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专注于健康科普教育传播平台

创伤性气胸风险与急救:如何安全麻醉与通气?

  • 53次阅读

科普,声明 温馨提示:本页面科普内容仅为健康信息的传递,不作为疾病诊断及医疗依据。如身体有不适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就诊。

科普,创伤性气胸风险与急救:如何安全麻醉与通气?封面图

创伤性气胸急救:麻醉与通气的生死关键

夜里急诊的灯光常常亮个不停,有一次,一位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被车擦碰,送达时还是面无表情,说没大事,但胸部隐隐发闷。值班医生一听细查,才发现是创伤性气胸。这类看似小伤,一旦麻醉、通气,没有及时处理,危险程度远超想象。这篇文章,带你看清楚创伤性气胸真正的危险点,以及如何处理更安全。

01 什么是创伤性气胸?麻醉中有什么风险? 🩺

其实创伤性气胸说起来,就有点像轮胎被扎了个小口子,空气不断地往外漏。只不过,这里的“轮胎”是肺,空气不是漏到外面,而是跑进了胸腔。这样一来,本该只容纳肺和心脏的空间,被多余的气体挤占了,心肺压力随之升高。

在麻醉手术时,尤其需要用到“正压通气”,让空气主动推送进肺。遇到创伤性气胸的患者,这种通气方式,很容易让胸腔里的气体进一步增多,直接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有时甚至会导致心跳骤停。医学研究显示,若气胸处理不当时就麻醉,气胸演变为“张力性气胸”的几率显著升高,危险性陡增。

💡 小贴士: 在所有外伤患者中,如果出现气胸,手术麻醉前先明确胸腔里是否有气体积聚,优先处理气胸,而不是急于推进其他操作。

02 气胸恶化有哪些信号?哪些情况必须立即就医? 🚨

  • 1. 突发刺痛(如刀割般)胸口疼痛
    如果突然感到胸口一侧像被刀划了一下,有明显的呼吸不畅,哪怕症状只是偶尔发作,最好也别自己扛着。
  • 2. 持续加重的呼吸困难
    平时只是胸闷,后来发展到每下一口气都变得费劲,或坐着都喘不过气来,这就不是小问题了。
  • 3. 嘴唇发紫、脸色变灰
    突然出现嘴唇变紫,或者皮肤色调发灰,提示可能是“张力性气胸”——医学界有数据显示,抢救不及时,死亡率超过50%。
  • 4. 血压骤降、脉搏细弱
    比如一位25岁的男性,因撞车后自觉轻伤,后来出现血压降至80mmHg以下、呼吸急促,这时医生现场用粗针直接插入胸腔放气,仅数分钟就缓解了休克症状,让他转危为安。
🔔 提醒: 如遇以上典型信号,特别是呼吸费力或嘴唇发紫,一刻都不能拖,必须立即去医院。一旦确诊张力性气胸,医生会用专业器械第一时间穿刺排气,抢夺最佳救命时间。

03 麻醉医生怎样为气胸患者安全麻醉? 🛡️

麻醉中常用的机械通气,如果照老规矩做,反而可能加重损伤。面对创伤性气胸,麻醉团队通常会采用一些专门的“减负”办法,帮患者在手术台上安全过关:

重点措施 目的
小潮气量通气(每公斤体重6-8ml) 降低肺压力,保护受损肺部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 避免过度通气带来的额外损伤
备用胸腔闭式引流包 一旦气胸加重,能立即减压
实时监测氧饱和度和血压 及时捕捉危险信号,调整方案

例如,一位身材瘦小的40岁女性,在准备外科手术时,麻醉团队根据影像学资料,预先安置了引流管,再用极小潮气量通气,手术过程始终平稳。可见,麻醉不仅仅只是打药睡觉那么简单,对创伤性气胸来说,每一步都不能省略。

🛎️ 注意: 手术时的气道压力变化,经常预示气胸变化,麻醉医生每几分钟查一次血气数据,保障安全。

04 气胸手术中如何防止循环崩溃?记住3个关键点 💓

  1. ① 限制输液速度
    过多的液体输入容易让肺脏积水,反倒加重呼吸不畅,麻醉期间更推荐小剂量多次给液体。
  2. ② 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
    如果血压偏低,不急于猛灌液体,而是及时用药物升压,对心肺冲击更小。
  3. ③ 超声动态评估监测
    超声对心脏受压的细节观察,能发现潜在危机。医学数据显示,这种动态评估和即刻干预后,死亡率能够由原先的50%,降到5%以下。
📊 经验分享: 在实际抢救中,严格按上面3步,有效避免术中循环崩溃。每一步都靠严密监控和及时调整,这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关键时刻救命的“分寸感”。

05 术后恢复期,哪些细节不能忽视? 🏥

手术后并不是气胸故事的结尾,引流管的日常护理、运动限制等,每一个环节都直接影响恢复质量。这里总结5个高频细节:

  • 保持引流管直立,不弯折 -- 保证气体及时排出。
  • 关注引流瓶气泡是否持续 -- 持续冒泡要及时报告医生。
  • 小心防止引流管被拉扯 -- 避免引发二次气胸。
  • 48小时避免乘坐飞机/潜水 -- 因气压变化容易诱发复发。
  • 一个月后复查胸片 -- 确保肺部已充分复张。
📘 小提醒: 术后初期除了走动要慢,咳嗽、用力排便等都要轻轻来,这样可以减少气胸复发的机会。

06 如何最大限度预防创伤性气胸?哪些行为有帮助? 🌱

行动建议 好处
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牛奶、豆制品) 加速肺组织修复,降低术后并发症
新鲜蔬菜水果每顿不缺席 维生素C/E有助恢复伤口,减少感染风险
规律休息、不熬夜 保证免疫系统处于“良好作战”状态
外伤后6小时内主动筛查气胸(哪怕没症状) 发现迟发型气胸,减少漏诊机会
🌟 Tips: 创伤性气胸常见于车祸、高坠事故。有一部分患者,初诊恰好没症状,约有20%未被及时发现。外伤后6小时内做一次胸部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隐匿的风险。