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肾结石手术麻醉风险控制,助您安全度过手术

  • 124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肾结石手术麻醉风险控制,助您安全度过手术封面图

肾结石手术麻醉与风险控制:这些关键点能保你平安

01 手术时到底会经历怎样的麻醉过程?

说起肾结石手术,许多人第一个反应就是:“是不是全麻?会不会不安全?”其实,肾结石手术的麻醉方式没有绝对统一,常见有两种: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全麻适合经皮肾镜等相对复杂的手术,可以让患者在手术全程进入深度睡眠,手术团队可以更自在地操作。椎管内麻醉则多用于一些输尿管镜手术,手术时患者意识清醒,但感觉不到疼痛,恢复快。

麻醉医生会根据结石的具体位置、患者的健康状况来选定最合适的方案。例如,遇到65岁的陈先生,他有糖尿病、肾功能偏低,术前就专门和麻醉医生沟通,制定了联合麻醉方案,手术过程很顺利,术后恢复也不错。这说明一个“量身定制”的麻醉选择,能让不少患者少走弯路。

02 哪些症状提示你可能需要手术干预?

遇到肾结石,有些人症状轻,有些人反复折腾不清楚什么时候该考虑手术。这几点可以帮忙判断——

  • 连续性腰痛
    如果只是偶尔轻微疼,通常不必急于手术。不过,若出现明显的持续性腰痛,尤其夜间痛醒、影响日常生活,就该警惕了。例如,32岁的李女士常因腰部阵痛醒,大量喝水后症状依旧,最后检查为卡于肾盂的较大结石,需要手术移除。
  • 血尿或尿中砂砾
    看到尿液发红,或有肉眼可见的砂砾,大多提示结石已影响泌尿通道。若血尿持续出现,不建议再观望治疗。
  • 反复发热、尿路感染
    若短期内多次出现高烧、寒战,查尿有脓细胞,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差,也说明结石引发的阻塞和感染已较严重。这种情况下,单纯靠药物已难解决,手术干预更合适。
  • 肾功能突然下降
    一些患者因结石堵塞导致肾功能降低,出现乏力、水肿等表现,结合肾功能检查结果异常,这也是手术的明显指征。
小建议:症状严重与否,关键要结合尿检、影像学等检查,早发现早处理,减少对健康的影响。

03 为什么麻醉风险比普通手术更高?

并不是每种手术的麻醉风险都一样,肾结石手术有它特殊的“风险点”。

首先,数据显示大约40%的肾结石患者同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些会让人在麻醉期间更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问题。其次,很多经皮肾镜手术要采用俯卧位,这个体位会让呼吸变得不那么顺畅。学界调查发现,俯卧位手术通气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会比仰卧高出2到3倍。如果患者原本肺功能、心脏功能一般,这种操作就更要小心。

俯卧位下,肺部扩张受限,氧合下降,麻醉药物代谢受影响,稍有差池可能诱发并发症。如果再合并肥胖、年龄较大或肾功能障碍,就像是“多重挑战”叠加,围手术期风险不容忽视。

04 术前检查必须关注这3项指标

检查项目说明可能发现的问题
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等) 判断肾脏排毒能力,评估手术耐受性 发现肾功能受损,术中风险升高
电解质(钾、钠等) 确保体内酸碱、盐分平衡,预防术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电解质紊乱未纠正,增加心脏并发症风险
尿培养 判断有无尿路感染,指导术前抗菌预处理 发现感染未处理,术后感染性休克风险大
tips: 正确的术前准备能帮你有效“减负”,也能让麻醉医生的工作更顺利。
  • 术前6小时禁食,但可喝少量清水;
  •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议当天早晨照常服药(视医嘱);
  • 合并其他慢性病的患者,详细告知麻醉团队服药和过敏史。

05 微创手术如何降低麻醉风险?

微创手术让肾结石处理变得更轻松,比如经皮肾镜(PCNL)和输尿管软镜。它们在麻醉管理上也有不同讲究:
经皮肾镜: 手术操作时间略长,出血与水中毒风险较高,通常采用全麻。麻醉深度需精确把控,术中持续监测,有些还联合局部麻醉加强镇痛。

输尿管软镜: 操作过程短,损伤更小,部分患者用椎管内麻醉即可完成。这样一来,对全身影响小,恢复速度快。

数据发现: 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冲洗液用量,有助于降低麻醉药物残留和副作用,对年长或合并基础病患者尤其有益。

48岁的王先生经输尿管软镜短时间取石后,只需简单护理就很快下床。这种手术带来的益处,不只是“小创伤”,还有更安全的麻醉体验。

06 术后24小时最危险的并发症

手术一结束,往往不是“万事大吉”。头24小时要着重留心这三大并发症:

① 出血: 包括手术切口渗血、尿液中带血、血压下降。如果患者突然感到头晕、心跳加快,或者发觉引流管排出大量鲜血,要立即告知医护。
② 尿外渗: 有时手术中尿液可能漏到肾外组织,表现为腰部红肿、压痛甚至皮下瘀斑,严重时会有高热。
③ 感染性发热: 术后短时间内体温升高,超过38.5℃,伴有寒战、心跳加快,提示可能感染。如果持续高热不降,需及时复查及调整用药。

监控细节
  • 术后每2小时关注体温、血压、心率和尿量
  • 首次排尿时间建议记录下来,评估肾脏通畅程度
  • 伤口或引流管异常流液立刻报告医护

07 回家后这些变化要立即就医

出院后回到熟悉的生活环境,有些朋友可能会放松警惕。但其实,这几个信号一旦出现,最好别再犹豫:

持续发热,体温超过38.5℃,并伴随寒战、发冷。
尿量突然大幅减少(一天低于400毫升),尤其合并水肿或乏力。
伤口部位红肿、流脓,或渗液不止

一位27岁的男性患者,手术后回家两天突然尿量锐减,还觉得浑身没劲,赶紧回院,经检查发现排尿通道堵塞,及时处理后恢复如常。

有时不是每种不适都需要惊慌,但碰到上述“红色预警”,很可能是严重情况的前兆。建议发现问题2小时内就医,不要自行等待“慢慢缓解”。

📞 出现不适,第一时间联系手术医院,说明手术时间、方式、症状,有助于医生快速判断。

08 日常生活中,怎么减少结石和手术风险?

推荐食物/习惯 好处 简单建议
充足饮水 稀释尿液,减少结石形成;有助于感染早期清除 每日1500-2000ml,有慢性病者参照医生指导
新鲜蔬菜水果 补充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改善体内酸碱平衡 建议每日一至两次新鲜蔬果
适度运动 促进血液循环,保持尿路畅通 快走、游泳、体操等均可,注意安全量
定期体检 早发现无症状结石,主动干预 每年一次腹部B超,40岁以上重点关注
当身体出现异常时,自己“判断形势”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跟医院多沟通,有什么疑问直接问清楚,是保护健康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