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与心肌梗死:探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前世今生
休息时突然觉得胸口闷了一下?爬楼梯爬到一半,不知怎么就胸口发紧,还带点呼吸不畅?大多数人碰到这样的情况,可能会以为只是累着了。其实,这些变化有时是心脏在发出求救信号。心脏这道“交通要道”一旦堵车,后果不能小看。下面我们来解读急性冠脉综合征,看看它到底是什么,和心绞痛、心肌梗死又有怎样的关系。
01 急性冠脉综合征到底是什么?
简单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一组突发的心脏病状况。它和心脏供应血液的血管——冠状动脉——堵塞有关。通俗点说,冠状动脉就像是给心脏送“口粮”的主要公路,这条路突然堵住、变狭窄,心脏缺血缺氧,就会出问题。
在医学上,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三种情形。不过对大部分人来说,只要知道它常常以急性胸痛、呼吸不畅为主要表现就够了。有点像家里突然断电,心脏暂时“断供”后果不能不管。
02 症状识别:怎么分辨轻微信号和严重警报?
阶段 | 主要表现 | 生活中怎么感知 |
---|---|---|
轻微/偶发 | 胸口有压迫感或闷痛,一般只持续几分钟 感觉疲乏或轻微气短 休息后能自行缓解 | 快步走、上楼梯、激动情绪下胸前不适,停下能好转 |
持续/严重 | 胸部持续压榨或烧灼痛感,超5分钟不缓解 剧烈胸闷、冷汗、恶心 脸色苍白、强烈不适甚至晕倒 | 休息时突发胸痛,疼痛向左肩/下巴/后背放射 |
📃 病例简述: 有位56岁男性,饭后快步赶公交时,一阵胸口发闷,歇一下就缓解。几天后凌晨胸痛发作,持续十几分钟伴冷汗,最终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这个例子说明,偶发性胸闷不可掉以轻心。
03 为什么会得急性冠脉综合征?
- 高血压:长期高压让血管“老化”、变脆,容易积聚斑块,堵塞血管。
- 高血脂: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升高,更易在血管内壁沉积。
- 糖尿病:血糖控制差,微循环损伤严重,加速冠脉硬化。
- 吸烟:烟草中的有害成分让血管收缩,损伤内皮,促进斑块形成。
- 家族史与年龄:医学统计显示,家族中有早发心血管病、男性50岁后及绝经后女性,风险都要更高。
- 久坐缺乏运动:不活动会让血管弹性变差,血液循环也减慢。
- 精神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环境,激素分泌紊乱,增加心脏负担。
🔎 研究发现: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早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3倍。
04 医生如何确诊?检查流程大揭秘
- 心电图(ECG):最快速的第一步。如果有典型改变,基本可判定急性心梗。
- 血液检查:重点查肌钙蛋白(TnI或TnT)、肌酸激酶指标,异常上升说明心肌细胞受损。
- 心脏超声:判断心脏结构、功能是不是有异常,辅助诊断。
- 冠状动脉造影:有条件时进一步检查,直接确认血管是否堵塞和堵塞位置。
项目 | 作用 |
---|---|
心电图 | 初筛判断心梗类型(ST段变化等) |
血液指标 | 发现心肌损伤 |
心脏超声 | 判断心脏收缩和整体功能 |
冠状动脉造影 | 直接查堵塞部位,指导治疗方案 |
05 治疗方式盘点:药物和手术各有什么用?
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医生一般会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以下几类方法:
- 药物治疗:比如阿司匹林、防止血栓形成;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发作;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
- 介入治疗:冠脉造影后常用“支架植入”方式,迅速疏通堵塞血管,相当于为堵死的血管“通车”。
- 外科手术:严重多支血管堵塞时,考虑做冠脉搭桥手术,用自体血管绕过堵塞处,恢复供血。
📃 病例简述: 一位68岁女性突发持续胸痛,被紧急送医,经造影发现左前降支堵塞,植入支架后症状完全缓解。她随后坚持服药,半年后复查恢复良好。
06 预防复发:从餐桌到作息的科学建议
心脏健康,很大程度上和日常的吃喝生活分不开。以下方法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脏,减少复发机会:
含膳食纤维、矿物质,有助于降血脂、稳血糖
建议:每天主食可适量选择糙米、燕麦、荞麦等
富含维生素、抗氧化物,减少动脉硬化风险
推荐:菠菜、西蓝花、胡萝卜每天2份以上
选择鱼、禽、豆制品等,利于心脏养护
建议:每周吃鱼2-3次,豆制品适当增加
每周至少五次快走、游泳或骑车,每次30分钟
有医生指导下运动更安心
管理情绪、减少压力,可以做冥想、深呼吸
有需要时可以请教心理医生
- 出现胸痛、心悸等不适,不确定时及时就医。
- 选择具备心血管科或者胸痛中心资质的医院。
- 饮食和运动要循序渐进,有慢病时先与医生沟通。
从日常的小不适,到急性心梗危机,心脏健康其实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把风险因素识别出来,把好的生活习惯坚持下去,是最实际的办法。生活中那偶尔的不舒服,别总当成“小问题”忽视,及时关注和科学应对,对家人和自己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