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肺动脉球囊扩张术:打通心肺之路的希望

  • 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肺动脉球囊扩张术:打通心肺之路的希望封面图

肺动脉球囊扩张术:打通心肺之路的希望

01 什么是肺动脉球囊扩张术?

很多人在医院检查时,听到“肺动脉球囊扩张术”这个词,第一反应都是陌生和疑惑。实际上,这项操作是心脏病学中的一大进步,是帮助肺动脉变窄或堵塞患者的一种微创办法。

简而言之,肺动脉球囊扩张术(Balloon Pulmonary Angioplasty, BPA)就是医生通过血管送入一个小球囊,把变窄或阻塞的肺动脉撑开,让血液能够更顺畅地流向肺部。1988年,日本学者首次尝试这个方法,经过几十年的实践,现在它已经是肺动脉高压及相关疾病的重要治疗选择。相比传统开胸手术,这种介入操作创伤小、恢复快,特别适用于不适合手术的患者。

💡TIPS:球囊扩张术就像“抢修堵塞的水管”,这只不过是修理我们的肺动脉。

02 肺动脉的秘密:结构与功能全解

肺动脉是一条特殊的“交通要道”,负责把心脏泵出的血液运送到肺部,让血液获得氧气、排出废气。健康的肺动脉柔韧、有弹性,血流可以顺利通过。

  • 生理结构:肺动脉主干从右心室出发,再分成左右两支,深入肺部。
  • 正常功能:运送含二氧化碳的静脉血到肺里,把氧气带回心脏。
但如果出现问题,会有什么表现?

一些患者早期仅仅是偶尔感到气短、疲乏,很难察觉。举个例子,有位27岁的女性患者,在上下楼梯时偶尔会觉得有点喘,但运动后休息几分钟就恢复,没有引起重视。后期随病情发展,她的症状逐渐明显。

这种变化说明:当肺动脉出现狭窄或者堵塞时,初期常常没有什么大碍。但随着血流越来越难畅通,心脏负担加重,日常活动也会变得越来越力不从心。

03 手术适应症:哪些情况下“必须修路”

  • 1. 不可逆性肺动脉高压
    比如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这种情况下,药物效果有限,球囊扩张术是仅有的有效选择之一。
  • 2. 肺动脉先天性狭窄
    部分儿童或年轻人由于先天结构异常,需要及时扩张处理。
  • 3. 其他特殊情况
    如果已经做过肺动脉内的其他手术或者置入支架后再次狭窄,也可以考虑球囊扩张术。
适应症场景 早期表现 发展后症状
慢性血栓堵塞 偶尔气短、乏力 活动后气喘、胸闷
先天性肺动脉狭窄 轻微心慌,偶发胸闷 持续胸闷、易疲劳
👉 案例启示:一名42岁的男性患者,原本觉得爬两层楼喘得厉害没什么大不了,后来走平路都气急,经检查发现肺动脉严重狭窄,术后明显改善日常活动质量。

04 手术怎么做?——从检查到恢复的全过程

手术前,医生会安排详细检查,包括肺部CT、心脏彩超和右心导管等,确保适应症明确,并排查禁忌。常用麻醉是局麻,个别复杂病例可能需要全麻。

  1. 1. 术前准备:详细体检,评估心肺功能,提前禁食。
  2. 2. 手术过程:医生从大腿或手臂的静脉穿刺,放入导管,把球囊准确送到病变处。然后缓慢充盈球囊,撑开狭窄的肺动脉段。
  3. 3. 术后处理:术后需观察数小时到一天,监测心率、血压和呼吸,防止并发症。通常第二天就能下床活动。
🌟贴士:有些患者气短症状在手术当天就能缓解,但全面恢复通常需1-2周,期间按医嘱复查能进一步巩固疗效。
小知识:球囊扩张术属于微创介入手术,切口很小,一般不用缝针。

05 风险与并发症:哪些情况要警惕?

虽然球囊扩张术较为安全,但任何手术都有风险。医学数据显示,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在3%左右 [1]。主要风险有:

  • 肺水肿(血流突然增多造成肺部渗液)
  • 出血(穿刺点、肺动脉内裂伤)
  • 心律失常(心脏刺激导致)
  • 血管迷走反应(手术刺激导致短暂晕厥或心跳减慢)
📌提醒一下:大部分风险可通过规范操作和严密观察及时处理。医学研究显示,术后短期并发症以轻中度为主,多数都能恢复,极少数需进一步干预 [2]
⚠️ 注意:如果术后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慌,应该立刻告知医生。

06 实用建议:如何降低风险,促进恢复?

  • 术前充足沟通:提前把身体状况、用药告诉医生,有助于制定更安全的方案。
  • 术后按时复查:手术后建议3-6个月定期随访,根据恢复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 均衡饮食助恢复:
    推荐食物 具体功效 食用建议
    深色绿叶蔬菜 富含抗氧化成分,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每日两餐均搭配,炒食或拌食都可以
    三文鱼 富含Omega-3脂肪酸,缓解炎症反应 一周两次,蒸、煮或微波加热
    全谷物食品 帮助稳定血糖和能量供应 早餐燕麦、杂粮粥替代白米饭
🔍 这说明:恢复期间保持均衡膳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减少手术后的不适与并发症,促进心肺功能恢复。
🔖 小结:感觉乏力或活动气短时,可以适当增加休息,不必强求自己立刻恢复到术前水平,循序渐进是最好的办法。有急性不适要请医生面诊。

07 真实故事与未来前景

去年,一位19岁的大学生小李因为反复气短,最终确诊慢性血栓性肺动脉高压,后来接受球囊扩张术。手术后复查,肺动脉压力显著下降,运动能力也恢复如常。从这个真实案例可以看出,科学干预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

世界范围内,肺动脉球囊扩张术的“生还率”和疗效逐年提升。医学界认为,未来通过影像导航和更加精准的球囊技术,能让更多患者获益[3]。而对于无法手术的特殊患者,这项技术更像是一束温和的希望之光。

🌈 友情提示:关爱心肺健康,不要等到病情严重再行动。生活中偶尔气短或不适,也值得到医院做个专业评估。

文献与参考资料

  • [1] Ogawa, A., & Matsubara, H. (2017). Balloon pulmonary angioplasty: An additional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inoperable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European Respiratory Review, 26(143), 160120. https://doi.org/10.1183/16000617.0120-2016
  • [2] Inami, T., Kataoka, M., Shimura, N., et al. (2014). Incidenc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ulmonary Injury Complicated with Balloon Pulmonary Angioplasty. 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7(4), 604–611. https://doi.org/10.1161/CIRCINTERVENTIONS.113.000463
  • [3] Feinstein, J. A., Goldhaber, S. Z., Lock, J. E. et al. (2001). Balloon pulmonary angi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irculation, 103(1), 10-13. https://doi.org/10.1161/01.CIR.10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