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缺铁性贫血:体内铁元素的重要性及管理策略

  • 22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缺铁性贫血:体内铁元素的重要性及管理策略封面图

缺铁性贫血:掀开体内铁元素的神秘面纱

早上赶公交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身边总有那么几个人,经常喊累、懒得动,脸色还发白?有人以为是没睡好,其实背后可能藏着一个小毛病——缺铁性贫血。这种情况,说起来很常见,但其中的学问却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体内的铁元素,到底有多重要。

01 缺铁性贫血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缺铁性贫血就是体内的铁不够用,导致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变少、质量变差,让携带氧气的能力打了折。红细胞有点像人体的快递员,把氧送到每个角落,但铁不足时,这些“快递员”就会罢工,让全身器官都感到疲惫。

🩸 体会到的是: 前期也许只有一点点倦怠,运动之后更明显,有时连上几层楼都气喘吁吁。

这不是少吃猪肝就马上会有的毛病,而是一点点累积出来的。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说,全球一半以上的贫血病例属于缺铁性贫血。(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7. "Global anaemia prevalence and number of individuals affected")

02 缺铁时容易出现哪些明显信号?

  • 😓 长期感到疲乏、注意力不集中
  • 🌸 脸色苍白、嘴唇发白
  • 🌬️ 稍微运动就气短、胸闷
  • 🥲 有些人还会掉发、指甲变脆
有位28岁的女性白领,平时工作忙碌,经常觉得精力不够、脸色发黄,同事提醒后去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缺铁性贫血。这个例子说明,有时候身体的小变化并非“累一点”那么简单。

持续性的虚弱和反复出现的头晕,往往是在缺铁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明显,早期的感觉很容易被忽视。所以发现异常要果断检查。

03 到底是什么让身体缺铁了?

原因 常见场景/人群
饮食中铁摄入不足 偏爱素食、挑食、节食减肥的年轻人
慢性失血 女性经期较多、痔疮、消化道慢性出血者
吸收障碍 胃肠手术史、慢性肠病患者
生理需求增加 孕妇、青少年生长发育期
🔍 研究显示,月经失血是育龄期女性缺铁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Halterman, J. S., Kaczorowski, J. M., Aligne, C. A., Auinger, P., & Szilagyi, P. G., 2001. "Iron deficiency and cognitive achievement among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Pediatrics, 107(6), 1381-1386.)

简单来讲,食物不够铁、铁被身体吸收得不好,或丢失得太快(比如经常流血)这三条是最常见的罪魁祸首。

04 铁来自哪里?吃什么对身体有好处?

铁在食物中有两种:来自动物的叫血红素铁,来自植物的叫非血红素铁。前者吸收率高,后者吸收率相对差一点。

食物名称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瘦牛肉、猪肝 富含血红素铁,易吸收 每周适当吃2-3次
菠菜、黑木耳 含非血红素铁,搭配维C吸收更好 与水果同食效果更佳
鸡蛋、豆制品 补充蛋白质和铁 膳食搭配可选,其实每天吃鸡蛋没问题
草莓、橙子 富含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 和铁含量高的食物一起吃
🍽️ 只要不是动物性食品过敏者,大部分人适量摄入动物肝脏就没太大问题。素食者则别忽视维C,多吃水果。

05 慢性病会不会雪上加霜?

  • 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消化道问题会影响铁的吸收,长期下来,体内铁的储备逐渐见底。
  • 慢性肾病不仅自身影响造血,还伴随铁丢失,比普通人更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 一些肿瘤、慢性感染,也可能让身体需要更多铁,用得快、补得慢,贫血很难缓解。
有位54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因消化道疾病合并贫血,感觉体力严重下滑。后续胃部治疗和补铁联合后,症状明显改善。

所以,慢性病的人群,更要留心身体的小变化,及早干预比补得多更关键。

06 女性群体为什么更要注意缺铁?

  • 月经:每个月一次,铁流失难以完全靠饮食补齐
  • 孕期:胎儿生长让母体对铁的需求激增
  • 哺乳期:奶水分泌也带走部分铁元素
🙋‍♀️ 有过剖宫产或失血较多的女性,产后较长一段时间都容易低铁。

其实,女性的贫血风险贯穿人生多个阶段,单靠“多吃一点”远远不够,关键在于科学补铁和定期检查。

07 有哪些靠谱的防治方法?

  • 均衡饮食:瘦肉、猪肝、豆制品、绿叶蔬菜、坚果搭配吃。素食者多补充豆类和维C。
  • 增加铁的吸收:搭配新鲜水果,促进植物铁吸收。
  • 科学补铁:医生指导下可用铁剂,服药时建议空腹或与维C片一起,以提升吸收率。
  • 定期体检:青少年、女性、慢性病人群要定期查血常规,成年人可一年一次。
  • 就医选择:感觉疲劳明显或脸色突然变差、头晕、心慌,建议尽早就医确诊。
🔎 自己随意补铁并不安全,有的肠胃不适、长期铁剂还可能致便秘。最好在医生建议下使用,周期、剂量各有讲究。

缺铁性贫血并非麻烦小毛病,早发现、早管理,生活中的一点调整也能换来满满元气。如果最近总觉得没精神,别急着怪熬夜,查查血,或许能发现线索。身体的小信号值得认真聆听。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7). "Global anaemia prevalence and number of individuals affected." WHO
  2. Halterman, J. S., Kaczorowski, J. M., Aligne, C. A., Auinger, P., & Szilagyi, P. G. (2001). "Iron deficiency and cognitive achievement among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Pediatrics, 107(6), 1381-1386. PubMed
  3. Camaschella, C. (2015). "Iron-deficiency anemia."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2(19), 1832-1843. NE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