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这些信号别忽视,科学预防很简单
最近在家里吃饭时,叔叔突然说胸口有点闷,休息一会儿就缓过来了。他没当回事,觉得可能是累的,可家里人还是有点担心。其实,像这样的小信号,很多人平时都遇到过。冠心病的苗头往往悄悄地出现,但只要您知道怎么分辨和应对,心脏健康其实并不难守护。
01 胸口闷痛就是冠心病吗?🤔
很多人一感觉心口不舒服,就立刻联想到冠心病。其实,并非所有的胸口闷痛都来自心脏。冠心病本质上,是心脏的“加油管道”——冠状动脉因为堵塞,心脏供血减少,才引发问题。
- 典型心绞痛: 主要表现在活动或激动时胸口疼痛,就像胸前压着重物,疼痛可传到左臂或下颌,一般休息几分钟可缓解。
- 普通胸痛: 可能只是浅表肌肉拉伤、胃食管反流,通常位置不固定,与呼吸和活动关系大,持续时间不长。
如果只是偶尔、短暂的闷痛,且明确和活动无关,通常问题不大。不过,要是胸口闷痛反复在活动或情绪紧张时被“唤醒”,还是建议早点找医生核查一下。
02 出现哪些症状要立即就医?🩺
有些信号不能等,要立刻行动。“黄金救治时间” 意味着拖一分钟,多一分危险。
- 持续胸痛: 胸口疼痛超过15分钟,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缓解无效。
- 大汗淋漓: 无明显原因突然出冷汗,伴有闷痛或气短。
- 左臂、下颌放射痛: 疼痛从胸口延伸至左臂、肩膀,甚至牙齿或喉咙。
- 气喘、憋促: 尤其是平躺后加重,夜间突然憋醒。
- 极度乏力、眩晕: 甚至晕倒,往往是心脏供血猛降的表现。
一位45岁的男性下班路上突发左臂酸痛、冒冷汗,没有及时就医,几小时后突发晕厥被救护车送到医院。这个例子说明,遇到这类症状应第一时间拨打120,不要自行等候。
03 血管是怎么被堵住的?🧬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主要根源。打个比方,这和下水道里的油垢慢慢堆积有点类似,但速度远比想象中慢,也悄无声息。有三个阶段尤其关键:
阶段 | 过程描述 |
---|---|
1. 初期 | 血管内壁被脂质包裹,形成微小斑块 |
2. 进展期 | 斑块变大、血管壁变硬,管腔变窄 |
3. 危险期 | 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血流受阻引发心梗 |
为什么血管会出问题?和高血压、血脂高、吸烟等息息相关。这些因素容易损伤血管内皮,让脂肪类物质有机会集结。时间一长,血管越来越狭窄,泵血越来越费劲。数据提醒:我国每10秒就有1人因冠心病猝死(Wang et al., Lancet, 2017)。
04 确诊需要做哪些检查?🔬
大部分人一听要查心脏,心理都紧张。其实,现代医学检查很安全,大部分无创且不会有疼痛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 心电图: 检查心脏电活动的“指纹”,适合快速初筛心肌缺血,但有时发作期不在,检查结果可能正常。
- 冠状动脉CTA: 是用增强CT看冠脉血管走向,能形象地显示血管有没有堵塞,检查过程十几分钟,一般只需注射造影剂。
- 冠脉造影: 算是“终极武器”,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将导管送入心脏,注入显影剂直接看堵塞情况,属微创操作,持续时间不长。
很多患者拿到检查单会担心“有辐射”“太创伤”。其实,大多数人根本不用害怕。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推荐合适的检查方式。流程一般也很规范,能保证安全。
05 支架和药物怎么选?🛠️
得了冠心病后,治疗并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看堵塞的程度和具体情况。有的人用药效果好,有的人要放支架,极个别严重的要做搭桥。
治疗方式 | 典型适用场景 |
---|---|
药物治疗 | 堵塞不重,症状轻;初发患者 |
支架手术 | 堵塞明显、经常有发作,影响日常生活 |
搭桥手术 | 多支主干血管堵塞,单纯支架难以解决 |
一位68岁的女性患者,经评估医生建议药物和支架联合治疗,她调整了生活方式,症状明显改善。这说明治疗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建议与正规医院心血管专科医师充分沟通。
06 每天3件事让血管更年轻🧘
地中海饮食
多鱼、坚果、新鲜果蔬,帮助降低血脂。建议每周至少吃2次深海鱼类,每天一份坚果。
间歇性快走
步行有助激活血管弹性。建议每次快走30分钟,每周5次较为理想。
压力管理
定时深呼吸或冥想,能够让心率和血压保持平稳。可以尝试每天下午或睡前花10分钟放松。
- 吃饭时有无明显油腻感
- 散步后是否气喘
- 近两周是否频繁熬夜或压力大
参考资料
- Wang W, Hu S, Kong L, et al. Prevalence, awareness,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in China: 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 Lancet. 2017;390(10112):1216-1226.
- Yusuf S, Hawken S, Ôunpuu S, et al. Effec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 (the INTERHEART study): case-control study.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4; 350:1992-2012.
- Stone NJ, Robinson JG, Lichtenstein AH, et al. 2013 ACC/AHA guideline on the treatment of blood cholesterol to reduce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risk in adults. Circulation. 2012;129(25 Suppl 2):S1-S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