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结肠肿瘤手术麻醉:如何安全又舒适?
01 麻醉是什么?升结肠手术里它负责什么
平时听到“麻醉”,可能有人第一反应是害怕:“全麻是不是伤身体?”“麻药会不会留后遗症?”其实,麻醉就像为身体拉上一层“保护幕布”,手术期间让人暂时睡着,感觉不到疼痛和压力,等一觉醒来,手术已经结束。不用太担惊受怕,现代麻醉比许多年前更安全、精准。对于升结肠肿瘤这种腹部手术来说,全麻通常是首选,保证你不会有手术期间的痛苦或不适感。
如果形容身体是一个忙碌的工厂,麻醉医生就是整个调度中心。他们监控着“电力供应”(心率)、“气压”(血压)、“氧气运输”(血氧),确保手术时每个环节都平稳顺畅,一旦有任何波动,能立即微调“参数”,防止出意外。
02 哪些情况让麻醉风险增加?
麻醉虽然整体很安全,但不同人的体质和健康条件,会影响风险高低。升结肠肿瘤手术前,麻醉医生通常会详细询问、评估这些因素:
风险因素 | 生活例子 | 医生怎么做 |
---|---|---|
年龄偏大(65岁以上) | 像78岁的王阿姨,关节灵活度变差、心肺功能减弱 |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药量放得更稳,手术期间更细致保护 |
慢性疾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 比如62岁的陈先生,有10年高血压史 | 术前详细调整用药,术中预防血压波动、心梗等状况 |
肥胖或体重过轻 | 身高170cm但体重只有48公斤的年轻女性 | 药物配比精确到小数点后,避免效果过强/过弱 |
肝、肾功能异常 | 肝炎或慢性肾病患者 | 选用对肝肾负担小的麻药,减少药物代谢风险 |
近期用过某些药物 | 3天前还在吃阿司匹林的患者 | 术前1周暂停抗凝药物,避免手术中出血增多 |
03 现代麻醉技术如何让手术更安心?
技术日新月异,许多以往可能发生的危及健康状况,如今都能提前干预。现代麻醉的“秘密武器”有这些:
- 靶控输注(TCI):好比自动驾驶,能根据你体型和健康状况,计算并实时调整麻药剂量,让药效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
-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BIS):这一小助手,能实时显示大脑处于多深的麻醉状态,防止麻药用太重或不够,让清醒苏醒过程更平稳。
- 多通道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呼吸机和血氧仪。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比如血压突然升高、血氧降低,确保风险迅速处理。
04 麻醉后出现恶心、呕吐怎么办?
绝大多数人全麻苏醒时不会有太多不适,但有一小部分人会碰到“麻醉后恶心呕吐”(PONV)。这种情况,有点像坐车晕船,虽不危险但让人难受。易发生的人群一般集中在女性、不吸烟、晕车体质或者术前焦虑重的朋友身上。
- 术中预先给止吐药(常用恩丹西酮)
- 短效麻醉药物减少残留
- 多模式镇痛——不只靠一种药
- 低温/低血压阶段时额外加药
- 用点小剂量地塞米松增强抗恶心效果
一位47岁的女士,手术后出现短暂恶心,通过使用术中预防止吐方案,第二天恢复进食,未影响结肠功能恢复。从中可以看出,提前防护、术后对症处理,基本能让大多数小不适很快过去。如果症状持续,需要请医生调整用药。
05 麻醉前要做哪些准备?
手术麻醉的成功有一半靠前期准备。让身体状态“归零”,能大幅降低意外发生的概率。这里用一份清单式表格帮你快速梳理:
准备事项 | 怎么做 | 为什么有用 |
---|---|---|
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4小时) | 尽量在术前夜晚12点后不再进食 | 减少胃内容物,降低误吸和呕吐风险 |
停用部分药物 | 按照医生建议,提前1周停用抗凝相关药 | 降低术中出血和麻醉并发症 |
监测血压、血糖 | 术前测量并优化至稳定范围 | 提前发现波动,确保手术期间平稳 |
洗澡清洁身体 | 手术前一天晚上淋浴 | 减少细菌带入,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
戒烟戒酒 | 手术前2周内避免任何烟酒 | 改善呼吸道状态,减轻麻醉压力 |
心理放松 | 多与医生沟通,消除紧张 | 降低麻醉及术后苏醒不适概率 |
06 快速康复,有哪些细节不可忽视?
很多人担心手术后的“难受”,其实只要注意几个关键环节,恢复可比想象中快得多。麻醉本身不会长期“困住”身体,只要术后细节做到位,大部分人一天内就能自主行动。
- 🍵术后2小时可试饮清水 ——进食水和少量流食,帮消化道尽快恢复功能。
- 🚶♂️早期下床活动 ——麻醉过后8小时内能起身去卫生间,有助于防血栓、减少肌肉萎缩。
- ⬇️分阶段减缓止痛药 ——不需要一直大剂量镇痛,逐步减少用药能更快恢复活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