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与眼睛的隐形敌人斗争,预防从这里开始
01 「你看屏幕久了有没有觉得干涩?」——干眼症的真相
很多人下班到家,一摘下眼镜,才发觉双眼有点酸胀,甚至眼角有短暂的刺痛。一些人以为是没休息好,没太当回事,但其实这可能是干眼症最初的苗头。
干眼症说白了,就是眼睛因为泪液不足或质量不好而“润滑”不够,让眼表变得不舒服。医学上称为“泪膜不稳定”,它的表现不是一上来就很严重,更多是那种偶尔的、轻微的不适。
像王阿姨(52岁),一段时间总感觉眼睛“有点涩”,尤其下班路上手机刷新闻时更明显。她没太把这当成病,但后来眼睛变得非常怕光、看东西模糊,这时才发现问题已经不只是“小毛病”了。这告诉我们,早期干眼往往被忽视,等明显不适时已影响了日常生活。
信号 | 具体表现 |
---|---|
偶尔干涩 | 长时间用眼后,暂时感觉眼皮紧或有微弱不适 |
暂时的刺痛 | 空气干燥或风大时,眼睛有点扎的感觉 |
短暂模糊 | 滴完眼药水或频繁眨眼后视线变清楚 |
其实,干眼症的特点之一就是初期变化不大,很容易和“用眼疲劳”混淆。不过,如果这些不适常常出现,就要引起注意。
02 眼睛其实很娇气——养成好习惯能帮大忙
现实中,很多人只有在眼睛“罢工”时才想起要关心它。但眼睛和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样,需要日常呵护。
有位从事软件开发的赵先生(36岁),长时间对着电脑,眼睛每天下午都发干。他没有持续关注,直到有一天,眼珠红肿、泪水反而更容易流出,这才意识到护眼的重要性。
- 每30-40分钟休息眼睛,眺望远方10秒
- 将屏幕亮度调至柔和,避免反光
- 保持阅读距离:屏幕距离眼睛40-60厘米
- 空调房使用加湿器,减少空气干燥
- 避免长时间佩戴美瞳
这些习惯说起来简单,落到实处却不容易。尤其对于上班族来说,找到合适的工作、用眼节奏,比一味查找“眼药水哪款好”更有效。
03 看不见的危险——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你的眼睛?
很多干眼症患者疑惑:“我不是老盯着屏幕,也会得这病?”其实环境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干燥季节或空气污染天,泪液更容易蒸发,眼表细胞更脆弱。比如北方冬天,尤其室内供暖、外面空气又干又冷,干眼症状明显增加。《The Ocular Surface》期刊曾分析,干燥环境可将干眼发生率提高至少30%(Pflugfelder S.C. et al., 2017)。
另外,雾霾和空气中的微细颗粒也会损伤眼表。长期处于空气质量较差的环境中,泪膜结构容易被破坏。
环境隐患 | 具体例子 | 影响机制 |
---|---|---|
空气干燥 | 冬季供暖、南方用空调 | 泪液蒸发过快,泪膜变薄 |
环境污染 | 雾霾、PM2.5超标 | 异物刺激眼球,引发轻度炎症 |
风沙天气 | 户外风大、沙尘暴 | 风吹易带走泪液,加重干燥 |
这说明,哪怕用眼习惯良好,长期处于特殊环境同样会增加干眼风险。所以不是“宅在室内就很安全”,应当关注你每天呼吸和生活的气候。
04 吃对食物,别让营养拖后腿——饮食调节的实用建议
饮食上的“小调整”,其实对眼睛也有不小帮助。很多人吃饭随意,但营养结构不平衡会影响泪液和眼表细胞的健康,尤其缺乏特定营养素,干眼风险会增加。
食物 | 营养成分 | 功效 | 食用建议 |
---|---|---|---|
深海鱼(如三文鱼) | Omega-3脂肪酸 | 促进泪腺功能 | 建议每周2-3次,100g/次 |
胡萝卜、菠菜 | 维生素A | 维护角膜和结膜健康 | 每餐可适量搭配新鲜蔬菜 |
坚果(如核桃、杏仁) | VE、健康脂肪酸 | 抗氧化,保护细胞 | 每天1小把(约20克)即可 |
水分充足的新鲜水果 | 维生素C | 参与修复与代谢 | 建议每日食用2种类型的水果 |
简单来讲,深色蔬菜和优质蛋白都有益于泪液分泌。别过分依赖保健品,有条件就让新鲜天然食物成为主角。
05 不怕麻烦,定期检查——预防意识先行
很多人直到症状明显才去医院,其实,干眼症并不是“一夜恶化”,而是慢慢加重。定期检查可以让问题苗头被尽早识别,治疗起来也更轻松。
- 18-40岁:2-3年做一次基础眼健康检查,包括泪液分泌、角膜评估
- 40岁以上:每1-2年检查一次,关注泪膜完整度和干眼筛查
- 佩戴隐形眼镜人群、长期用电脑者:一年至少一次全面眼科检查
- 出现异物感、持续眼痒或明显畏光等症状时,尽早就医
其实,很多眼科门诊现在都有非接触式检查,过程比较快,也很方便。就和定期查血压、做体检一样,把眼科检查列入健康清单,是保护视力的一个“主心骨”。
06 发现问题不用慌——干眼症的应对策略
说起来,干眼症并不可怕,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大多可以减轻症状、恢复日常舒适。如果症状较重,比如持续模糊、畏光或者分泌物多,眼药水也无效,就要系统治疗。
目前的干眼症治疗,以促进泪液分泌和改善眼表环境为主。比如人工泪液(模拟泪液的功能)、玻尿酸眼药水可以短期缓解,有些患者则需要更复杂的药物或者小手术来辅助治疗。
措施 | 作用机制 | 适用对象 |
---|---|---|
人工泪液 | 补充泪膜、润滑眼表 | 绝大多数早中期患者 |
温热敷 | 促进泪腺分泌、减轻堵塞 | 油脂型泪液分泌异常者 |
药物/免疫调节剂 | 减少炎症、改善泪腺 | 症状较重患者 |
手术类干预 | 阻止泪液排出、保留泪液 | 极少数严重顽固患者 |
多数人只需补水并调整生活习惯即可。严重者遵医嘱治疗,通常不会长期影响视力。干眼症不是“绝症”,大部分患者通过多管齐下的方法,无需用药也能改善。所以发现问题时不用慌,按步骤来,毕竟眼睛“会告诉你”该怎么调整。
参考文献
- Pflugfelder, S. C., Stern, M. E., & De Paiva, C. S. (2017). Dry Eye and Inflammation: The Ocular Surface as a Model System for Translational Research. The Ocular Surface, 15(2), 187-195. https://doi.org/10.1016/j.jtos.2017.02.001
- Stapleton, F., Alves, M., Bunya, V. Y., Jalbert, I., Lekhanont, K., Malet, F., ... & Jones, L. (2017). TFOS DEWS II Epidemiology Report. The Ocular Surface, 15(3), 334-365. https://doi.org/10.1016/j.jtos.2017.05.003
- Craig, J. P., Nichols, K. K., Akpek, E. K., Caffery, B., Dua, H. S., Joo, C. K., ... & Stapleton, F. (2017). TFOS DEWS II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Report. The Ocular Surface, 15(3), 276-283. https://doi.org/10.1016/j.jtos.2017.05.008
注:参考文献均可在PubMed或Google Scholar查阅,格式采用A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