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当心脏的信号变得微弱
01 心绞痛是什么?
不少人以为胸口偶尔憋闷只是累了,其实,有时候这些信号背后的含义并不简单。心绞痛,专业说法是一种因心脏缺血、缺氧引起的疼痛。当心脏需求的血液被“卡住”,它就会用隐约的方式提醒我们。
这种疼痛多出现在冠状动脉疾病,也就是通常说的“冠心病”之前。简单来说,心绞痛有点像是心脏的“报警器”,只不过声音并不总是大到能让人立即察觉。有研究指出,心绞痛是冠心病人最常见的早期表现之一(Fihn et al., 2012)。
- 轻度心绞痛常常容易被误认为单纯劳累。
- 首次发作年纪多在40岁以后,但年轻人也不能完全掉以轻心。
02 心绞痛的警示信号:怎么识别?
症状类型 | 常见表现 | 生活场景举例 |
---|---|---|
胸部疼痛 | 胀痛或压迫感,持续几分钟 | 例如,一位55岁的男性,快走几步后胸口发闷,停下之后逐渐缓解。 |
放射性疼痛 | 疼痛扩散至左肩、上臂、下颌 | 有位48岁的女性,情绪激动时胸口隐痛,并觉左臂发麻。 |
伴随症状 | 呼吸急促、出汗、心悸,有时恶心 | 比如周末爬楼梯,突然胸闷、大汗,休息后好转。 |
03 为什么会发生心绞痛?
说起来,心绞痛背后的“推手”其实挺常见,一部分和日常生活习惯有关,另一部分则是身体状态本身带来的结果。
剧烈运动、突然用力时,心脏对氧气的需求提升,这时候如果血管供血跟不上,就可能触发心绞痛。
紧张、激动、焦虑时,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加快心跳,加强心脏负担。
寒冷会使血管收缩,影响供血。冬季心绞痛的发作风险较高。
长时间高脂肪饮食,或经常吸烟,容易加速动脉硬化,间接诱发心绞痛。
比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系统“老化”会更快。
04 如何确诊心绞痛?
诊断心绞痛说难不难,但也绝不是单凭自我感觉。医生通常会用几种方法来综合评估。下面这个表可以快速了解下:
检查方式 | 主要作用 | 适用场景 |
---|---|---|
心电图(ECG) | 可初步发现心脏缺血信号 | 症状发生时或平时体检 |
超声心动图 | 观察心脏结构和收缩情况 | 辅助诊断心功能受损情况 |
冠状动脉造影 | 直观显示血管堵塞部位 | 怀疑严重阻塞时 |
负荷试验(运动或药物) | 诱导供血不足表现 | 症状不典型时评估风险 |
05 怎么治疗心绞痛?
治疗心绞痛的路上,药物和生活调整往往是两条并行线。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这些药能帮助扩张冠状动脉,减轻心脏负担。
除了药物,调整日常习惯同样重要。例如,安排合理的运动量、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减少心脏额外负担。
06 如何预防心绞痛?实用建议来了
预防心绞痛,重点在于帮助血管保持健康。下面是常见正面建议和实操方法,日常照做有助心脏稳稳跳动:
普及方法 | 操作建议 | 健康益处 |
---|---|---|
新鲜蔬菜水果 | 每天1-2种深色蔬菜/水果搭配换着吃 | 提供抗氧化成分,帮助保护血管内皮(Gioscia-Ryan et al., 2020) |
杂粮和坚果 | 主食一部分可用全麦、燕麦替换,坚果每天一小把即可 | 促进脂代谢,减少脂斑形成 |
有氧运动 | 每周3-4次,快走、游泳、骑行等,每次30分钟左右 | 增强心功能,降低复发几率(Li et al., 2019) |
规律作息 | 每天尽量保持7~8小时睡眠 | 有助于激素平衡,减缓动脉老化 |
定期体检 | 40岁以后建议心电图约2年做一次,有病史者可结合医生建议缩短间隔 | 早发现,早干预 |
结语
心绞痛其实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准确听懂心脏发出的信号。如果发现上述症状,不妨多一分警觉;平时把健康习惯做得扎实些,心脏才能更安心地“工作”。朋友家人当中如果有人时常说“心里不舒服”,也可以把这些知识讲给他们听。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Fihn, S. D., Gardin, J. M., Abrams, J., Berra, K., Blankenship, J. C., Dallas, A. P., ... & Williams, S. V. (2012). 2012 ACCF/AHA/ACP/AATS/PCNA/SCAI/STS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ischemic heart diseas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60(24), e44-e164.
- Knuuti, J., Wijns, W., Saraste, A., Capodanno, D., Barbato, E., Funck-Brentano, C., ... & Zamorano, J. L. (2020). 2019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coronary syndrome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41(3), 407-477.
- Gioscia-Ryan, R. A., Battson, M. L., Cuevas, L. M., Eng, J. S., Murphy, M. P., & Zigler, M. C. (2020). Dietary strategies to optimize vascular health: Role of plant-based foods and phytochemicals.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 80, 108360.
- Li, J., Siegrist, J., & Burger, H. (2019). Physical activity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16(11), 2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