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升结肠癌:探索隐形杀手的真相与治疗策略

  • 11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升结肠癌:探索隐形杀手的真相与治疗策略封面图

升结肠癌:探索隐形杀手的真相

经常听到身边人说“肚子有点不舒服,吃点饭就好”,但其实有些身体变化藏在不易察觉的地方,慢慢影响我们的健康。升结肠癌就是这样一个“不速之客”,它不像感冒那样会让人马上注意,往往等到症状明显时,已经晚了不少。接下来,咱们就来看看升结肠癌到底是怎么回事,哪些信号值得我们多加留心。

01 升结肠癌是什么?

升结肠位于我们大肠的右侧,贴近小肠与肝脏。升结肠癌指的就是发生在这个“交通要道”上的恶性肿瘤。它在早期通常像个“安静的旅客”,没有明显动静,有时候完全不会打扰你的生活。一些研究指出,升结肠癌经常在没有太多早期警示的情况下悄悄生长[1]

🔎 小贴士:
升结肠癌与其他结肠癌相比,更容易被忽视,因为它的位置比较靠近身体右边,早期肿瘤不会影响到大便的形状和习惯,一开始痛感也不明显。

02 哪些症状可能与升结肠癌有关?

阶段 常见表现 生活举例
早期 轻微腹胀、偶尔腹部不适、饭量变小 有位57岁的女性朋友,近半年经常觉得“肚子涨涨的”,晚上吃几口就饱了,并没当回事
进展期 持续腹痛、体重明显下降、贫血、疲劳 一位62岁的男性患者,体重短短3个月掉了8斤,而且常感到累,去医院一查才发现异常
⚠️ 显然,日常中的“小不适”容易让人忽略,但如果出现持续性的腹疼、莫名消瘦或持续乏力,就要格外小心,不要只当是普通肠胃问题。

03 为什么会得升结肠癌?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 🧬 家族遗传:如果有近亲(父母、兄弟姐妹)曾患有结直肠癌,升结肠癌的风险会明显增加。这主要与某些基因异常有关,比如Lynch综合征相关突变[2]
  • 🍟 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经常摄入高热量、红肉、油炸食品等,容易诱发肠道内慢性炎症,促进异常细胞增生(参考引用3)。
  • 🪑 缺乏运动和久坐:生活节奏快,长时间静坐让肠道蠕动变慢,大肠内容物停留时间长了,不正常组织容易变多。
  • 📆 年龄增长:50岁以后,升结肠癌发病率稳步提升[4]
  • 🚬 吸烟与酗酒:这些习惯会导致肠道黏膜反复受到刺激,不正常修复时容易出现异常增生。
  • 🏥 慢性肠道疾病:像溃疡性结肠炎等慢性炎症状态,升结肠癌的风险同样更高。

一项2016年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的研究数据显示,家族遗传和生活方式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升结肠癌的风险在一些人群中变得格外突出[3]

04 升结肠癌怎样才能确诊?

  • 🩺 体检发现异常:医生通过腹部触诊或常规体检,有时候可以早期发现肿块情况。
  • 🖥️ 肠镜检查:肠镜是发现结肠异常的核心工具,能够直接观察肿瘤、有无息肉,并可做活检,确定异常细胞是否属于恶性。
  • 🖨️ 影像学辅助:包括腹部CT、MRI等影像检查,主要帮助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及是否转移。
  • 🔬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常规(贫血)、肿瘤标志物(如CEA水平)辅助分析,但这类指标并非专属于升结肠癌。
💡 建议:如果出现持续性的腹部异常,尤其是有家族史者,提早咨询消化内科医生,对于筛查很有帮助。

05 升结肠癌可以怎么治?主要治疗方案简析

手术切除

目前,大部分早中期患者会采取手术方式,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切除部分肠管及周围淋巴结。有研究显示,早期切除可以显著提高存活率[5]

化疗

部分进展期或术后患者需要辅助化疗,目的在于控制复发和转移。化疗方案根据分期和具体体质定制。

放疗 & 免疫治疗

放疗主要用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结肠癌,免疫治疗近年来逐步被应用于特定分子类型的病例(如MSI-H高微卫星不稳定型)。

大多数情况下,治疗方式会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一刀切”并不适合所有人。最佳治疗,应由专业团队商讨后制定。

06 日常怎么做,有益于预防升结肠癌?

做得到的小改变,能带来大不同:
食材/方式 有益功效 建议做法
🥦 新鲜蔬菜水果 提供丰富膳食纤维,帮助肠道蠕动,有利排出异常物 餐餐有蔬菜水果,每天两种颜色,适合原味清炒或凉拌
🍚 全谷类 增加饱腹感,维护肠壁健康 多用糙米、燕麦、玉米粒做主食替换
🐟 深海鱼、豆制品 优质蛋白,含有健康脂肪 红烧、清蒸、凉拌豆腐,做成美味家常菜
🚶‍♂️ 规律运动 促进肠道代谢,减少异常增生机会 每周安排3-5次快步走或游泳,每次30分钟
🩺 定期体检 早期发现异常,提升治愈概率 建议50岁以后每2年进行一次肠道检查
如果近期有持续腹部不适、体重下降等明显异常,不妨尽早预约消化科。早发现、早诊断、规范化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Arnold, M., Sierra, M.S.,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Bray, F. (2017). Global patterns and trends in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Gut, 66(4), 683-691. https://doi.org/10.1136/gutjnl-2015-310912  [1]
  2. Lynch, H.T., de la Chapelle, A. (2003). Hereditary colorectal cancer.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8, 919-932. https://doi.org/10.1056/NEJMra012242 [2]
  3. Song, M., Garrett, W.S., Chan, A.T. (2015). Nutrients, foods, and colorectal cancer prevention. Gastroenterology, 148(6), 1244-1260. https://doi.org/10.1053/j.gastro.2014.12.036 [3]
  4. Siegel, R.L., Miller, K.D., Fuchs, H.E., Jemal, A. (2022). Cancer statistics, 2022.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2(1), 7-33. https://doi.org/10.3322/caac.21708 [4]
  5. Van Cutsem, E., Cervantes, A., Adam, R., Sobrero, A., Van Krieken, J.H., Aderka, D. et al. (2016). ESMO consensus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Annals of Oncology, 27(8), 1386-1422. https://doi.org/10.1093/annonc/mdw23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