 | 产生耐久抗体,防止感染 | 新生儿、青少年、未感染成人 |
按期监测 | 及时掌握病情发展 | 高危、已感染者 |
合理饮食 | 减少肝脏负担,维持免疫 | 所有人群 |
针对慢性乙肝,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毒水平和肝功能选择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使用药物需要专业评估和长期随访,不可随便更换。
有一位34岁的患者,刚确诊时十分焦虑。在寻求专业医生指导并长期规范服药后,目前身体状况稳定,生活与常人无异。这说明,正面态度和科学防控同样重要。
小结
乙肝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了解它、面对它。其实,及早接种疫苗、合理饮食,有疑问时及时就医和坚持定期检测,能有效保护自己和家人。生活中那些“小信号”和健康习惯,同样值得重视。不必焦虑,科学面对,是预防乙肝最有力的方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Ott, J. J., Stevens, G. A., Groeger, J., & Wiersma, S. T. (2012). Glob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new estimates of age-specific HBsAg seroprevalence and endemicity. Vaccine, 30(12), 2212-2219.
- Bortolotti, F., Guido, M., Bartolacci, S., Cadrobbi, P., Crivellaro, C., Noventa, F., ... & Alberti, A. (2007). Chronic hepatitis B in children after e-antigen seroclearance: final report of a 29-year longitudinal study. Hepatology, 46(1), 6-13.
- Bond, W. W., Favero, M. S., Petersen, N. J., Gravelle, C. R., Ebert, J. W., & Maynard, J. E. (1981). Survival of hepatitis B virus after drying and storage for one week. Lancet, 317(8219), 550-551.
- McMahon, B. J. (2005). Epidemiology and natural history of hepatitis B. Seminars in Liver Disease, 25(Suppl 1), 3-8.
- Hyams, K. C. (1995). Risks of chronicity following acute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 review.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4), 992-1000.
- Zanetti, A. R., Van Damme, P., & Shouval, D. (2008). The global impact of vaccination against hepatitis B: a historical overview. Vaccine, 26(49), 6266-6273.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2). Hepatitis B.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patiti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