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抽动障碍:症状识别与多样化治疗方法全解析

  • 19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抽动障碍:症状识别与多样化治疗方法全解析封面图

抽动障碍:了解症状与多样化治疗法

01. 抽动障碍是什么?

很多家长第一次听说抽动障碍,往往是在孩子突然频繁眨眼、清嗓或者耸肩时。其实,这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属于多发性抽动症中的一种。相比普通的小动作,抽动障碍表现出周期性、无意识的重复性动作和声音,很容易被误会成习惯或者注意力不集中。通常发病年龄集中在5~12岁左右。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但主要跟大脑内的神经递质平衡失调有关。

Tips:抽动障碍包括运动性抽动(如眨眼、做鬼脸)和声音性抽动(如哼声、咳嗽声),有时两个类型会同时发生。

02. 如何发现抽动障碍的症状?

症状类型 常见表现 示例情景
轻微、偶尔 眨眼、皱鼻、清嗓、耸肩,通常持续时间短 7岁男孩有时在写作业时不自觉快速眨眼,但过一阵子又正常
持续、严重 持续性面部、肩颈及四肢抽动,配合重复发声(如突然大叫或连续咳嗽) 10岁女孩每天频繁扭头伴有怪声,即使在安静的教室也无法停止,影响课堂
注意:偶尔的小动作不等于抽动障碍,持续发作且难以自控时才需要考虑是否为疾病。

03. 什么会影响抽动障碍的发生?

  • 遗传因素

    部分研究已证实,家族中有抽动障碍或相关精神疾病病史的儿童,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普通儿童(Robertson, 2015)。

  • 环境因素

    孕期剧烈感染、早产以及分娩困难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增加风险。此外,不规律作息、压力、家庭矛盾等,也有一定诱发作用。

  • 心理状态

    焦虑紧张、学习压力大、父母过度关注抽动表现,往往会加重病情。有时候,本来快好的症状,因为大人反复提醒反而更严重。

小结:抽动障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单一习惯或“小毛病”。

04. 医学治疗选择大揭秘

药物类型 主要作用 适用人群 常见副作用
多巴胺拮抗剂 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减少抽动频率 中重度或影响学习、生活的儿童和青少年 疲劳、体重增加、轻度迟钝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改善注意力与冲动,尤其合并多动症时使用 合并注意力障碍的患者 嗜睡、口干等
其他辅助药物 调节情绪,缓解焦虑或抑郁症状 伴有明显心理症状的患者 依赖药物种类不同而异
医学治疗需要专业医生评估,不能自行停药或随意更换药物。

05. 非药物治疗同样重要

  • 行为疗法
    比如认知行为疗法(CBIT),由专业心理师带领,帮助孩子通过训练识别并调整抽动前的感受和动作。
  • 心理咨询
    针对焦虑、自卑或者家庭关系紧张,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支持都可帮助孩子改善精神状态。
  • 家庭支持
    家长的包容与理解很重要。比如一位8岁孩子因为抽动遭同学嘲笑,经过家长鼓励和老师协作,情况逐渐好转。
这说明,综合措施能有效改善大部分患儿的生活状态。

06. 生活方式和日常管理建议

建议 操作方法 趣味符号
规律作息 保证每天充足睡眠,让孩子劳逸结合 🛌
均衡饮食 多吃水果蔬菜、奶制品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
兴趣转移 鼓励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减少对抽动本身的注意 🎨🎶
分散注意力 做有趣的游戏、运动或手工制品,帮助孩子自然减轻抽动 ⚽🧩
如果日常管理后症状仍明显,或者影响到学习、社交,最好及时前往专科医院咨询专业意见。

07. 总结与行动建议

抽动障碍对孩子成长来说确实是一道小坎,但它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家长和老师给予合理的关注和关怀,是帮助孩子走出困扰的重要力量。医学治疗与非药物疗法结合,以及科学的生活管理,都能有效改善孩子的症状。最重要的是,抽动障碍并不会影响智力,大部分孩子随着年龄增长,症状都能明显缓解。遇到问题别自责,及时求助专业机构,让孩子安心成长,比纠结原因更重要。

文献参考

  • Robertson, M. M. (2015). A personal 35 year perspective on 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drome: Assessment, management and the nature of the disorder. Brain Sciences, 5(2), 235-271. https://doi.org/10.3390/brainsci5020235
  • Leckman, J.F., Bloch, M.H., Scahill, L., & King, R.A. (2006). Tourette syndrome: the self under siege. Journal of Child Neurology, 21(8), 642-649. https://doi.org/10.1177/08830738060210080101
  • Hirschtritt, M.E., Lee, P.C., Pauls, D.L., et al. (2015). Lifetime prevalence, age of risk, and 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comorbid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Tourette syndrome. JAMA Psychiatry, 72(4), 325-333. https://doi.org/10.1001/jamapsychiatry.2014.2650
  • Pringsheim, T., Okun, M.S., Muller-Vahl, K., Jankovic, J., & Martino, D. (2019). Practice guideline recommendations summary: Treatment of tics in people with Tourette syndrome and chronic tic disorders. Neurology, 92(19), 896-906. https://n.neurology.org/content/92/19/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