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肝外伤修补术:艺术与科学的交汇

  • 40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肝外伤修补术:艺术与科学的交汇封面图

肝外伤修补术:艺术与科学的交汇

01 生活中会怎样遇到肝外伤?

说到肝外伤,很多人觉得离自己很远,其实并非如此。每逢节假日,道路上的车多了,偶尔一起小碰撞,就有可能引发身体内部的意外。家里老人摔了一跤,表面上看只是皮外伤,可有时也会影响到内部脏器,尤其是肝脏。
肝脏在腹部算是“隐形的大器官”,一旦发生外伤,失血快,威胁大。

🩺 肝外伤在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中较常见,重大伤害常常来得非常突然。

根据国内外研究,每十万名重大交通事故患者中,就有10-30人出现肝损伤。在脏器损伤里,肝外伤排在前列。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严重时会影响生命安全。所以,遇到肝外伤,修补术成了关键一步。

02 哪些肝损伤需要修补术?

  • 表面小裂伤: 轻微损伤时,出现偶发性腹痛,但有些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一名27岁男性在篮球场被撞到,起初只觉得轻微不适,后来B超提示肝表面轻度裂伤。 这类小损伤,有时可自愈,通常只需留院观察。
  • 穿透性肝损伤: 如刀伤、铁器穿入,常见于遇刺、严重外伤。一位35岁女性在厨房意外跌倒被刀割伤腹部,进院后查出肝脏局部被刺穿。 这种情况多需紧急修补术止血。
  • 广泛或深部肝裂伤: 多见于车祸和高处坠落。损伤面积大、出血不止时,患者往往出现休克、面色苍白,需要及时手术处理。
💡 简单来讲,凡是肝脏出血无法自行止住,或合并有胆道、肝静脉损伤者,都要考虑修补术。

03 肝外伤修补的方法主要有几种?

修补方式 方法技巧 适合场景 利与弊
直接缝合 用可吸收线封闭裂口 创口整齐,损伤较浅 优:操作快
劣:不适合大面积坏死
压迫止血 + 明胶棉栓塞 用材料填充出血处 出血面广但不是主干血管 优:控血明显
劣:易感染
部分肝切除 切除坏死肝组织 大块肝组织破裂、坏死 优:根除坏死面
劣:风险高,肝功能负担增大
肝移植 更换整块肝脏 严重且传统修补无效 优:救命
劣:要求极高,供体难觅

如果用修路来形容肝脏修补,直接缝合就像是补点小坑,大的裂口则相当于需要换掉整段路面。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利弊,医生会根据出血情况、肝功能和患者体能一一权衡。

04 术前准备不能大意

  • 详细评估总体健康:需要判断心肺功能、既往有无慢病,比如糖尿病或心脏病。这关系到麻醉及术后恢复速度。
  • 精准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B超、CT或MRI,帮助明确损伤部位和严重程度。比对检查数据能为手术做精准规划。
  • 血型和交叉配血:一旦大出血,及时输血至关重要。事先备好血源,降低手术风险。
  • 了解病情全貌:聚合各种检查、面诊与家属沟通,便于权衡手术方式和风险。
🔎 术前评估越细致,手术决策越科学,减少术中意外。

05 手术并发症有这些风险

  • 出血:肝组织血管丰富,术中若止血不彻底有反复出血的风险,有时需二次手术。
  • 感染:手术切口、内部滞留物容易感染。表现为体温持续升高,腹部疼痛加重。
  • 胆汁漏出:胆管损伤会导致胆汁渗漏,造成腹膜炎和继发感染。
  • 肝功能不全:肝组织损伤大时功能下降,表现为黄疸、乏力。
⚠️ 这些并发症可影响患者恢复进度,提高再次手术或住院几率。

术中严格操作和术后严密监护,可以大大降低上述风险。对于有基础肝病者,术后肝功能的监测更要加强,以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06 术后恢复:别轻视康复期的小细节

抗感染用药
按医嘱定时服药,可减少术后感染的概率。
伤口管理
保持切口干燥,避免频繁搓揉。发现渗血、渗液及时就诊。
营养调整
适量蛋白质有助于组织修复,比如鸡蛋、牛奶、鱼肉;平衡维生素和新鲜蔬菜也有助恢复。
康复锻炼
初期以卧床休息、肢体简单活动为主,逐步增加下床走动。康复师会根据个人情况给出建议。
心理疏导
一些患者术后易焦虑、无助。亲友的陪伴和医护团队的关心,都很重要。
🌱 家人的守护和日常细心照护,有助于患者顺利回归正常生活。

术后定期复查肝功能和影像,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并发问题。如果有长期基础疾病或恢复缓慢的情况,要及时与医生协商康复计划。

07 肝外伤怎么预防?日常注意哪些?

肝外伤的最佳应对,还是预防为主。其实,普通家庭和个人都可以通过一些小方法,降低风险——

日常好习惯有益做法
安全家居环境 家里地面保持干燥,老年人常用的地方加防滑垫
运动装备齐全 喜欢骑车、篮球,记得戴好护具
饮食均衡 多吃富含蛋白质食物,如鱼、瘦肉、豆制品,帮助肝脏修复
及时就医 跌倒、车祸后持续腹痛,不要硬扛,赶紧到医院检查
🧑‍⚕️ 建议每年体检,肝功能和腹部彩超作为常规筛查项目可早点发现问题。

最后,如果身边有肝病基础的家人,更应注意生活起居和合理饮食,别等出现腹痛、黄疸才慌张。平时多和专业医生保持联系,有疑问及时交流,是守护健康的小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