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发的"痒疙瘩":丘疹性荨麻疹的科学应对指南
01 丘疹性荨麻疹是什么?——被虫咬后起的红疙瘩
有些人一进夏天,手臂、小腿就三天两头冒出一串红疙瘩。有时候明明没看见蚊子,身上也莫名其妙开始又痒又肿,还总喜欢成片地冒出来,一家人里孩子常常“中招”。其实,这多半是丘疹性荨麻疹,是皮肤科门诊在夏天经常见到的小麻烦。
简单来说,这是一种由昆虫叮咬或者某些过敏原引发的皮肤过敏。皮肤上会出现红色的小疹子,有时顶端像小米粒一样鼓起,叫做“丘疱疹”。症状虽然看起来不大吓人,却很影响心情。值得一提的是,这类皮肤问题在六月到九月出现得格外频繁。
- 夏季发病率比其他季节高40%
- 有研究认为,家有小朋友的,患病概率远高于成人
02 如何辨别?——3个典型症状要认清
有位7岁的男孩,整个暑假时不时出小疙瘩,妈妈以为是晚上被蚊子咬,但用蚊帐后情况没改善。皮肤科医生看后指出,是典型的丘疹性荨麻疹。这个例子说明,有时候“痒疙瘩”本质不只是普通蚊叮,还涉及身体的过敏反应。
- 持续、剧烈、反复的痒疙瘩,多考虑丘疹性荨麻疹
- 普通蚊叮一般2-3天自愈,这类疹子常常迁延不退,需要干预
03 为什么总反复?——过敏体质更易中招
很多人感到奇怪,明明同住一个家,有的人就是爱长“痒疙瘩”,而家人却安然无恙。这其实和体质以及环境密切相关。
- 1. 免疫机制——IV型变态反应
丘疹性荨麻疹一大核心原因是特定人群的免疫细胞对昆虫叮咬时分泌的唾液蛋白过度警觉,启动所谓的“IV型变态反应”。简单来说,身体把本来微小的外来物质当成异常入侵者,过度反应,结果皮肤又红又肿。 - 2. 年龄因素
数据显示,儿童患丘疹性荨麻疹的比例高达60%。特别是学龄前后的小朋友,抵抗力和自控能力都还在发展,更容易频繁发病。 - 3. 遗传与体质
有过敏家族史或者本身就是过敏体质的人,发生概率也比普通人更高。尤其合并有湿疹、哮喘、季节性鼻炎的群体,发作率往往更高。 - 4. 环境影响
夏秋季温度湿度大,家中易滋生跳蚤、尘螨等昆虫,昆虫叮咬机会随之大增。居住环境潮湿、杂草多也容易加剧这一类皮肤过敏。
04 需要做检查吗?——皮肤镜就能确诊
一碰到皮肤长疙瘩,家长难免担心:是不是蚊虫、是不是传染、要不要做些什么检查?其实,绝大多数丘疹性荨麻疹的诊断依靠皮肤科医生的视诊就足够了。
- 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问最近是否去过野外或动物多的地方、家里有无宠物,皮疹首次发生时间等。
- 体格检查:通过肉眼判断皮疹数量、颜色以及分布情况。
- 皮肤镜辅助:皮肤镜是一种放大镜工具,能观察皮下微小结构。对于典型病例,这一步已足够,只有在症状非常特殊或复杂时才建议做皮肤活检之类的进一步检测。
需要留意:多次反复、范围广泛且无明显蚊虫咬损史时,建议到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避免误诊为其他皮肤疾病。
05 怎样快速止痒?——外用药+口服药双管齐下
真正遭遇严重瘙痒时,大人孩子都容易急躁。其实,快速止痒和消炎有一套成熟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涂抹+口服”,严重时遵医嘱进一步处理。
有位35岁的女性朋友,夏初因连片瘙痒明显影响休息,坚持用医生推荐的药物治疗,仅3天就明显好转。其实,早期科学干预效果就很好。
06 防复发关键点——做好3件小事
- 日常多洗手,保持皮肤清爽,有助于减少“痒疙瘩”的发生。
- 不建议自行长期用激素药膏,控制后及时停药。
- 反复发作可考虑免疫力相关检测,听从皮肤科建议调整方案。
常见疑虑 Q&A 🗂️
- 丘疹性荨麻疹会传染吗? 不会。这不是细菌、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及过敏有关。
- 多长时间能好? 一般用药3-5天后瘙痒会明显缓解,部分体质恢复慢的可能要2周左右。
- 一定要吃药吗? 轻型病例可只用外用药物;当瘙痒明显或皮疹多见时,加用抗组胺口服药便于控制。
- 反复起疙瘩需要注意什么? 排查生活环境和提高自身防护是关键,严重或反复不愈要找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