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颅脑损伤的面纱:从症状到应对
01 简单说说,什么是颅脑损伤?
不少人遇到家人或朋友头部撞到后会有些担心,到底什么才算是“颅脑损伤”?其实,顾名思义,这指的是因各种外力(常见于交通事故、摔倒、运动碰撞等)导致头骨和脑组织受损。轻则短暂头晕,重则影响意识、生活,甚至危及生命。
颅脑损伤就像是身体这条“高速公路”遭遇突发状况,小问题可能很快过去,大问题却会给整条通道带来麻烦。人们在不同年龄、不同场景中可能遇到颅脑损伤——儿童摔倒,老年人意外跌倒,青壮年则多见于运动和车祸。损伤范围从头皮、颅骨到脑组织本身,涉及的问题可大可小。这张表简单展示了各种常见致伤原因:
场景 | 危险因素 |
---|---|
日常倒地 | 地面湿滑、年长体弱 |
交通事故 | 驾车撞击、乘车未系安全带 |
运动受伤 | 竞技碰撞、缺乏防护 |
02 颅脑损伤的常见症状:别忽视这些信号
- 头痛:不少人会觉得头轻微发紧,有人则描述为持续胀痛。
- 恶心、呕吐:有的朋友出现一两次轻微恶心,也有的人表现为反复呕吐。
- 短暂性头晕或黑蒙:比如一位35岁的男性下班途中滑倒,刚爬起来时头晕眼花,休息片刻慢慢缓解。
- 意识障碍、昏厥:情况严重时,受伤后会突然晕倒,醒来后对刚才发生的事记不清。
- 认知、情绪变化:比如突然变得易怒,记忆力下降,甚至感到迷惑。
- 肢体异常:受伤严重时,可能一侧肢体无力或出现抽搐。
- 视力、听力变化:模糊、重影、耳鸣等也是颅脑损伤的表现。
💡 如果出现记忆丧失、不能行走、持续头痛、讲话困难,绝不能拖延,应尽快就诊。
03 各类颅脑损伤的症状差别在哪里?
类型 | 常见表现 | 小结 |
---|---|---|
轻度(脑震荡) | 头部一过性头晕、短暂意识丧失;有时伴偶尔恶心、呕吐,多数很快恢复。 | 表现轻微,恢复快 |
中度 | 头痛持续,意识模糊,说话欠流畅,甚至伴有呕吐、部分记忆丧失。 | 症状较明显,需留心观察 |
重度 | 昏迷持续,反复呕吐、抽搐,呼吸、血压可能异常,甚至一侧肢体瘫痪。 | 危及生命,紧急处理 |
说起来,轻度损伤有时会被忽略,但其实即便症状轻微也要小心观察。而明显加重的症状往往是问题信号,如果有不寻常变化,切勿掉以轻心。
04 危险因素分析:哪些人、什么情境风险更高?
研究发现,65岁以上的老人、运动员和交通参与者是颅脑损伤高发人群(Styrke et al., 2007)。儿童好动,防护意识不足,也是高风险群体。下面通过三个主要因素来分析风险:
- 年龄:老年人骨质变脆,一旦摔倒比年轻人更容易发生颅脑损伤。
- 既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血管功能弱,损伤后并发症更多(see Maas et al., The Lancet Neurology, 2017)。
- 生活习惯:酒精滥用、缺乏安全措施(不戴头盔、不系安全带)明显增加意外发生几率。
🚦 有家族性癫痫史的个体,遇到头部外伤后中枢系统更容易受到影响。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约6900万人发生颅脑损伤(GBD 2016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ollaborators, Lancet Neurol, 2019),这个数字提醒我们并非小概率事件。
05 发生颅脑损伤时,该如何急救?
- 保持通气道畅通:轻轻将伤者头部歪向一侧,有助于呕吐物流出,避免误吸。
- 不要随意移动伤者,尤其怀疑有颈椎损伤时,先评估再搬动。
- 止血压伤:如有出血可用干净布轻轻压迫止血,但不要压头骨凹陷处。
- 随时观察意识、呼吸,发现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 呼叫急救车时,简明描述“头部受伤、是否昏迷”,帮助医务人员提前准备。
症状表现 | 推荐行动 |
---|---|
短暂头晕、呕吐1-2次 | 安静休息,密切观察4小时 |
持续头痛、嗜睡、反复呕吐 |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
06 颅脑损伤后的恢复和治疗重点
- 住院观察:轻度患者通常留院24小时,监测意识、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
- 对症治疗:根据受伤严重程度选择止痛、控制颅内压等药物。
- 脑部影像检查:CT检查可以及时排查脑出血、脑挫裂伤等(Andriessen et al., Journal of Neurology, 2010)。
- 康复训练:重症患者常需专业的物理治疗、言语训练,促神经功能恢复。
- 心理支持:注意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可请心理医生介入。
🧘♂️ 不要轻视短暂意识模糊和反复情绪波动,这类症状有时会被低估。
说到康复,恢复期有时需要一些耐心——3岁的女童颅脑损伤后,经过2个月家庭和医院康复,走路和说话功能逐渐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康复过程个体差异大,但用心配合大多能有所恢复。
07 如何预防颅脑损伤:生活中的实用建议
- 🥬 日常饮食均衡:富含蛋白质的新鲜肉类、豆制品有助修复受损组织,建议每天摄入充足蛋白。
- 🥚 鸡蛋富含卵磷脂:有助维持神经系统活力,适量食用蛋类益处明显。
- 🍊 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C和E:促进神经细胞健康恢复。如果喜欢柑橘、猕猴桃,平时可根据个人体质适当多吃。
- 安装防护措施:为儿童、老人家中铺设防滑垫,外出运动使用头盔,开车系安全带。
- 规律锻炼:加强平衡力、协调性训练(如太极、健步走),有助预防跌倒。
- 出现头部外伤,及时就医:不论是轻微碰撞还是较重暴力,观察中若有不适,建议前往专科医疗机构评估。
👨⚕️ 不同年龄段预防重点可不同。老人重点在于居家安全防护,青少年则建议运动时规范佩戴头盔。
参考文献
- Styrke, J., et al. (2007). Incidence of traumatic head injury in a defined population. *Journal of Neurotrauma*, 24(4), 709-716.
- GBD 2016 Traumatic Brain Injury Collaborators. (2019).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 of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spinal cord injury, 1990-2016. *Lancet Neurology*, 18(1), 56-87.
- Maas, A. I. R., Menon, D. K., et al. (2017).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tegrated approaches to improve prevention, clinical care, and research. *The Lancet Neurology*, 16(12), 987-1048.
- Andriessen, T. M. J. C., Horn, J., Franschman, G., et al. (2010). Epidemiology, severity classification, and outcome of moderate and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Journal of Neurology*, 257(12), 2051-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