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拯救生命的关键治疗方法
01 认识肺栓塞:隐形杀手的真实面貌
不过,肺栓塞其实就是这样一种悄悄到来的“隐形问题”。当血液里的血块(血栓)突然堵住了肺动脉,短时间内可能没特别明显的反应,但如果入口较大、堵得久,危险性极高。
研究数据显示,未经及时治疗的肺栓塞致死率高达30%(Konstantinides et al., 2020),而早期规范治疗后降至2-8%。这告诉我们,这种疾病很容易被忽视,但只要快速识别、及时救治,结果大不同。
小贴士:
肺栓塞的早期反应多为轻微不适,出现持续性的胸痛或呼吸困难就需要当心了。
02 典型信号:肺栓塞的警报拉响
- 1. 持续胸痛:不像偶发的闷胀,这种疼痛常常伴随呼吸加剧,位置固定。
- 2. 呼吸急促:即使坐着或轻走,也会觉得气不够用。
- 3. 咳嗽并带血痰:偶见痰中带血丝,特别需要关注。
- 4. 晕厥、心跳异常:有位53岁女性,工作时突然晕倒,送医检查才发现是急性肺栓塞。
03 这些因素让你更容易“中招”
简单来讲,为什么会得肺栓塞?主要还是血液里跑出来的血栓(常见于深静脉血栓)随着血流到了肺里,把肺动脉堵住了。
有哪些人更容易发生?下面表格简单说明:
因素 | 具体说明 |
---|---|
长期卧床 & 术后恢复 | 年迈或因疾病需长期卧床,手术后一段时间不活动,血流减慢,血栓更易形成。 |
肿瘤患者 | 恶性肿瘤容易影响血液系统,使血液更浓稠。 |
孕期及产褥期 | 女性孕后期和产后,体内激素变化使得血液容易黏稠。 |
遗传性高凝状态 | 如抗凝蛋白缺陷等。 |
吸烟与肥胖 | 长期吸烟、体重超重者,血管损伤和内皮功能弱,更易形成血栓。 |
高龄人群 | 超过65岁,血管弹性下降、活动减少。 |
数据参考:Peterson et al., "Risk factor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Circulation, 2012。
这些危险随生活习惯、年龄增长逐步积累,有一项或多项因素在身别大意。
04 如何确诊:筛查与影像检查的全流程
一旦医生高度怀疑肺栓塞,最关键的就是迅速确诊。目前常用的流程如下表:
检查方法 | 特点与用途 |
---|---|
D-二聚体检测 | 血液指标,短时间升高,不过其他病症也可能升高,只能作初筛。 |
心电图和心脏超声 | 辅助判断是否合并右心功能障碍,但不能直接诊断。 |
CT肺动脉造影(CTPA) | 目前最直接的方法,能准确显示血栓的位置和大小。 |
通气/灌注扫描(V/Q scan) | 某些对造影剂过敏或不能做CT检查的患者可用此替代。 |
有一位38岁男性患者,术后几天出现呼吸困难,经CTPA证实为肺栓塞。由此可知,医生选择的检查手段会结合个人具体情况,不必自己纠结选择。
参考文献:Stein et al.,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NEJM, 2006。
05 抗凝药物:血液的“修复者”
简单来说,抗凝药物就像在血液里加了一层“安全缓冲”,阻止血栓进一步变大或再发生。
肝素类药物和口服华法林是医院常用方案,部分情况下可以选择新型口服抗凝(如利伐沙班)。
用药期间,医生会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必要时调整剂量。多数患者治疗3-6个月,根据是否存在慢性危险还需判断维护时间。
参考文献:
- Konstantinides, S.V. et al. (2020). 2019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Eur Heart J.
06 溶栓治疗与手术干预:逆转危局的关键一招
如果患者生命体征不稳、低血压,单用抗凝已经“拦不住”病情时,溶栓治疗可谓抢救命的关键手段。溶栓药物(例如阿替普酶)可以迅速溶解堵塞血管的血栓,恢复肺部血流。
但溶栓风险较大,容易出血,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极少数重症、对溶栓禁忌或效果差的患者,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将血栓取出。这两种方法都只有在特殊危重、医生评估下使用。
参考文献:Kearon C, Akl EA. (2016).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Ann Intern Med.
07 预防与康复:健康走回生活的每一步
- 深色蔬菜:富含维生素K,对血管健康有积极作用。建议日常多用绿叶菜作配菜。
- 鱼类(如三文鱼、鲈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心血管舒畅。一周吃2-3次即可。
- 新鲜水果:如猕猴桃、蓝莓等有抗氧化作用,帮助身体抵抗血管损伤。正餐或加餐均可
- 长时间坐车、卧床时,适当活动四肢,醒来做踝泵运动、腿部轻抖。
- 计划手术或孕产期女性,术前术后遵医嘱适度活动,有高危史如实告知医生。
康复期如何安全运动?
轻松散步、拉伸、呼吸操可逐步恢复体力。切忌剧烈运动,如果有呼吸急促或胸闷,无需自己硬撑,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08 简单小结与实用建议
其实,重视预防和慢慢养成好习惯,日常多关心自己和家人的异常表现,是最有效的“保护伞”。
嘴上说预防不如身体力行,偶尔活动活动四肢、认真吃蔬菜、遇异常及时就医,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反而能让我们远离大麻烦。遇到胸口持续不适,别自行扛着不理——生命没有彩排,健康就是多一份细心。
参考文献
- Konstantinides, S.V. et al. (2020). 2019 ESC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Eur Heart J.
- Stein, P.D., Fowler, S.E., Goodman, L.R., et al. (2006).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for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54(22), 2317–2327.
- Peterson, J.C., Spencer, F.A., et al. (2012). Risk factors for venous thromboembolism. Circulation, 125(13), 2596-605.
- Kearon, C., & Akl, E. A. (2016).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165(3), ITC17-ITC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