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肿瘤与光辉疗法:探索神经内分泌瘤与PRRT治疗的奥秘
01 神经内分泌瘤是什么?
说起神经内分泌瘤,很多人可能很陌生。其实,它就藏在我们的生活角落,有的人只是感到肚子偶尔隐隐作痛,或者偶发拉肚子,但却没什么严重的不适。这种肿瘤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通常生长比较慢,一开始的变化很难被注意到。
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布在身体很多地方,比如肠道、胰腺、肺部等,它们本来负责调节激素分泌。异常时,这些细胞开始无规律地分裂,逐渐形成小肿块。起初症状轻微,很容易和普通肠胃不适混淆,因此经常被忽视。
02 这些警示信号别忽视
- 腹痛持续不缓解,常常在夜间加重
- 反复腹泻或排便习惯明显变化
- 莫名其妙地体重迅速下降
一位53岁的女性朋友,起初只是饭后腹胀,没太在意。半年后腹部疼痛加剧,还伴有体重减轻。查体后发现是小肠神经内分泌瘤。
这提醒我们,慢性且逐渐加重的身体变化要及时和医生沟通,而不是一味等它好转。
03 为什么会得神经内分泌瘤?
神经内分泌瘤的发生,不仅仅是偶然。
- 遗传因素: 如果家族中有神经内分泌瘤或相关内分泌肿瘤综合征病史(如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个人风险明显升高。
- 环境影响: 研究显示,长期接触特定化学物质(如某些农药或致癌物)的人群发病率略高,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单一致病物质。
- 激素水平波动: 激素失衡(如雌激素、胰岛素等)可能促进神经内分泌细胞异常增生,为肿瘤发生创造条件。
- 年龄相关: 40岁后发病风险明显增加。美国SEER数据库数据显示,神经内分泌瘤发病率在50-60岁年龄组较高(Dasari et al., 2017, JAMA Oncology)。
04 如何诊断:选对检查很重要
检查项目 | 主要作用 | 建议人群 |
---|---|---|
影像学(CT/MRI) | 发现肿瘤位置及大小 | 有症状或高危人群 |
生化标志物(CgA、5-HIAA等) | 帮助判断是否有神经内分泌活性 | 症状持续或已有肿瘤发现者 |
内镜检查 | 发现消化道相关肿瘤 | 肠胃明显不适时 |
核素显像(PET/68Ga) | 定位和判断转移情况 | 需确定病灶分布时 |
05 PRRT治疗:用光亮“锁定”肿瘤
PRRT(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肽受体放射治疗)是近年医学界的新突破。有那么一点像“邮递员送快件”:将放射性同位素通过一段特制的小分子肽“快递”到肿瘤细胞,让异常增生的细胞精准受照、逐步凋亡,而周围健康组织相对受损较小。
- 适用于对传统手术或外科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晚期患者
- 可有效控制激素分泌少、增殖速度较慢的神经内分泌瘤
- 副作用较为可控,常见反应为轻度疲劳或一时性白细胞减少
2019年一篇综述指出,接受PRRT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在50%~60%(Strosberg et al., 2017, N Engl J Med),对无法手术的低增殖型肿瘤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化疗。
06 生活方式和饮食,能怎样帮助预防?
推荐食物 | 功效 | 食用建议 |
---|---|---|
深色叶菜 🌱 | 富含叶酸、矿物质 有益细胞修复 | 炒、煮、凉拌均可,每天2份 |
新鲜鱼类 🐟 | 优质蛋白,支持免疫系统 | 蒸煮为主,一周2-3次 |
蓝莓等浆果 🫐 | 多种抗氧化物,防止细胞老化 | 直接食用或酸奶搭配 |
全谷类粗粮 | 促进肠道健康,帮助代谢 | 替换部分精米面,每天1-2餐 |
日常饮食中,可以适度加入上述食材,坚持均衡膳食。如果出现消化系统持续不适,建议尽早请消化科或肿瘤科医生评估。
40岁以后,定期体检,若有家族遗传背景或特殊担忧,可与医生商量增加相关检查频率。
07 科学探索仍在路上
虽然PRRT带来了希望,针对神经内分泌瘤的治疗还有不少挑战。比如:部分患者对治疗反应不够理想,或者疗程后出现耐药现象;长期生存效果还需持续跟踪;还有待于开发更新一代的靶向药物,提高不同类型肿瘤的治疗成功率(Hope et al., 2019, J Nucl Med)。
结语
神经内分泌瘤不像一些高发癌症那样让人警觉,它的到来就像一位安静的不速之客。及时关注身体细微变化,选择合适检查手段,探索个性化治疗办法,都是在为自己的健康负责。饮食平衡、定期体检和与医生良好沟通,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第一步。
PRRT作为“有的放矢”的新型疗法,也为很多人重燃了希望之光。如果你或家人有这方面疑问,不妨带着实际问题勇敢与医疗专家面对面沟通。生活虽然无法完全预测,但每个小行动都能让我们离健康更近一步。
- Dasari A, et al. Trends in the Incidence, Prevalence, and Surviv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Neuroendocrine Tum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JAMA Oncology, 2017;3(10):1335–1342.
- Strosberg J, et al. Phase 3 Trial of 177Lu-Dotatate for Midgut Neuroendocrine Tumors. N Engl J Med, 2017;376:125–135.
- Hope TA, et al. 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 J Nucl Med, 2019;60(4):519–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