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突破心脏的界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详解

  • 76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突破心脏的界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详解封面图

突破心脏的界限:揭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早上起来,王阿姨像往常一样去晨练,刚走几步却觉得胸口有点闷,但歇一歇又缓过来了。她没太在意,只当是年纪大了体力不如从前。类似的情形其实在身边并不少见。有时候,我们对心脏的小警告选择忽略,直到有一天不得不面对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心脏血管堵了怎么办?这里,我们聊聊大家听说过但不一定真懂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01 认识PCI:心脏血管的“通路大师”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简称PCI,说白了主要就是通过皮肤和血管,把一根细长的导管送到心脏需要疏通的“高速公路”(冠状动脉)里。医生利用这个通道把狭窄或堵塞的血管撑开,让心脏的供血重新变得畅通。整个手术过程一般只需要开一个很小的口,一根导管便能完成大部分操作,和传统的开胸手术相比,创伤要小得多。

技术类别 核心操作 适用场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 导管内球囊扩张、植入支架 急性堵塞、严重狭窄
小贴士:PCI不是开刀,而是一种微创治疗。大多数患者手术当天就能下床活动了。

02 核心原理与技术:怎么帮心脏“除杂”畅通?

PCI的原理其实挺直观。最开始,医生会从手腕或大腿根部的动脉穿刺,将导管顺着血管送到心脏。到达堵塞的位置后,先用一根细导丝通过斑块狭窄、再送入球囊,将堵塞部位“撑开”。如果血管容易弹回或堵塞很严重,还会植入一个叫“支架”的小金属网,就像在血管里打个撑子,让通路保持持久畅通。全程基本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进行,医生能实时看到导管位置、血流速度。

提醒:不是所有堵塞都适合支架,具体情况要听专科医生意见。

03 谁需要PCI?这些情况别大意

  • (1)急性心肌梗死🍂。比如张先生,50岁,经常觉得胸闷,这天突然胸痛难忍还冒冷汗,家人及时送医,医生诊断为急性心梗,这时PCI能最大程度挽救心脏细胞。
  • (2)严重心绞痛。刘女士64岁,活动时胸口总是压抑,休息会缓解,但反复发作。排查后发现主要心脏血管已狭窄超过75%,治疗方案就包含了PCI。
  • (3)常规药物无效的慢性冠心病。有些患者虽然用药很配合,但症状进展依然快,一查狭窄已到危险线,这时候PCI可能就是转折点。
说明:单纯体检查出轻微狭窄一般不需要立刻PCI,具体判断还是要结合症状和影像资料。

04 术前准备:每一步都不能马虎

  1. 详细影像学检查。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心脏彩超、心电图等,医生能判断血管堵在哪、堵得多严重,是不是有多个分支受累。这些数据是决定手术方案的基础。
  2. 血液检查。要排查有无糖尿病、高血脂、贫血、肾功能异常等并发问题。有这些基础疾病需要提前控制好,才能减少手术风险。
  3. 短期生活方式调整。比如提前暂停部分药物、合理安排饮食,保证充足休息,有需要的话配合戒烟、限酒。
建议:如果计划做PCI,最好把近期所有化验和影像资料都带去医院,避免漏项反复跑。

05 手术全流程:从导管植入到血管“复苏”

  • 术前。患者一般会局麻后安静平躺,穿刺点多选手腕。医生用超细导管定位好通路。
  • 实际操作。导丝先经过堵塞点,引入球囊撑开血管。有需要再送入支架,确保血液顺畅流通。全程影像追踪,精准到每一次推进。
  • 术后短暂观察。返回病房,一般4-6小时观察,无明显问题次日就能下地活动。
常见耗时 所需麻醉 住院天数
0.5-2小时 仅局部麻醉 3-5天为主
提示:整个过程中患者一般意识清醒,可以和医生简单互动。

06 术后恢复:哪些细节不能疏忽?

手术完毕,首先是注意穿刺点护理,防止出血和感染。大部分患者2-3天就能恢复日常生活,但短期内要避免剧烈运动。服药是另一大关键,包括抗血小板药物、调脂药等,这些药能防止血管再次堵塞。如果术后出现持续胸痛、手部肿胀或异常出血,要尽快告知医生。

小建议:术后定期随访很重要,一般手术后一周内、一个月、三个月都要复查,能及时发现小问题,减少大麻烦。

07 饮食和生活习惯,怎样为心血管健康加分?🌱

食物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燕麦 帮助降胆固醇 早晨加到牛奶里,简单又健康
核桃 含健康脂肪,保护血管 每天一小把就够
深色蔬菜 富含抗氧化物,抗动脉硬化 每餐搭配一份效果更佳
健康提示:规律锻炼(像快步走、轻度慢跑)有助于心血管长期保养。如果术后有不适,运动计划最好先跟医生沟通;有关家族史、不明原因胸闷,建议早做心脏相关检查,不要拖延。

Q&A📍 常见疑问

  • Q: PCI会很痛吗?
    A: 一般只有局部麻醉的刺痛感,绝大多数患者都能承受。
  • Q: 支架会不会“用坏”或者脱落?
    A: 现代支架结构很稳固,极少出现松动或者移位。长期依赖、规范服药更关键。
  • Q: 做完支架就“万事大吉”了吗?
    A: 没有。支架能解决眼下关键问题,但生活方式调整、规范随访和服药决定了长期效果。

参考文献

  • Levine, G. N., Bates, E. R., Blankenship, J. C., et al. (2015). 2015 ACC/AHA/SCAI Focused Update on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J Am Coll Cardiol, 67(10), e123-e210. https://doi.org/10.1016/j.jacc.2015.10.005
  • Windecker, S., Kolh, P., Alfonso, F., et al. (2014). 2014 ESC/EACTS Guidelines on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Eur Heart J, 35(37), 2541–2619.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u278
  • Bangalore, S., Toklu, B., & Feit, F. (2014). Outcomes with Drug-Eluting and Bare-Metal Stent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 Meta-analysis. J Am Coll Cardiol, 64(23), 2449-2456. https://doi.org/10.1016/j.jacc.2014.09.053
说明:上面参考资料可在PubMed或Google Scholar中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