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肠道之旅:解密肠梗阻的治疗方法
01 什么是肠梗阻?
在医院急诊,人们常见到突发腹痛的患者,有时只是消化不良,但也有一部分其实是肠梗阻。简单来说,肠梗阻就是肠道就像“管道被堵住”,让肠内容物难以正常通过。这种情况分为“机械性”和“功能性”两类。机械性梗阻可由肠道内异物、肿块、肠粘连等原因引起;而功能性梗阻(如麻痹性肠梗阻)则是肠道运动停滞导致的(参考:Ten Broek et al., 2013)。
肠梗阻不挑人,老年人因为肠道蠕动减弱更易发病。有时,年轻人因腹部手术后形成粘连也会碰上这毛病。管道一堵,胀气、内容物、甚至水分都积在肚子里,久了还容易引起炎症甚至肠穿孔。
02 肠梗阻的症状与体征
- 早期信号:
- 轻微腹胀,偶尔间歇的腹部隐痛。有位40岁男性朋友,最初只是感觉肚子怪怪的,有一点涨,不注意还以为是“吃坏了”。
- 肚子发出“咕噜咕噜”异响,有时候肠蠕动增强也是一种预警。
- 进展后症状:
- 腹部持续胀大,并伴随强烈、持续性的疼痛。典型表现如持续数小时的剧烈腹部绞痛。
- 持续呕吐,特别是呕出带有粪臭味的液体。
- 无法排气、排便,腹部像气球一样硬邦邦。
⚠️ 小贴士: 若发现腹胀伴持续性腹痛、长时间无法排气排便时,就要警惕肠梗阻。
03 医生如何诊断肠梗阻?
医生面对肠梗阻,第一步是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查体。接下来,会根据症状评估进行下列检查:
检查项目 | 价值与作用 | 适用场景 |
---|---|---|
腹部X线 | 判断肠道是否有气液平面,初步筛查梗阻 | 大部分急性腹痛患者首选 |
腹部CT | 能精确显示梗阻部位、严重程度与具体原因 | 症状不典型或需明确诊断者 |
超声 | 评估肠管扩张,有时用于儿童及孕妇 | 特殊人群或部分疑难病例 |
血常规等化验 | 判断有无感染、脱水等并发症 | 所有患者基本会做 |
内镜检查 | 可直接找到阻塞源如肿瘤或异物 | 部分可疑肠腔内病变者 |
有一位68岁的女性,因腹痛入院,通过CT查找原因,最终发现是肿瘤导致需采取进一步措施。这个例子说明,诊断肠梗阻需多手段结合,及早发现可以对后续治疗帮助极大。
04 为什么会发生肠梗阻?
- 1. 既往腹部手术史: 手术后肠道易产生粘连,像支管错位绞在一起,是成人肠梗阻最常见的因素(Ten Broek et al., 2013)。
- 2. 肠道肿瘤阻塞: 中老年人中,结肠癌、肠瘤容易堵住“肠道主路”,导致内容物不能流通。
- 3. 先天因素和年龄: 新生儿可能因肠旋转不全、肠闭锁而梗阻,老年人因肠蠕动变慢风险增加。
- 4. 狭窄、炎症和其他病变: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这类慢性炎症,会让局部肠腔变窄,易诱发梗阻现象。
- 5. 偏食、便秘: 长期摄入过少蔬果、缺乏运动,带来的便秘,也能成为诱发功能性肠梗阻的小推手。
相关数据提示,50岁以上人群有过肠道手术者,5-15%会出现肠粘连梗阻(引用:Ten Broek et al., 2013)。风险最主要的还是“老底子问题”——即便是几年前做的手术,也会给肠道埋下隐患。
05 肠梗阻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 1. 排空肠道压力: 用胃肠减压(如鼻胃管抽吸)暂时缓解胀气、积液压力,降低肠穿孔风险。
- 2. 维持水电解质、营养: 梗阻容易导致呕吐、无法进食,静脉补液、防止脱水是基本措施。
- 3. 制定个性化方案: 年龄、病因不同,采取的措施会有区别。例如,71岁的男性患者合并糖尿病,营养支持方式需要特别考虑肾功能。
- 4. 预防并发症: 早期识别感染、休克等情况,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 提示: 治疗目标是恢复肠道通畅、保护全身状态,避免持续加重。
06 治疗方法对比:保守和手术怎么选?
方法 | 适用情况 | 优点 | 缺点或风险 |
---|---|---|---|
保守治疗 | 粘连引起,无肠穿孔、缺血、肿瘤或重症感染征象。 适合症状较轻、无明显腹膜刺激症的患者。 | 避免手术,减少创伤。多数轻度患者有效,无需恢复期。 | 失败时需转手术,有时反复应用无效,时间延误有风险(Bower et al., 2010)。 |
手术治疗 | 出现肠穿孔、缺血、持续性恶化,或肿瘤等不可逆病理因素。 | 根本解除梗阻源,解决并发症。 | 创伤大,恢复慢,高龄或基础病患者风险增高。 |
46岁女性朋友因粘连性肠梗阻,反复发作但始终对保守措施反应好,通过药物和身体调整逐步恢复,无需手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多数轻症患者可选用保守方法,但一旦出现持续恶化、腹膜征,及时手术是恢复健康的关键。
07 肠梗阻康复与日常预防建议
- 纤维素丰富的蔬果 🌽
增强胃肠蠕动、便捷排便。例如,苹果、胡萝卜、燕麦等,每天摄入两种以上,有利于维持肠道畅通。 - 充足饮水 💧
有助于软化大便、减少便秘。成年人每日约1500-2000ml水,定时少量多次饮用更好。 - 合理运动 🏃
每周3-4次快走或简单家务,可刺激肠道运动,从根本上减少梗阻风险。 - 规律作息、适度减压
缓解慢性紧张,预防肠道功能紊乱,有益于身体整体健康。 - 定期体检
45岁后推荐每2年进行一次肠道系统检查,有肠道手术病史或家族病史人群可适当提前。
🔎 小提醒: 若腹部不适长期存在、早期有梗阻病史者请尽早到正规医院消化科就诊。
参考文献
- Ten Broek, R. P. G., Krielen, P., Di Saverio, S., Coccolini, F., Biffl, W. L., Ansaloni, L., ... & van Goor, H. (2013). Bologna guidelines for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ASBO): 2013 update of the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rom the world society of emergency surgery ASBO working group.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Surgery, 8(1), 42. https://doi.org/10.1186/1749-7922-8-42
- Bower, K. L., Lollar, D. I., Williams, S. L., Davis, K. A., & Toma, C. (2010).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Surgic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90(5), 1200-1212. https://doi.org/10.1016/j.suc.2010.07.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