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 麻醉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与管理

  • 4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 麻醉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与管理封面图

🩺 麻醉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与管理

01 麻醉在脉瘤手术中的重要性

很多人一听到“脉瘤”,难免会觉得紧张。其实,医学手术已越来越安全,而麻醉在这中间就像守门员,既要患者睡得安稳,又保障一切平稳。特别是在脉瘤手术里,麻醉不仅是让人“躺着不动”这么简单,更关乎生命体征的每时每刻。麻醉的好坏,直接影响手术风险和恢复过程。因此,一个高水平的麻醉团队对脉瘤患者来说,是不可替代的。

手术中,麻醉不仅止痛、镇静,还需要根据病情不断调整,比如遇到大出血、骤变的血压,麻醉团队必须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这背后,是科学管理和细致观察的综合体现。面对复杂的动脉瘤治疗,这份守护显得更为关键。

02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工作

涉及动脉瘤的手术,麻醉医生会在开刀前做一系列仔细的评估。第一步,是全面问诊:健康史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最近有没有用药、过敏史、以前手术情况等。像56岁的男性患者,即便没有过敏,但因为动脉瘤需要长年用药,麻醉方案会做特别调整。这些信息很关键,关系到止血、用药反应和恢复速度。 📝

第二步,查体及特殊检查——血压、心电图、氧饱和度是必查的。如果有基础疾病,可能还要做肺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等深入筛查。这样做目的是看看身体能不能稳住“麻醉关”,尤其老年或慢性病患者,准备得越充分,手术时才不会手忙脚乱。

评估结束后,麻醉医生会与主刀医生、护士一起沟通下一步流程。制定麻醉方式、对抗潜在风险,比如血压骤降。简单来说,前期准备越细致,整个过程越安全。这一环节,千万别心存侥幸,所有细节都关系到手术是否顺利。

03 麻醉类型及其选择标准

动脉瘤手术涉及的麻醉,主要有全身麻醉和局部(区域)麻醉两大类。其实选择哪种,更看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的复杂程度。比如脑动脉瘤、主动脉瘤等大手术,常规选择全身麻醉,因为手术时间长、涉及脏器多,必须保证“完全沉睡” 的状态,便于医生操作和降低应激反应。

局部麻醉多用于体表或较浅部位的小动脉瘤,或者患者身体状况不适合全身麻醉的情况下选用。局部麻醉优点是恢复快、风险小,但对大面积手术帮助有限。医生还会考虑药物代谢、呼吸循环的承受力。如果患者有肾脏或肝脏疾病,麻醉方案也会做个性化微调。

本例中,这位56岁男性患者,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说明慢性病背景较重,只要身体条件允许,都会优先选全身麻醉。这样既能稳定生命体征,又方便术中监测和处理突发状况。

04 麻醉过程中的生命体征管理

手术开始后,麻醉团队要密切盯住患者的生命体征。像心率、血压、呼吸、血氧——这些就像汽车的仪表盘,哪一个数值异常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手术。尤其是动脉瘤,很容易因为血压波动导致破裂或出血,所以要让各项指标保持平稳,不容忽视。

麻醉期间,医生会根据监护数据随时调整麻醉深度。血压忽高忽低怎么办?有专门的药物和干预手段快速处理。呼吸机、静脉注射泵、全套监控设备一应俱全。整个过程中,实时微调药物用量,保证患者既够“沉睡”,同时不过度抑制心肺功能。

一项发表在《Anesthesiology》杂志的研究表明,动脉瘤手术时高水平的麻醉监控和快速响应,可将手术期间的不良事件率明显降低(Davies et al., 2020)。这说明专业管理在整个过程中的价值。

05 脉瘤手术后的麻醉管理与恢复

手术结束后,患者一般会先送往麻醉恢复室,医生持续观察各项指标。当麻醉药效慢慢消退,呼吸、循环系统恢复正常,才会安排返回普通病房。此过程,看似“醒了就好”,实际上有许多细节不能忽略。

一是要应对术后疼痛。脉瘤患者多采用复方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联合非阿片类),帮助减轻不适,让人更好地休息。二是预防常见并发症,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意识混乱等。必要时配合抗焦虑、镇静药物,恢复得会更顺畅。比如临床案例中,麻醉处方就包含多类药物协同使用,就是为了顾及各种情况。 🛌

此外,部分患者因基础疾病恢复慢,需要延长观察或特殊照护。只有确保麻醉药物完全代谢、生命体征稳定,才可以放心出恢复区。这一步应更多关注主观感受和细节,不要急于求成,休息得踏实,身体修复才跟得上。

06 麻醉对脉瘤患者长期管理的影响

也许有人觉得手术过了麻醉就“结束任务”了,其实不然。麻醉方案的选择和管理,会对脉瘤患者后续生活产生长远影响。比如部分药物对记忆、注意力可能有影响,有些患者术后会感到易疲劳、睡眠质量下降。这时候,医生会评估是否需要辅助恢复手段,比如康复锻炼、睡眠干预、心理支持等。

此外,慢性疾病患者(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由于本身恢复较慢,可能还需要长期用药,这时麻醉团队的综合管理经验就体现出来了。合理评估药物与原有疾病的关系,帮助调整用药方案,对术后复发率和远期生活质量改善很有帮助。研究认为多学科联合管理能有效提升慢病动脉瘤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Lin et al., 2019)。

有些病人术后还要继续随访,观察动脉瘤病情和身体状态的变化。其实,无论手术大小,术前、术后和长期管理都不能轻视。科学的数据、细致的观察、“一点点调整”都有意义。

07 如何科学预防脉瘤相关风险?

麻醉管理做得好,当然能降低风险。不过,从长远来看,定期随访和健康管理才是防范未然的关键。动作要有针对性,比如:

  • 健康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如橙子、菠菜)——有益于血管弹性。
    🥬 蔬菜水果 + 维生素C丰富 + 每天4-5种换着吃
  • 定期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4-5次,每次半小时左右,有助心血管健康。
  •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减少夜生活,帮助身体恢复。
  • 随访检查:脑动脉瘤患者,建议每6-12个月做一次影像学检查,及早发现变化。
  • 心理健康:适当放松,转移焦虑(如冥想、听音乐),帮助血压平稳。

一句话,提前准备、科学管理,很多风险都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你或者家人有类似慢性病,别犹豫,主治医生的建议要落到实处,更要把健康生活细致做到每一天。

参考文献

  • Davies, A., Morrison, C., & Smith, R. (2020).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Aneurysm Surgery: The Role of Anesthesia Monitoring. Anesthesiology, 132(4), 755-763.
  • Lin, C.J., Chung, C.H., Huang, Y.S., et al. (2019). Multidisciplinary team approach improves quality of care in chronic disease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World Neurosurgery, 129, 345-352.
  • Mayo Clinic. (2023). Aneurysm – Symptoms and causes. Mayo Clinic.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aneurysm/symptoms-causes
  • HealthJie. (2022). Should Un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 be Treated or Not? Three Key Management Point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cn-healthca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