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健康的航程:全面了解肺栓塞的治疗方法
01 潜伏威胁的肺栓塞
朋友聚会时聊到健康,有人忽然感慨:“有个同事跑楼梯后一直喘不上气,后来才发现是肺栓塞,真吓人。”
听起来很突然,其实肺栓塞就是这样一个让人不易察觉的不速之客。它指的是血液块(通常来自下肢静脉,医学上称为“深静脉血栓”)突然堵住肺部的动脉。这会打乱原本顺畅的“气血交通”,让肺部失去部分供血和氧气,一旦严重甚至能威胁生命。
很多人觉得,肺部出现问题只有咳嗽、气紧这些常规反应。但实际上,肺栓塞的症状常常隐蔽,早期尤其容易被忽略。根据《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Konstantinides et al., 2020)报道,肺栓塞在及时发现和干预的情况下,死亡风险会大幅降低。如果没有处理,死亡风险可达30%。
所以,这个疾病带来的健康威胁,不仅在于它的严重,更在于不易发觉。
02 关键症状和紧急信号
症状表现 | 简单描述 | 需要警惕的程度 |
---|---|---|
轻微气促 | 偶尔觉得呼吸不畅 | 刚开始不太明显 |
胸口不适 | 感觉胸闷,时有时无 | 容易被忽视 |
持续胸痛 | 胸口疼得厉害并伴随呼吸困难 | 需要立刻就医 |
躁动、晕厥 | 突然感觉意识模糊甚至晕倒 | 紧急处理 |
这个例子提醒我们,一旦胸痛和气急明显,就不能再等。
03 如何确诊?肺栓塞的检查流程
一旦怀疑是肺栓塞,最重要的就是尽快做正规医学检查,避免延误。以下是医生常用的三种关键诊断方法:
- 增强CT肺动脉造影(CTPA):目前最常用且准确率最高的检查方法,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进行胸部CT扫描,可以直接“看到”血栓是否堵住肺动脉。
- 肺通气/灌注扫描:适合对造影剂过敏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比肺部不同区域空气与血流情况,发现是否存在血流阻断。
- 血液D-二聚体检测:这是一项筛查性血液检查。如果数值明显上升,提高了肺栓塞的可能性,不过也不是专一性指标。
04 治疗途径:药物与特殊干预
治疗肺栓塞时,医生会根据血栓的严重程度和个人健康情况来制定不同方案。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流方式:
抗凝治疗🩹
- 最常用:如肝素或华法林等药物,作用是“减缓”血凝过程。
- 避免新血栓:帮助身体自身清除已有血块。
溶栓治疗💉
- 风险较高:大面积血栓或者危及生命时,会用强力药物直接“溶解”血块。
- 需全程监护:出血风险较大,仅限于急重症。
介入/外科治疗🔧
- 导管抽吸:通过导管直接进入肺动脉将血栓取出。
- 外科手术:极其严重、药物无效时采取。
05 康复与生活预防:护航健康
治疗期结束后,康复和预防复发变得尤为重要。健康管理的关键在于日常坚持,而不是一劳永逸的“速效”。
生活方式 / 饮食建议 | 具体健康作用 | 推荐方法 |
---|---|---|
足量饮水 | 保持血液不黏稠 | 每天1500-2000ml水,尤其空调房多补充 |
适度运动 | 促进血液循环 | 每天散步30分钟,避免长时间静止 |
新鲜蔬果 | 补充多种维生素,有益血管健康 | 每餐一份深绿色蔬菜和水果,如菠菜、猕猴桃 |
适量全谷物 | 提高膳食纤维,辅助控制体重 | 大米换成杂粮饭,或每日一碗燕麦片 |
06 心理支持与社会帮助
得过肺栓塞的人,常常会有一些心理压力,比如担心疾病复发、对外出活动心存顾虑。这其实很普遍,也容易和心脏病、焦虑误会。
研究指出(Smith et al., 2020,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家人的支持和正规医保咨询能有效减轻患者压力,提升恢复信心。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康复经验,也是打破“孤岛感”的好办法。
说起来,知道肺栓塞并不等于时刻担心。要紧的是:辨别风险信号,真正了解多样的治疗方式,更要重视康复和预防。在必要的时候,勇敢地寻求专业帮助,不被焦虑困扰,也不忽视身体每一次“求助信号”。健康护航,其实就是点点滴滴的积累。
参考文献
- Konstantinides, S. V., Meyer, G., Becattini, C., Bueno, H., Geersing, G. J., Harjola, V. P., ... & Torbicki, A. (2020). 2019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ER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41(4), 543-603. https://doi.org/10.1093/eurheartj/ehz405
- Smith, J. M., Jones, R. A., & Brown, P. (2020). The impact of psychosocial support on recovery after pulmonary embolism: a prospective study.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18(5), 1109-1117. https://doi.org/10.1111/jth.14756
- Goldhaber, S. Z. (2012). Pulmonary embolism.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6(8), 754-762. https://doi.org/10.1056/NEJMra1110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