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脑卒中:认识这一迷雾中的健康威胁

  • 7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脑卒中:认识这一迷雾中的健康威胁封面图

脑卒中:认识这一迷雾中的健康威胁

01 不易察觉的小变化 ◆

有些时候,脑卒中并不会像电视剧里那样突如其来。比如,家里一位56岁的叔叔在几个月里,偶尔发现右手写字变得不太顺畅,走路时总觉得自己像踩在海绵上一样,还有几次早上短暂地说话含糊,可休息片刻就又恢复了。他并没当回事,直到一个清晨右臂彻底抬不起来时,才意识到问题严重。生活中,这些‘小麻烦’其实是身体发出的早期信号,别觉得只是年纪大或者休息不好。

  • 书写、拿筷子等动作变得生涩,不如以前灵巧。
  • 某次站起身一过头,觉得头晕甚至短时视物模糊。
  • 一天中偶尔几分钟发言不利索、表达不清。
🧐 小提示: 这些变化并不剧烈,经常被家人忽略。如果发现自己或亲友近期有上述表现,即使症状已缓解,也应和医生聊聊,查明原因。

02 身体发出的“警报” 🚨

脑卒中到了一定程度,症状通常就很“直接”了。比如突然半边身体完全没力气、一侧嘴角下垂,或是语言完全说不清,视力突然丧失。这些就是明显的警告信号。

症状表现 说明
身体一侧麻木、瘫痪 体现局部大脑受损,往往持续无法缓解
完全说不出话或理解不了人说的话 语言功能区受损,影响交流
突然黑矇、视力减退 部分脑区缺血导致视力问题
严重头痛伴恶心呕吐 多见于出血性脑卒中,头痛剧烈且持续
✏️ 快速判断口诀: “看、说、举”: 看表情是否对称,说话是否清楚,两臂能否同时抬起。

03 脑卒中都有哪些类型?

其实,脑卒中按发病机制大致可分为两类:

  • 缺血性脑卒中:相当于大脑里的部分血管被“堵住”了,导致大脑片区供血中断。这类约占全部脑卒中70%以上,多在老年人、高血压、心律不齐等人群中出现。
  • 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脑血管破裂后“漏血”,常常发病突然。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这类型常带来剧烈头痛和呕吐。
区分有帮助: 不同类型决定不同治疗方法,比如缺血性患者首选溶栓,而出血性则需控制出血。所以临床上医生会第一时间做头部影像检查。

04 脑卒中的风险来自哪?

很多人会疑惑,为什么有的人偏偏会得脑卒中?其实背后是多种风险因素在影响。下面用表格梳理核心风险:

风险因素 简单说明
高血压 持续高压让脑血管壁长期受压变脆、变厚,易堵塞或破裂。
糖尿病 血糖波动导致微小血管损伤,增加脑卒中几率。
高脂血症 血脂高时,脂质沉积在血管内壁,容易形成斑块阻塞血流。
吸烟饮酒 烟草和酒精会加速血管老化和炎症反应,损伤脑血管。
年纪增长 年龄越大,血管逐渐丧失弹性,整体风险增加。
家族史 父母或兄弟姐妹有过脑卒中,自己发病风险也高。
📊 研究提示: 一项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0岁后脑卒中风险逐年增长,60岁以上更需重视日常血压和血糖管理。

05 突发脑卒中该怎么办?

万一身边人突然出现脑卒中的典型表现,该如何应对?最关键的只有两步:第一时间拨打120、记录发作时间。切忌自行用药或等待症状自行好转,因为救治时间极为宝贵,尤其是溶栓治疗通常有黄金4.5小时时限。

  1. 让患者平躺,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呕吐物误吸。
  2. 不要贸然喂药、喂水,更不能用力掐人中或搬动患者。
  3. 现场有气短、呕吐、抽搐时,应及时清理口腔异物。
  4. 记录发作时间(分钟为单位),到院后向医生报告,有助于选择诊疗方式。
越早送医,效果越好! 脑卒中和时间赛跑,现场处理越规范,患者获益越大。

06 怎样才能远离脑卒中?

其实,大部分脑卒中是“可防可控”的。积极管理生活,养成健康习惯,是关键。下面整理一些实用的日常建议:

  • 常吃蔬菜水果 🍅:富含钾、维生素C和抗氧化物,有助于保护血管。每天建议摄入300-500克。
  • 谷物豆类 🫘:比如燕麦、红豆粗粮富含膳食纤维,有利于稳住血脂和血糖。主食时注意合理搭配。
  • 适量坚果 🥜:每日一小把核桃或杏仁,对心脑血管有益,能帮助调节血脂。
  • 规律运动:比如快步走、游泳、骑自行车,每周不少于150分钟。帮助控制体重、血压、促进血液循环。
  • 健康作息:保证睡眠充足(每晚7-8小时),减少熬夜,维持大脑血流状态。
  • 管理情绪:焦虑、生气、极度紧张等都会影响血压与血管弹性,平和心态很重要。
  • 定期健康检查:尤其40岁以上人群,每1-2年测一次血压、血脂、血糖,必要时做头颈动脉超声。
  • 药物预防听医嘱:长期高血压患者,应坚持规范服药,不随意更换或停药。
  • 早期康复训练:如果有过轻度脑卒中史,运动及康复训练越早介入,越能帮助身体恢复功能。
🌱 每个人的健康改造从今天可以开始。比如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这一周多吃两种蔬菜,多走几百米路,就是实实在在的进步。

小结与温和提醒 😊

简单来说,脑卒中不是“遥不可及”的疾患,也不是单纯老年人才需要关注。日常那些细微的不适和明确的警讯,都在提醒我们及时关注健康。真正有用的预防方法,就是一步步坚持做对的事情,不必焦虑,也不用把自己绷得太紧。每一个健康生活的小选择,都让大脑和身体远离风险。如果觉得身边亲友有脑卒中隐患,不妨把这份知识转告他们,也许一个善意的提醒,就是预防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