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突破黑暗:揭开胰腺腺泡细胞癌的治疗新篇章

  • 18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突破黑暗:揭开胰腺腺泡细胞癌的治疗新篇章封面图

突破黑暗:揭开胰腺腺泡细胞癌的治疗新篇章

01 胰腺腺泡细胞癌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胰腺腺泡细胞癌”这个词并不常见,但它确确实实是一种需要我们关注的疾病。大家平时说起胰腺,多想到胰岛素和糖尿病,其实胰腺的功能要复杂得多。简单来说,胰腺像是一家身体里的“化工厂”,既负责分泌帮助消化的酶,也分泌调节血糖的激素。

胰腺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 ACC)是一类起源于“腺泡细胞”(分泌消化酶细胞)的恶性肿瘤。它与常见的胰腺导管癌有很大不同,约占全部胰腺恶性肿瘤的1-2%[1]。ACC的癌细胞分化程度往往较高,扩散速度慢于常见胰腺癌,但同样具有一定侵袭性。

病理上,ACC癌细胞排列成巢状,生长较为迅速。和其他肿瘤相比,部分患者会出现“异位酶综合征”,表现为血液中的消化酶升高。不过,具体致病机制目前医学上还在积极研究之中。
Tips 💡
ACC不同于大多数胰腺癌,它来源于制造消化酶的腺泡细胞,症状和治疗方式也与常见类型有差异。

02 早期信号和明显症状该怎么看?

胰腺腺泡细胞癌早期其实挺“安静”,容易被忽视。

早期信号:
  • 轻度腹胀
  • 偶尔恶心
  • 隐约消化不良
  • 食欲波动
早期表现可持续数周,有时只是在饭后稍感不舒服,容易当作普通胃肠小状况。

明显警示信号:
  • 腹部持续性隐痛
  • 进行性乏力和体重下降 🏋️‍♂️
  • 反复呕吐、黄疸(皮肤或眼白发黄)
  • 大便颜色苍白、油腻
症状阶段 表现
早期 轻度腹胀、偶尔恶心、消化不良
明显期 持续腹痛、体重减轻、黄疸
有位53岁的男性朋友,开始只觉得饭后容易撑,几个月后才因腹痛去医院,最终被诊断为胰腺腺泡细胞癌。这说明,轻微的不适如果持续,别当成小毛病拖延诊治。

03 为什么会得胰腺腺泡细胞癌?

这类癌症的具体病因并不完全明确,但已发现多种风险因素:
  • 遗传易感性:家族中如果有胰腺、乳腺等肿瘤患者,个人风险会相对提高。研究发现,BRCA2等基因的突变与发病有关[2]
  • 年龄因素:以中老年人为主,50岁以后风险上升。
  • 慢性胰腺炎:长期炎症可能诱发细胞变异,增加癌变可能。
  • 吸烟与长期饮酒:有研究提示,吸烟会促使胰腺细胞受损,促使异常细胞发展。
  • 环境暴露:部分化学品、厨房油烟等职业性暴露,增加细胞异常的概率。
需要说明,胰腺腺泡细胞癌目前没有哪一种“必然”因素,多数是多因素长期协同作用的结果。所以看到这些风险不必过度紧张,而是要科学对待。

04 目前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现代医学对胰腺腺泡细胞癌采取综合治疗,具体选哪种方案,要看肿瘤的位置、大小、发展程度、身体状况等因素。

主要治疗方式对比:
治疗方式 适用情况 优劣简述
手术切除 早期/局限肿瘤 根治机会较高,但需评估全身情况
放疗 术后/肿瘤局部复发 可缩小病灶,不适用于全身转移
化疗 晚期/无法手术 延缓病情进展,副作用需管控
其实,从目前情况来看,手术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不能立即手术的患者,可通过新辅助化疗缩小肿瘤后再考虑手术。放疗和化疗多用于辅助治疗,或控制晚期进展。
选择治疗方式时,最好咨询多学科团队:外科、肿瘤科、消化科等一同评估,制订个体化方案。

05 靶向与免疫治疗的新希望

治疗领域的新突破,主要体现在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
  • 靶向治疗:这一方法主要针对癌细胞的特定分子结构。例如,有部分患者可以接受PARP抑制剂(如奥拉帕利),对携带特定基因缺陷(比如BRCA突变)的胰腺腺泡细胞癌有效[3]。不过,并非所有病人都适合,需基因检测明确靶点。
  • 免疫治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比如PD-1抑制剂)已在部分实体瘤中展现效果。近期研究发现,胰腺腺泡细胞癌可能对免疫治疗更为敏感,尤其是肿瘤具有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时可以尝试。
但目前这类新型疗法仍在不断研究中,并非所有患者都能立即受益。
治疗前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有条件的话可以申请加入相关临床试验,获取最新治疗机会。

06 多学科团队:化学工厂协作修复

胰腺腺泡细胞癌治疗不仅是一次“拆建”工程,更像是多个团队联手的精细协作。
  • 外科医生:负责肿瘤切除。
  • 肿瘤内科:规范完成化疗、靶向或免疫用药。
  • 康复专科:指导营养补充、体力恢复。
有位62岁的女性经历手术及辅助化疗后,在康复团队帮助下逐步恢复了生活质量。从中可以看出,多科联手比单一科室更能提升治疗成功率和生活质量。
术后康复同等重要:合理饮食、体力锻炼、心理支持都不可少。

07 未来方向与防治建议

说起来,医学的进步也像不断亮堂的隧道。科学家们正集中力量攻关ACC的分子机制和新型疗法。例如,人工智能辅助筛查、个体化治疗(精准用药)和微环境研究,都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带来突破[4]

日常生活该怎么做?
🫛 高纤蔬菜: 有助于肠道健康,建议餐餐多搭配。
🐟 深海鱼类: 富含优质蛋白和Omega-3,适合用来补充营养。
🍇 新鲜水果: 含有丰富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可每天轮换摄入不同种类。
  • 保持适度锻炼,有助消化和免疫调节。
  • 定期健康体检,尤其是有家族肿瘤史。
如遇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就医:
  • 持续腹部不明疼痛超过2周
  • 体重明显下降或反复黄疸
及早发现就医常常能改变病程,遇到身体小变化可以先做一次消化科的基础筛查。

参考文献

  • [1] Holen, K. D., Klimstra, D. S., Hummer, A., Gonen, M., Conlon, K. C., Brennan, M. F., & Kelsen, D. P. (2002).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from an institutional series of acinar cell carcinoma of the pancreas and related tumors.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24), 4673-4678.
  • [2] Klein, A. P. (2012). Genetic susceptibility to pancreatic cancer. Molecular Carcinogenesis, 51(1), 14–24.
  • [3] O’Reilly, E. M., Lowery, M. A., Yu, K. H., et al. (2019). Randomized Phase II Study of Gemcitabine and Cisplatin With or Without Veliparib in Patients With Pancreas Cancer and a Germline BRCA/PALB2 Mutatio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38(13), 1378–1388.
  • [4] Colbert, L. E., & Hall, W. A. (2022). Emerging Concepts in Precision Oncology for Pancreatic Cancer, JCO Oncology Practice, 18(4): 23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