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肠套叠:儿童常见的隐秘疾病及其有效治疗方法

  • 52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肠套叠:儿童常见的隐秘疾病及其有效治疗方法封面图

肠套叠:隐藏在肚子里的“卷心菜”与它的治疗之道

01 简单来说,什么是肠套叠?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突然捂着肚子哭,大人误以为只是肚子胀气。其实,肠道出点小状况,不一定都能“等一等就好”。比如,有一种情况下,肠道的一段像“望远镜”一样滑入了下一段肠子里,医学上叫做肠套叠。不少家长第一次听说,甚至会被吓一跳。

肠套叠其实是在肠道内部发生的“折叠”。简单想象成餐巾纸卷起来塞进纸筒,导致原本畅通无阻的“小路”突然堵塞。因为卷入部分会卡住血流,整个过程就像肚子里突然多出一团紧紧裹住的“卷心菜”。

🟩 TIPS: 肠套叠并不是任何人都会得,但对某些人来说,它也不是太远的事。

02 警觉信号:症状发展过程

  • ① 早期变化(轻微难察觉)
    • 幼儿偶尔哭闹,无明显原因,有时伴随着轻微呕吐。
    • 成年人有时只是轻度肚子胀,容易被忽视。
  • ② 明显症状(及时警觉)
    • 腹部出现疼痛,并逐渐加重,阵发性绞痛。
    • 部分患者出现重复的呕吐,肚子明显膨胀。
    • 后期可能出现血便或像果酱一样的红色大便。
    • 部分小孩坐立不安,不愿吃东西。

病例1:有位2岁的男孩,在幼儿园一上午哭闹、抱肚子,老师以为不舒服,后来发现他大便带血,这样的变化不能拖延。

🚩 提醒:如果孩子或家人出现持续腹痛加呕吐、血便,应该尽快去医院。

03 为什么会得肠套叠?最常见的高危因素分析

  • 肠道疾病:如肠道腺瘤(良性肿物)或息肉,有时甚至寄生虫也能作为“引子”,导致肠管内壁不平,引发套叠。
  • 年龄因素:幼儿肠壁松弛弹性大,活动量高,是最常见的群体;此外,老年人因肠壁弱化,风险也不小。
  • 病毒感染:有些肠道病毒可以导致肠道局部充血肿大,引发套入。
  • 生理结构差异:先天性肠道发育异常的人,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数据显示:根据英国一项流行病学调查(Fisher et al., 2007),肠套叠90%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但成年人比例也有增加趋势。

病例2:有位68岁男性,因反复腹痛检查,发现因肠腺瘤引起肠套叠。手术后恢复良好。

🟡肠套叠本身不是传染病,但如果肠道内有异常结构、寄生虫或炎症,风险会增加,一定不要掉以轻心。

04 如何确诊?腹部超声与CT检查的关键作用

有时候腹痛、呕吐的原因错综复杂,肉眼很难分辨。肠套叠的“诊断利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检查方法 适用人群 原理与功能 特点
腹部超声 儿童为主,部分成人 利用声波,显示肠道轮廓。典型表现为“靶心征”(同心圆影像)。 安全无创,无辐射,操作简单。
腹部CT 成人,疑难病例 通过X线断层扫描,清晰显示肠道结构异常。 准确率高,可以判断并发症,但有一定辐射。
🔎 如出现持续腹部不适或典型血便,医院的影像检查是迅速确诊的最佳途径。不建议自行观察等待。

05 治疗方法一览:及时干预胜过一切

  • 非手术治疗:如空气灌肠、水灌肠,通过压力把“套住”的肠段推回原位。
    • 多用于年龄较小、症状早期的儿童患者。
    • 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
  • 手术治疗:当非手术方式无效,或已经并发肠坏死/穿孔,需要剖腹手术复位,部分坏死肠段还需切除。
病例3:一位4岁女童,反复腹痛后急诊,医院采用空气灌肠成功复位,术后当晚进食恢复良好。
肠套叠越早发现,治疗越简单。如果拖到肠壁缺血坏死、穿孔手术复杂度和风险显著提升。

06 康复指导及日常预防措施

肠套叠治疗后,康复也需要耐心。饮食、生活细节调整都很重要。

推荐饮食 用处 适宜人群 建议做法
新鲜蔬菜 促进肠道蠕动,减少便秘 儿童及成人 每日两种以上,清炒或凉拌都可
水果(苹果、香蕉) 调节肠道菌群 术后康复期适用 每日适量,不宜空腹大量吃
优质蛋白(鱼、鸡蛋) 修复肠道黏膜,增强体力 所有年龄段 蒸煮为主,避免过重调味
🍎 日常建议:
  • 餐食不过量,避免“狼吞虎咽”。
  • 运动适度,增强腹部力量。
  • 如已治疗过肠套叠,建议三月后随访一次,家有幼儿尤其需留心。
🏥 如果再次出现莫名腹痛、血便,即便症状不重,也要第一时间向专业医生咨询。

参考文献

  1. Fischer TK, Bihrmann K, Perch M, et al. Incidence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hospitalizations due to intussuscep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rotavirus vaccination in Denmark. (2007).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 26(10), 972-973.
  2. Lin LC, et al. Current management of adult intussusception: a nationwide clinical assessment. (2011).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17(28), 3309-3313.
  3. Guo WL, et al. Ultrasound diagnosis of intussusception in children: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2016).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4(9), 286-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