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流感与普通感冒:如何快速辨别与应对

  • 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流感与普通感冒:如何快速辨别与应对封面图
流感与普通感冒:在咳嗽与喷嚏之间的那些事

01 真实生活:咳嗽和喷嚏的困扰

在办公室忙碌一天,坐你对面的同事突然咳嗽、擤鼻涕还打喷嚏。同样是冬天,孩子回家鼻音变重,晚上还发起烧。很多人会问,“这到底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其实,这两种看似相似的“小麻烦”,背后差异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提示:分清流感与普通感冒,能帮助你更快采取合适的应对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担心或错过治疗时机。

02 概念有别:流感≠感冒

类型 主要致病病毒 典型表现
流感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高热、全身酸痛、极度乏力
普通感冒 冠状病毒、腺病毒等 流鼻涕、喉咙痒、轻咳

虽然都属于呼吸道感染,流感和普通感冒的“功力”差的不是一点点。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流感发病通常突然,高热和乏力明显;而普通感冒往往是慢慢起步,症状偏轻。

03 典型变化:从轻微到难受

  • 普通感冒早期:轻微打喷嚏,偶尔感觉鼻塞,可能有一点喉咙痒。
  • 流感初始:有时会低烧、轻咳,还不一定能明显察觉异常。
  • 明显症状(以流感为例):持续高烧、剧烈肌肉酸痛、头痛,整个人像被抽干了力气。不少人会说,“这下真撑不住了。”
生活案例
42岁的王先生平时身体不错,某天突然全身疼痛、高烧不退,三天后才去医院确诊流感,这次他足足卧床一周。这个例子的提醒:别小看本以为的“小感冒”,症状如果加重或者持续,应该赶紧就医。

04 病因剖析:病毒的“隐身术”

为什么有人同处一室,有人得得流感,有人却只是打个喷嚏?背后其实是病原体的不同。“流感病毒”属于正统流感杀手,容易突变、传染快,且每年都可能“换面孔”,导致即使去年得过或打过疫苗,今年仍可能再次中招。
普通感冒的元凶更丰富,从冠状病毒(和新冠病毒同家族)、腺病毒到鼻病毒,类型多且大多感染后症状较轻。

🌬️ 传播方式
飞沫、随口鼻排出污染物。流感病毒扩散能力更强,密闭空间更容易传染。
🧬 高危人群
65岁以上、慢病患者、孕妇、免疫功能较差的人更容易发生严重流感。

研究数据显示,流感的年平均住院率和死亡率都高于普通感冒。[1]

05 传染路径:流感为啥更“快手”

  • 飞沫传播:说话、打喷嚏,一滴飞沫里就有成百上千个病毒。流感病毒能在空气中传播几米远,尤其密闭办公楼或教室,传播速度远超普通感冒。
  • 接触传播:摸过带病毒的门把手、键盘再摸脸,流感病毒可以轻松“搭便车”进入呼吸道。不过,普通感冒病毒在物品表面往往存活时间更短。
友情提醒:电梯按钮、公交扶手,这些地方可别忘记勤洗手,有时不仅仅是“心理安慰”。

06 风险分析:哪里有危险?

年龄影响
儿童、老人对病毒免疫力较低,感染后并发症风险高;成年人多数能较快自愈。
慢性基础疾病
有心脏病、哮喘、糖尿病的人,流感攻击力变强,重症风险明显升高。
免疫力差
长期熬夜、营养不均、压力大等原因,人体“小卫士”容易“掉链子”,感染概率加大。

美国疾控中心(CDC)总结,75%以上因流感住院的重症病例,背景都有慢性病或高龄等因素[2]。这一点在全球范围都得到广泛验证。

07 实用建议:远离“流感季”这样做

流感和普通感冒看起来相似,但预防的重点不完全一样。下面这张表把常用做法梳理清楚:

措施 操作建议
流感疫苗接种 每年秋季适时接种,孕妇、老人、小孩优先
勤洗手 回家或接触公共场所后用流水洗手,不凑合
饮食调理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能辅助免疫系统[3]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睡眠,增强自身体质
佩戴口罩 人群密集或空气不流通时佩戴,更安全
小建议:假如感冒症状超过一周或发热高于38.5°C且持续超过两天,最好去医院做个检查。老人、基础病患者一有严重症状就要及时就医。
推荐食物
  • 橙子:富含维生素C,有助提高免疫力。每天吃1-2个正合适。
  • 鸡肉粥:温和易消化,有助补充营养,生病或预防期间都适合。
  • 猕猴桃:维生素含量高,可以作为加餐水果。

有位60岁的女性朋友,这些年每到流感季必打疫苗,并坚持一天两次水果,几乎不怎么得重感冒。这并不是“特殊体质”,健康习惯的作用不容小觑。

08 什么时候该去医院?

  • 高热不退(持续超过2天,体温≥38.5°C)
  • 明显呼吸困难或喘息
  • 持续剧烈咳嗽、胸痛
  • 小孩出现呕吐、晕厥或抽搐
  • 老人或慢病患者症状加重
感觉“撑不住”,又对症状拿不准时,到专业医院找医生咨询就是最妥当的办法。

其实,感冒不怕,更怕忽视严重信号。面对不确定,及时就医是聪明的选择。

09 总结一刻

不管是流感还是普通感冒,关键还是对症照顾和及时分辨——高热与全身疼痛,多半是流感需要多加警惕;鼻塞流涕,通常只是普通感冒。平时做好预防,一旦症状重别硬扛,留心身体给的信号,健康其实远比你想象的要近。

家里老人或孩子最容易出状况,多点关注,多一点准备,能让这个流感季悄悄过去。科学应对,比担心焦虑管用得多。

参考文献

  1. Thompson, W. W., Shay, D. K., Weintraub, E., Brammer, L., Cox, N., Anderson, L. J., & Fukuda, K. (2003).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influenza and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MA, 289(2), 179-186. https://doi.org/10.1001/jama.289.2.179
  2.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19). People at High Risk for Flu Complication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dc.gov/flu/highrisk/index.htm
  3. Hemilä, H., & Chalker, E. (2013). Vitamin C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the common cold.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1), CD000980. https://doi.org/10.1002/14651858.CD000980.pub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