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干眼症:你必须了解的眼干真相与预防对策

  • 9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干眼症:你必须了解的眼干真相与预防对策封面图

干眼症:你未曾了解的“眼干”真相

很多人经常觉得眼睛干干的,偶尔眨几下还好,但一旦盯电脑或玩手机时间长了,眼睛酸涩就冒了出来。有些人以为只是普通疲劳,闭闭眼、滴点眼药水就没事。其实,这些并不是小毛病,有时背后可能隐藏着“干眼症”这个不大起眼的健康问题。它虽然不像近视那么显眼,却在悄悄影响我们的视力和生活质量。

01 眼睛小变化——别忽视初期信号👀

刚开始,干眼症其实是“悄悄”的。有些人早晨起来会觉得眼睛有点干,偶尔觉得眼皮紧,出门风大时会眨眼频繁。这类信号往往很轻微,像打了个小盹后睁眼,眼珠仿佛有点“卡”,但并不疼痛。

一位35岁的上班族朋友反映,最近做表格总觉得双眼发涩,看屏幕时间一长容易想揉眼睛,眨眼间还有点灼热感。不过,他每次休息几分钟后又恢复,没太当回事。这提醒我们,很多时候早期的干涩、偶发的轻度刺痛,可能正是干眼症的第一个信号。

Tips:
  • 偶尔有异物感、轻微干涩,并不一定是大问题,但反复出现就值得关注。
  • 午后或用电脑久了感觉眼皮紧绷,早晨起床眼睛不适,要多留心。

02 干眼症的“警报”——这些症状别拖延 🚨

  • 眼部持续灼热、刺痛,不再是偶尔才出现。
  • 视力波动,比如一会觉得清楚,一会模糊。
  • 眨眼总像有沙粒,甚至眼红、分泌物增多。

41岁女性刘女士讲,最近工作忙得不可开交,连续几周加班,后来感觉看平板时文字重影,揉眼也没用,滴普通的润眼液反倒更难受。到眼科一查,确诊是干眼症。这个例子的确说明,症状一旦变得频繁、影响视物,就不能只靠自己应付了。

提示:持久不退的干涩、异物感、以及出现红血丝时,应及早专业就诊。

03 干眼症为什么找上你?背后的原因解析 🕵️‍♂️

很多人觉得“眼干”只是没睡好,其实原因远比想象丰富。科学研究指出,常见成因如下:

原因类别 具体解析 生活化例子
泪液分泌减少 年龄增长、内分泌变化、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可导致泪腺生成的泪液变少。 50岁以后的长辈,常说看电视时间长了“跟不上油”。
泪液蒸发过快 长期用空调、风扇直吹,或常在干燥环境,这类情况会让泪水蒸发得更快。 工位吹空调、冬天暖气房工作,每天醒来就觉得眼睛干。
用眼过度 长时间玩手机、看电脑可减少眨眼频率,使泪膜容易破坏。 研发岗位的年轻人常常一坐就是4小时,眨眼次数减少。
隐形眼镜/激光手术史 长期配戴隐形眼镜或曾接受类似激光矫治,泪膜会变薄。 一位爱美的女士,日常隐形眼镜佩戴8小时以上。
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大风沙以及吸烟会破坏眼部表面微环境。 北方城市春天经常刮大风,当天出门就觉得眼干。
数据点:研究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干眼症发生率在15%左右,女性略高(因激素变化影响泪液稳定)。

04 电脑族的烦恼——现代生活如何让干眼变常见 💻

手机和电脑“霸占”了曾经的阅读时间,也牵动了我们的眼健康。长时间盯着屏幕,用眼集中的时候无意识地减少眨眼,泪膜来不及修复,变得不稳定。

许多人会有这样的经验:一上午项目会议结束后,眼睛总觉得干痛,眼圈发胀。屏幕蓝光虽不直接致病,但长时注视确实增加了干眼的风险。公开数据显示,工作日每天屏幕使用4小时以上的人,干眼相关症状出现概率是普通人的2倍左右。

友情建议:尝试“20-20-20”小妙招,每用屏20分钟,看远20英尺(约6米)物体20秒,对缓解干眼有实际效果。

当然,电子时代很难和屏幕说拜拜,但有限度地看手机,学会间歇性休息,比什么都有效。

05 检查怎么做——医生是如何判断干眼症? 🩺

不是所有眼睛干涩都叫“干眼症”,专业诊断很重要。到医院,医生一般会做几类检查,帮助确定眼表健康状况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 详细问诊与症状评估:先了解症状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 裂隙灯检查:特殊的放大镜观测眼表,看有无破损和发炎。
  • 泪膜破裂时间测试(BUT):检测泪水停留在眼表的时间,反映泪液稳定性。
  • 泪液分泌试纸:通过小试纸测量泪量,一般5分钟低于10毫米提示干眼。
  • 荧光素染色:利用特殊染料判断眼表微小损伤。
提醒:有明确症状并持续不缓解的人,建议到正规眼科接受检查,不要仅凭自感判断。

06 怎么改善和治疗?干眼症的实用对策 🌱

早期干眼症通常以改善症状为主,方式很丰富,选择也很灵活。

缓解方式 操作建议 针对人群
人工泪液 无防腐剂型更适用,单支装用后即弃。 办公室、电脑族、环境干燥者
热敷 温水毛巾闭眼敷,5-10分钟即可,每晚1次。 油脂分泌障碍、疲劳感明显者
药物治疗 有炎症等表现时遵医嘱使用消炎或免疫调节药物。 中重度干眼患者,明确诊断后用
环境调节 加湿器、减少空调直吹,避免烟雾环境。 居家/办公环境干燥者
小结:不同措施可以联合使用,具体该用哪一项还是要听医生具体建议。
注意:不要随意长期点抗生素、激素类眼药水,防止副作用,买药前最好咨询专业人士。

07 日常防护小妙招——让眼睛更舒服 🌞

  • 有益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A(胡萝卜、绿色蔬菜)、ω-3脂肪酸(深海鱼、亚麻籽油),有助于维持泪膜健康。
    建议每天蔬果不断,鱼类每周两次。
  • 规律用眼:采用20-20-20法则,即每20分钟眺望20英尺远的物体20秒。
  • 环境优化:保持室内适度湿度,避免烟雾、尘土影响。
  • 定期检查:40岁以后眼部检查每2年一次比较合适,干眼表现明显可提前。
  • 选合适太阳镜:外出风大、光强时适当佩戴,减少泪液蒸发。
友情提示:平时多眨眼,每次眨眼让眼球更湿润;阅读或追剧间歇主动提醒自己活动眼球。

干眼不可怕,能预防、可改善。做好细节,眼睛每天都会感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