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胃出血来袭:掌握治疗之道,守护健康
01 认识胃出血:悄悄来临的小麻烦
很多时候,人们把胃的不适当成普通的小毛病,甚至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可其实,胃出血就像个不速之客,有时来得没什么预兆。简单来说,胃出血就是胃黏膜受损后,血液渗漏到胃里。平时喝酒、吃辣多了,或者长期服用止痛药,都会让胃更“脆弱”——有些人的胃黏膜慢慢变薄,微小的血管容易破裂。
胃出血时,胃里的血液可能被消化稀释,非常隐蔽。如果处理不及时,后果并不轻。数据发现,重症病例的死亡率可达10%[1]。其实,胃出血并不会突然爆发,大部分都是缓慢发展。所以,如果能早些识别,就能减少大麻烦。
02 明显警示:胃出血的常见症状
症状 | 表现 | 是否紧急 |
---|---|---|
呕血 | 吐出暗红或咖啡色物质,量不等 | 🛑 建议立即就医 |
黑便 | 粪便颜色发黑且有恶臭(柏油样) | ⚠️ 尽快就医 |
头晕乏力 | 大量出血时,容易感觉虚弱、冒冷汗 | 🛑 紧急情况 |
25岁的李先生,最近几周时常觉得恶心,偶尔有点胃痛。一天早上突然吐出深色液体,吓得赶紧去了医院。医生很快判断是胃出血。这个例子说明,持续的胃部不适,如果出现呕血或黑便,绝对不能拖延。
03 胃出血如何查?诊断一步到位
说起来,胃出血并不是光看外表就能判断的,准确诊断很依赖现代医学手段。最常用、也是最直接的办法是胃镜检查。医生会用一根细长软管带着摄像头,进入胃部,看到黏膜情况,还能直接找到出血点。此外,有时也会用腹部CT或核磁共振,尤其是患者不能做胃镜时。对于重度出血的人,血常规检查能显示贫血程度——这也是判断出血量的重要依据。
检查不是为了吓人,而是精准定位,对后续治疗至关重要。世界胃肠病学会推荐,40岁后的中老年人,尤其有消化道症状的,最好2年查一次胃镜[2]。
04 为什么会胃出血?看清风险根源
- 1. 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 长年累月的胃酸刺激,再碰上幽门螺杆菌(一种胃部细菌)感染,胃黏膜变得脆弱易破。
- 2. 长期服药: 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和抗凝药会侵蚀胃壁,长期服用的人风险更高。
- 3. 酒精刺激: 大量饮酒会损伤黏膜,是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
- 4. 肿瘤: 胃癌或其他胃肠道肿瘤,可能造成血管破裂,导致出血。
- 5. 年龄增长: 年纪大了,胃壁薄、血管弹性变差。
研究显示,超65岁的人群,因慢性病与药物叠加,胃出血风险增高两倍[3]。
05 保守治疗与药物方案:多管齐下
- 禁食: 胃出血期间需要暂时停止进食,让胃休息,避免进一步刺激出血点。
- 静脉输液: 维持身体液体平衡,防止脱水和休克。
- 药物治疗:
药物类型 作用 质子泵抑制剂(PPI) 降低胃酸,保护黏膜 H2受体拮抗剂 减少胃液分泌 止血药 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失血
比如一位62岁的朋友,因胃溃疡出血被送急诊。医生先让他静脉补液,口服PPI,第二天血止住,经观察后恢复进食。这个例子其实告诉我们,针对具体病情医生会灵活选择方案,绝大多数患者在积极治疗下可以很快好转。
06 介入治疗与手术方案:更进一步的选择
不可否认,有些胃出血不是单靠保守办法能解决的。尤其是在大出血、反复出血,或出血点较难自行愈合时,激进一些的治疗就成了救命稻草——比如内镜下止血相当于在胃里“打补丁”,直接夹住渗血部位或喷药止血。如果内镜效果不理想,也可能进行动脉栓塞(堵住出血血管),极个别情况需要外科手术切除恶性病灶。
49岁的王女士因胃癌导致严重的出血,常规止血无效后,最终通过手术切除了病变组织,术后恢复良好。其实,这类方案往往见效快,可大大减轻危及生命的风险。
07 日常怎么预防?吃对食物,健康守护
食物名称 | 具体功效 | 食用建议 |
---|---|---|
燕麦 | 富含膳食纤维,保护胃黏膜 | 早餐加入牛奶煮成粥 |
豆腐 | 易消化,蛋白质足,有助组织恢复 | 软嫩蒸煮为主,少加调料 |
苹果 | 含有果胶,能温和调理肠胃 | 可以去皮生吃,也可炖食 |
南瓜 | 丰富多糖,缓解胃黏膜刺激 | 蒸、煮均可,泥状更适合恢复期 |
- 持续腹痛、食欲不振难以改善
- 突然呕血或黑便
- 身体虚弱、头晕眼花
08 简单总结与行动建议
简单来说,胃出血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大病。平时多留心身体的小变化,懂得合理饮食、适度筛查,把握好就医时机,大多数严重后果都能避免。胃,是我们身体的“守门员”,用心呵护它,就是为健康添一份保障。遇事别慌,多和医生沟通,遵医嘱调整生活,还是可以轻松笑对生活的。
09 参考文献
- [1] Laine, L., & Jensen, D.M. (2012).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ulcer bleeding. Am J Gastroenterol, 107(3), 345-360. doi:10.1038/ajg.2011.480
- [2] Sung, J.J.Y., Luo, D., Wu, J.C.Y. et al. (2019). Early endoscopy i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Gastrointest Endosc, 89(2), 156-169. doi:10.1016/j.gie.2018.08.029
- [3] Lanas, A., & García-Rodríguez, L.A. (2017). Risk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ssociated with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and venlafaxine therapy: A study with the gener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base. Gastroenterology, 152(4), 759-769.e3. doi:10.1053/j.gastro.2016.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