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老年人肌少症:悄然无声的“肌肉劫匪”揭示与对策

  • 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老年人肌少症:悄然无声的“肌肉劫匪”揭示与对策封面图

老年人肌少症:悄然无声的“肌肉劫匪”

有的时候,家里的长辈会说:“最近提东西没那么有劲了,坐起来也感觉慢了点。”或者,只是下楼买个菜,回来要歇好一会儿。每次和邻居一起遛弯,慢慢地跟不上队了。其实,这些看似平常的“变慢变弱”,也许并不只是“老了”,还可能跟一种被称为肌少症的健康问题有关。

01 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Sarcopenia)听上去距离生活很远,其实就在身边。简单来说,这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健康变化——身体里的肌肉量和肌肉力量逐年减少,导致日常动作变得更吃力。它不像关节炎那样疼痛、也不似心脏病般让人一夜难眠,但却会一点点削弱一个人的自理能力。

有国外研究显示,肌少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明显提高,7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1/3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肌肉减少(Cruz-Jentoft et al., 2019)。这不是一种单纯的“体虚”,它会影响到日常起居和未来的健康质量。

02 肌少症的症状:警惕这些变化

👀 早期症状(常被忽视):
  • 搬轻物的时候偶尔感觉没力气
  • 上下楼梯时稍微有些迟缓
  • 散步一会容易觉得累
⚠️ 明显警示信号
  • 行动变得明显迟缓,站起或者座下都需要借助手
  • 日常走路变得不稳,经常需要停下来休息
  • 手脚轻微颤抖或者出现明显力量下降
案例:
刘阿姨,74岁,近半年发现拧瓶盖变得吃力,起初觉得无所谓,几个月后,她散步回家明显气喘。
这个例子说明,哪怕是一点点“使不上劲儿”,都值得家里人多关心一下。

03 肌少症的成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 1. 年龄相关的生理变化

    随着年龄增加,体内合成和修复肌肉的能力下降。肌肉细胞更新减慢,导致肌肉自然萎缩。这不是个别人的问题,而是随着岁月流转每个人都可能面对的生理现象。

  • 2. 营养摄入不足

    有调查发现,部分老年人摄入的蛋白质低于日常所需,加速了肌肉的流失。
    文献指出,蛋白质的摄入量与保持肌肉量密切相关(Bauer et al., 2013)。

  • 3. 活动量减少

    退休以后,日常活动量下降,比如经常坐着看电视。肌肉未被充分使用,也容易出现萎缩。长期卧床或缺乏训练,进展尤其快。

  • 4. 某些疾病和用药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慢性炎症等疾病,或者长期使用某些药物,也容易导致肌肉合成受阻。

  • 5. 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肌少症倾向的人群,出现早发肌力下降的风险会更高。这种情况目前还没有完全可以逆转的方法,但可以提前应对。

研究发现,缺乏运动的人肌肉量下降速度大约是常人的2倍(Mitchell et al., 2012)。

04 如何预防肌少症?

  • 力量训练 🏋️
    增强肌肉最直接的方法是做力量训练,比如使用弹力带、举哑铃,或者利用自身重量做深蹲、俯卧撑,都对肌肉保持很有好处。每周2~3次,每次15~30分钟,能有效延缓肌肉减少速度。
  • 有氧运动 🚶
    日常快步走、打太极、游泳等,能够帮助身体保持代谢活跃。定期活动还能降低跌倒风险。
  • 早筛查,早干预
    65岁后定期评估肌肉健康。比如,可以通过握力、行走速度等简单测试判断。发现有无力、持物不稳等表现时,尽快就医。
  • 专业医疗指导
    如果怀疑自己有肌少症,可以向康复医生或营养师咨询,做一些专门的肌肉质量检测再制定个性化方案。
📝 Tip:锻炼不用追求强度,“做一点总比完全不做强”。而且,和朋友一起锻炼,比一个人更容易坚持下来。

05 老年人饮食与营养建议

吃得健康,对维持肌肉很重要。根据欧洲老年医学学会建议,65岁以上的人每日蛋白质摄入建议达到每公斤体重1.0~1.2克(Bauer et al., 2013)。日常饮食该如何搭配?下面按类别列个表:

食物类别 具体选择 作用 建议方式
优质蛋白 鸡蛋、牛奶、鱼、瘦肉、豆制品 促进肌肉合成 每餐加入1~2种
全谷物 糙米、燕麦、全麦面包 提供能量、均衡营养 用主食替换部分精米面
绿色蔬菜 菠菜、西兰花、小白菜 补充维生素、膳食纤维 每天有2种以上新鲜蔬菜
坚果类 核桃、杏仁、花生 补充不饱和脂肪和微量元素 每天一小把,注意不过量
发酵乳制品 酸奶、奶酪 帮助钙吸收 适量搭配,每周2~3次
🍽️实用建议:如果食欲不好,可以试试将蛋类、奶类混入粥或炖汤里,更易消化吸收。食量小的老人可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

06 增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

肌少症影响的不只是身体活力,还可能让人心情沮丧——行动受限,参与社交活动的机会少了,容易觉得被“落下”。其实,这时候亲友的陪伴很有用,哪怕只是一起晒晒太阳、说说话,也能缓解孤独和不安。

  • 家庭支持:家人可以帮忙创造更多活动场景,比如饭后一起散步。也可以根据兴趣陪老人参与社区活动,使其始终有参与社会的感觉。
  • 老年社交:加入老年兴趣班、太极队等,既让身体动起来,又能结交朋友,减少焦虑和孤单。
  • 心理疏导:如果持续出现情绪低落、失眠等现象,可考虑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一项调查指出,有规律的社交活动可以显著降低老年人因无助感导致的抑郁风险(Sun et al., 2020)。

很多人以为,肌少症只是年老的一部分,实际上,早发现、早调整,能明显减缓它的影响。每个人都值得拥有机敏活力的晚年,把蛋白质吃得够,把锻炼动起来,再多些家人朋友的关爱,这些就是对抗“肌肉劫匪”的简单秘诀。如果家里人慢慢变得“没劲”,也许该聊一聊——是不是肌肉健康需要我们多上一份心了?

主要参考文献

  1. Cruz-Jentoft, A. J., Bahat, G., Bauer, J., Boirie, Y., Bruyère, O., Cederholm, T., ... & Roux, C. (2019). Sarcopenia: revised European consensus on definition and diagnosis. Age and Ageing, 48(1), 16-31. [Link]
  2. Bauer, J. M., Biolo, G., Cederholm, T., Cesari, M., Cruz-Jentoft, A. J., Morley, J. E., ... & Sieber, C. C. (2013).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optimal dietary protein intake in older people: a position paper from the PROT-AGE Study Group.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 14(8), 542-559. [Link]
  3. Mitchell, W. K., Williams, J., Atherton, P., Larvin, M., Lund, J., & Narici, M. (2012). Sarcopenia, dynapenia, and the impact of advancing age on human skeletal muscle size and strength; a quantitative review.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3, 260. [Link]
  4. Sun, F., Norman, I. J., & While, A. E. (2020). Physical activity in older people: a systematic review. BMC Public Health, 13, 449.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