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快速眼动睡眠障碍:揭秘夜间的奇异现象和管理策略

  • 11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快速眼动睡眠障碍:揭秘夜间的奇异现象和管理策略封面图

从梦的深渊到清醒的岸边:深入了解快速眼动睡眠障碍

有些人晚上睡觉,表面看着安静,实际却在床上“大展身手”:说梦话、挥手、甚至突然坐起,被身边的人吓一跳。其实,他们的身体正被一种叫“快速眼动睡眠障碍”(REM睡眠障碍)的情况困扰。你或者你的家人是否也经历过半夜惊醒,发现自己在做一些奇怪的举动?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这个看似神秘的小麻烦到底是怎么回事。

01 简单了解:快速眼动睡眠障碍是什么?

快速眼动睡眠障碍,简称REM睡眠障碍,是一种发生在“做梦阶段”(即快速眼动睡眠期)的特殊问题。本来,这个阶段我们的身体应该是放松不能动的,但对有障碍的人来说,却像“梦游”一样,在梦中过着第二种生活:讲话、坐起,甚至奔跑。

这种状况不常见,大约每100个人里有1-2个人可能出现,50岁以上男性更容易“中招”。它和常见的梦话或者偶尔的肢体抽动不同,一旦出现,需要被重视。

TIPS REM睡眠障碍和普通的夜间惊醒、偶尔的梦话有明显区别,持续性和动作剧烈是关键。

02 身体信号:哪些表现要引起注意?

通常,REM睡眠障碍的表现可以分为两类:

情况 生活中的实际表现
早期信号 某些人只是偶尔踢被、说几句梦话,或者有轻微的手脚动作,醒了还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很清晰的梦
明显症状 有人会持续多次“梦里出招”:大喊大叫,拳打脚踢,甚至下床奔跑。
例如,67岁的王阿姨总是在夜里梦到有人追赶她,醒来才发现把床头柜踢倒了,手腕还有擦伤。她的家人被莫名的动静吓到,这样的夜晚反复出现,明显影响了生活。
小提醒 如果夜里反复梦境激烈,甚至伤到自己或别人,别当成小事。尤其是动作越来越猛时,更要警惕。

03 为什么会得REM睡眠障碍?

说起来,这种“夜间异常表现”并非偶然。多项医学研究都提到,它的背后通常有以下几种原因:

  • 神经系统疾病: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人群中,REM障碍的发生率更高。有数据称,约一半帕金森患者都会经历某种形式的睡眠紊乱。
  • 药物影响:有些抗抑郁药、精神类药物、安眠药等会影响脑内化学物质,打乱了正常的睡眠保护机制。
  • 心理压力和年龄变化:长期焦虑、抑郁、生活环境巨变也会让某些本来“安分”的大脑区域失控。50岁后,这种障碍的风险会跟着年龄走高,男性比例稍高。
  • 生活习惯:长期作息紊乱、频繁熬夜、昼夜颠倒对正常睡眠节律是一种打击。有时“白天应酬喝酒,晚上打乱生物钟”也可能让REM障碍悄悄降临。
科学发现 医学界认为,REM障碍更像是一种“大脑开关短路”,部分区域在梦境中没有“断电”,导致身体跟着梦境走。

04 诊断REM障碍,医生会怎么做?

如果你怀疑自己或家人有REM睡眠障碍,最好及时去专门的睡眠门诊或神经内科。医生通常会:

  1. 详细询问过去的病史,包括夜间动作、梦境内容等。
  2. 让家属帮忙回忆和描述夜间的异常行为,比如有没有受伤或者喊叫。
  3. 开具“多导睡眠监测”(PSG),这是一种一晚上的睡眠检测,可以客观记录睡眠时的脑电、肌电、心率等,确认身体在REM期的活动异常。
  4. 排查是否伴有神经系统疾病或用药影响。
诊断重点 不是每个梦话症状都需要做多导睡眠监测,反复剧烈异常动作、夜间伤人自伤才需要特别关注。

05 管理和缓解:怎么让晚上少些“闹剧”?

治疗REM障碍方式有多种,具体要看个人情况,不过大多数时候,医生分步“组合拳”处理:

方式类型 主要内容和举例
药物干预 临床上会用专用药物(如氯硝西泮等,医生根据身体情况选用)改善梦中动作。但要听医生安排,自己不能随意停换药。
环境调整 单独睡在安全的床上,移走床边坚硬物品。比如有位55岁的男士,将床头柜和玻璃水杯移开后,再也没有因翻身受伤。
行为疗法 睡前练习放松、缓解压力,少看刺激性新闻和影视;有时还推荐适当的认知训练。
生活调整 对有神经系统基础病的,一并治疗原发病(如帕金森),这样障碍好转的机会更大。
别忽视 如果出现跌落、摔伤、或者影响家人正常作息,应该及时调整现有治疗方案,必要时再次就医。

06 预防小妙招:日常怎么管理好自己的睡眠?

有人说,REM障碍像个“不速之客”,但只要生活规律一点,它很大程度上是可以管理的。以下这些建议,更适合希望日常自我调节的人参考:

建议方法 具体做法 生活细节补充
建立规律作息 每天按时上床、按时起床,晚上减少手机和电脑使用 可以提前半小时洗澡、泡脚,拉上窗帘,让大脑进入睡眠准备状态
补充适量优质蛋白 比如牛奶、豆制品、鸡蛋,能帮助夜间脑细胞修复 每日早餐加入一杯温牛奶,或午间吃些豆腐
保持运动习惯 每周3~5次中等强度有氧锻炼:快步走、慢跑、游泳 坚持运动有助于改善整晚睡眠结构,但不要临睡前剧烈运动
精神放松训练 可以尝试冥想、腹式呼吸等方法,舒缓情绪 晚上用10分钟平静下来,有助于减少梦中“情绪过激”
定期医学评估 40岁以后或发现夜间异常应主动体检 有条件可以每2年进行一次睡眠专科复查
几点小建议
  • 建议牛奶、豆制品适量搭配,不过敏者可多尝试多种食物丰富营养。
  • 如果发现自己夜间有受伤或梦里胡闹,要主动和医生沟通。
  • 对于伴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原发病控制住,有助于减少夜间异常。

结尾小结: 快速眼动睡眠障碍和很多常见的小症状不同,它更需要关注细节、调整心态,找到专业帮助。其实,大多数人通过自我管理和及时诊治,都能改善夜晚的不安。如果你或家人有类似困扰,不妨把今天这些“实用招数”用起来,晚上睡得更安稳,快乐度过每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