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探秘癫痫:从症状到治疗的全景视角

  • 5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探秘癫痫:从症状到治疗的全景视角封面图

探秘癫痫:从症状到治疗的全景视角

01 癫痫是什么?

午后的公园里,有人突然静止,仿佛按下了暂停键。身边的人一时手足无措。癫痫,就是这样一种让普通生活瞬间改变的小麻烦。

癫痫是一种因大脑神经元短暂异常放电引发的反复发作性疾病。全球大约有6千万人因此受到影响,其中近四分之三生活在资源有限的国家和地区。
医学上,癫痫按照症状表现主要分为部分性(局灶性)、全身性和不明类型三大类。每个人发作的表现都可能不同,高发年龄集中在儿童和老年人身上,但任何人群都可能碰上癫痫的困扰。

02 癫痫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类型 初期表现 典型症状
局灶性发作 偶有身体某一部分抽动、感觉怪异 持续肢体僵硬/抽搐,意识清醒或短暂模糊
全身性发作 短暂失神,无声盯视 突然倒地、强烈抽搐、双眼上翻、口吐白沫
不明类型 发愣或意识短暂停滞 出现多种复杂动作,甚至做出重复的无意义举动
ℹ️ 有一位15岁的女生,平时只是偶尔发呆,时间很短,老师家长都没特别注意。但后来有一次上体育课时突然晕倒并全身抽搐,这才被确诊为癫痫。
这说明,有些初期信号容易被忽视,反复出现时就必须要引起重视。

很多人误以为癫痫只有抽搐。其实,轻微病例往往只是短暂失神或动作停止;发作严重时,才会出现大家印象中的剧烈症状。

03 癫痫是怎么发生的?

  • 神经元放电异常:简单来讲,大脑里的神经元本该有序传递信息,但癫痫时部分神经细胞集体“短路”,大量电信号异常释放,让大脑“讯号网”瞬间紊乱。🔌
  • 年龄与遗传因素:儿童常因大脑发育未完善,老年人则因脑血管病等基础问题而高发。有部分癫痫带有家族遗传倾向,但大多数患者并没有明确遗传背景。
  • 生活诱因:睡眠不足、强烈情绪波动、酗酒等生活习惯可能让本已脆弱的神经网络雪上加霜。有些研究提到,长期熬夜的人群癫痫发作风险高于作息规律者。
  • 脑部疾病或损伤:如脑外伤、脑肿瘤、中风和脑炎等病史,都会增加癫痫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超过三分之一的癫痫患者至今找不到明确的病因。
如果身边有人长期有难解释的意识障碍或动作异常,应该多一份耐心观察。

04 癫痫的诊断怎么做?

  1. 详细病史询问:医生会耐心询问发作情况,例如,发作时长、表现形式、发作前后能否回忆,有无家族类似病史等。很多时候,家人的描述非常关键。
  2. 神经系统检查:常规体检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初步排除其他疾病。
  3. 脑电图(EEG)检查:通过检测大脑电活动,找到异常“放电”区域。这项检查对癫痫诊断十分重要,但发作间歇期可能显示正常,必要时医生会安排数小时甚至24小时动态脑电监测。
  4. 头部影像学:MRI、CT等影像手段,主要排查脑肿瘤、脑出血等器质性病变,进一步寻找发作原因。
✔️ 简单来讲,只要有反复不明原因的意识障碍、反常动作或特殊感觉,建议及时向专业神经内科寻求帮助。正规三甲医院神经科设有完整的癫痫诊治协议。

05 癫痫可以怎么治疗?

治疗癫痫不是简单“一吃就好”,每个人的方案都要尊重个体差异。
主要有三大方向:

  • 药物治疗:约70%的患者单用一种或两种抗癫痫药就能很好控制病情。药物选择和用药时间需严格听医嘱,切记不要随意停药或更换品种。
  • 手术治疗:如果明确有脑区病变、药物效果不佳或者是难治性癫痫,医生会评估是否合适进行手术切除或神经调控治疗。
  • 非药物疗法:包括生酮饮食(高脂肪、低碳水饮食)、迷走神经刺激、心理行为干预。儿童部分难治性癫痫,生酮饮食能显著减少发作频率,但需专科医生全程指导。
💡 有位36岁的男性,因车祸后持续癫痫发作,常规药物无效。影像学发现局部脑部损伤,综合评估后进行了病灶切除手术,术后数年未见明显复发。
这说明,部分难治性病例可通过手术获得显著改善。

06 日常管理和自我照护的关键

生活管理建议 好处表现
规律作息,确保充足睡眠 减少大脑异常放电的概率
保持情绪平稳,学会心理减压 帮助控制情绪诱发的发作
饮食均衡,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B6和镁的食物,如香蕉、坚果、深色蔬菜 大脑营养充足,有利于神经稳定
定期随访复查,按时服药 预防复发,提高疾病控制率
与专业医疗团队保持联系,有疑问及时咨询 得到个性化调整建议,减少焦虑和误区
🧡 其实,只要不因癫痫而放弃积极生活,很多患者都能像普通人一样完成学业、工作,甚至结婚生子。
癫痫虽带来麻烦,但调整好节奏和心态,生活同样可以阳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