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CT:肺癌筛查的未来之路
01 低调出现的隐形杀手:肺癌现状 🫁
有时候身边的朋友、家人,偶尔咳几下也不当回事。其实肺癌在早期几乎没有明显的身体信号,就像城市里的一块小石头,不被注意,但一旦移动,却牵动整个局面。多数人发现时,疾病已经不是”新来的小麻烦”,而是需要严肃对待的严重问题。
不少人误以为吸烟才会得肺癌,其实被动吸烟、职业暴露、空气污染,甚至家族有类似病史,都可能悄悄把风险提高。根据2021年发表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一项调查,中国肺癌发病率在全球居前(Bray F. et al., 2021)。这些现实说明,理解肺癌风险,不只是烟民或者特殊人群的事情,普通人也要正视它可能带来的健康压力。
02 警觉信号:何时应该注意? 🚩
- 轻微咳嗽:偶尔咳嗽没人在意,但如果持续时间超过四周,最好小心点。
- 呼吸不畅:觉得上楼比以前累,或者长时间喘不上气,别完全归咎于年龄。
- 微弱胸痛:不是每次剧烈疼痛才叫信号,间断性胸部闷痛,也要留心。
真实案例:58岁的李先生,刚开始也就是断断续续的咳嗽,没挂在心上。直到体检发现肺部阴影,再检查已是中期。这提醒我们,身体发出的“小打小闹”,有时候透露着重要的信息。
03 低剂量CT:早筛查,早安心 💡
说到早期发现,低剂量CT扫描(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LDCT)成了肺癌筛查的“新宠”。这种检查方式相比传统胸片,能更精准地捕捉到极小的异常结节。在剂量方面,辐射只有传统CT的1/5到1/10(Aberle DR et al., 2011)。
大规模国外研究显示,对高危人群进行LDCT筛查,可以降低肺癌死亡率20%以上(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2011)。这也意味着,早一步发现,就多一份生存的可能。
项目 | 低剂量CT | 胸部X光 |
---|---|---|
辐射剂量 | 低 | 中等 |
发现早期肺癌能力 | 高 | 低 |
筛查适宜性 | 适合高危人群 | 主要用于一般检查 |
04 筛查流程:一步步安心查 📝
- 咨询预约:先跟有资质的三甲医院呼吸内科或体检中心联系,说明自己的情况。
- 筛查安排:医生根据个人风险或既往史判定是否适合做低剂量CT。
- 实际检查:检查时无特别不适,只需像做普通CT一样,平躺静止几分钟。
- 结果评估:多数情况下结果很快出来,若发现小结节,也不用过度紧张,医生会判断需不需要后续随访,注意不是所有“阴影”都意味着肺癌。
参考案例:52岁的女教师,一次LDCT筛查发现1cm的小结节,后续定期复查无明显变化,无需立即治疗,但让她对健康多了一份可控感。
05 适合哪些人做筛查?🔍
- 年龄 50~74岁:这个年龄段是肺癌风险相对较高的阶段。
- 吸烟史:长期吸烟史(例如每天1包,持续20年以上)为高危指标。
- 有家族肺癌病史:直系亲属有肺癌病史的人群需留心。
- 职业或环境暴露:长期接触石棉、二手烟或高污染环境的人员。
注意:症状明显者并不等同于“高危人群”,任何怀疑都应咨询专业医生,勿自己判断。
对于上述人群,医生会建议定期做低剂量CT。有慢性咳嗽、咯血、体重突降等症状,甚至年轻患者,也别拖延体检。
数据显示,良好筛查对象选择,可大大提高早诊率,减少误诊和漏诊风险(de Koning HJ et al., 2020)。
06 风险背后:为什么会得肺癌? 🧬
其实,肺癌的形成和多方面因素有关。吸烟是最大的风险源,烟雾中的致癌物质,会促使肺部正常细胞发生基因突变,逐渐演变为异常细胞。此外,被动吸烟、空气污染(比如长期暴露在PM2.5浓度较高环境)、职业性化学物质接触,也都是推高风险的关键。
- 遗传因素:家中有患病史,遗传易感性升高。
- 年龄增加:肺部细胞修复能力变弱,长期累积损伤,年纪越大风险越高。
- 慢性肺部疾病:如慢阻肺或肺结核等会增加患癌机会。
07 健康生活,主动“养肺”减少风险 🌱
-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富含天然抗氧化成分,有益肺部健康。建议每天保证3种以上不同颜色的蔬菜。
- 适量摄入坚果:如核桃、杏仁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肺部组织修复有好处。每次抓一小把即可。
- 坚持规律锻炼:比如快走、游泳,让肺部功能更强健,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用空气净化器减少有害颗粒物。
- 定期体检:按医生建议时间做肺部健康检查,遇到身体异常别耽误。
总结:肺癌虽然可怕,但合理筛查、健康习惯的养成,能让风险变得可控。如果你身边有相关疑问或者担忧,和专业医生聊聊,是最靠谱的办法。有时候,多一个提醒,就能让生活安心许多。
📑 参考文献
- Bray, F. et al. (2021).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71(3), 209-249.
- Aberle, D. R., Adams, A. M., Berg, C. D., et al. (2011).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5(5), 395-409.
- 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2011). Results of Initial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65(5), 395-409.
- de Koning, H. J., van der Aalst, C. M., de Jong, P. A., et al. (2020).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volume CT screening in a randomized tria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2(6), 503–513.
- Jaklitsch, M. T., Jacobson, F. L., Austin, J. H., et al. (2012).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oracic Surgery guidelines for lung cancer screening and surveillance. Journal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144(1), 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